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经典讲义

2010-02-10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页码:32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00685637 ·条形码:978750068563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经典讲义 去商家看看
经典讲义 去商家看看

 经典讲义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页码:32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00685637
·条形码:978750068563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大家文库

内容简介 《经典讲义》讲述了:朱自清先生的这些指导阅读经典的文章,尤其是《经典常谈》,之所以拥有如此持久的生命力,在于大学者写小书,考虑到读者的文化程度,力求深入浅出,将两千年版本传承梳理得脉络清晰,将深奥难解或者含蓄隐晦的文本内涵用现代语言表述明白,将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融入书中。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年),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白清。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于扬州。现代著名作家和学者。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代表作品有《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背影》、《儿女》、《给亡妇》、《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 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以五四时期的成就为最高,影响最大,而朱自清又是在这一时期成就最高者之一,他的名字永远和中国现代散文的历史写在一起。
编辑推荐 《经典讲义》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目录
经典常谈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诗言志辨

诗言志
一 献诗陈志
二 赋诗言志
三 教诗明志
四 作诗言志
比兴
一 毛诗郑笺释兴
二 兴义溯源
三 赋比兴通释
四 比兴论诗
诗教
一 六艺之教
二 著述引诗
三 温柔敦厚
正变
一 风雅正变
二 诗体正变
经典导读
古诗十九首释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诗多义举例
中国散文的发展
编后记
……
序言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本书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我国旧日的教育,可以说整个儿是读经的教育。经典训练成为教育的唯一的项目,自然偏枯失调;况且从幼童时代就开始,学生食而不化,也徒然摧残了他们的精力和兴趣。新式教育施行以后,读经渐渐废止。民国以来虽然还有一两回中小学读经运动,可是都失败了,大家认为是开倒车。另一方面,教育部制定的初中国文课程标准里却有“使学生从本国语言文字上了解固有文化”的话,高中的标准里更有“培养学生读解古书,欣赏中国文学名著之能力”的话。初、高中的国文教材,从经典选录的也不少。可见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经典训练不但没有废止,而且扩大了范围,不以经为限,又按着学生程度选材,可以免掉他们囫囵吞枣的弊病。这实在是一种进步。
文摘 经典常谈
《周易》第二
在人家门头上,在小孩的帽饰上,我们常见到八卦那种东西。八卦是圣物,放在门头上,放在帽饰里,是可以辟邪的。辟邪还只是它的小神通,它的大神通在能够因往知来,预言吉凶。算命的、看相的、卜课的,都用得着它。他们普通只用五行生克的道理就够了,但要详细推算,就得用阴阳和八卦的道理。八卦及阴阳五行和我们非常熟习,这些道理直到现在还是我们大部分人的信仰,我们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不知不觉之中教这些道理支配着。行人不至,谋事未成,财运欠通,婚姻待决,子息不旺,乃至种种疾病疑难,许多人都会去求签问卜,算命看相,可见影响之大。讲五行的经典,现在有《尚书·洪范》,讲八卦的便是《周易》。
八卦相传是伏羲氏画的。另一个传说却说不是他自出心裁画的。那时候有匹龙马从黄河里出来,背着一幅图,上面便是八卦,伏羲只照着描下来罢了。但这因为伏羲是圣人,那时代是圣世,天才派了龙马赐给他这件圣物。所谓“河图”,便是这个。那讲五行的《洪范》,据说也是大禹治水时在洛水中从一只神龟背上得着的,也出于天赐。所谓“洛书”,便是那个。但这些神怪的故事,显然是八卦和五行的宣传家造出来抬高这两种学说的地位的。伏羲氏恐怕压根儿就没有这个人,他只是秦、汉间儒家假托的圣王。至于八卦,大概是有了筮法以后才有的。商民族是用龟的腹甲或牛的胛骨卜吉凶,他们先在甲骨上钻一下,再用火灼;甲骨经火,有裂痕,便是兆象,卜官细看兆象,断定吉凶;然后便将卜的人、卜的日子、卜的问句等用刀笔刻在甲骨上,这便是卜辞。卜辞里并没有阴阳的观念,也没有八卦的痕迹。
后记 朱自清先生(1898-1948)的生平,除了家庭生活,大体上就是念书、教书的历史,加上读书、写书的历史。华东师范大学陈孝全教授的《朱自清评传》,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现代作家传记丛书”之一,也是这套丛书里传主生平最没有故事波澜的一本。十六年前我到上海拜访陈老师,谈及此事,陈老师莞尔一笑:他的生平缺乏故事,我也编不出故事来呀。
朱自清先生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在扬州长大。1920年夏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院哲学系,得文学学士学位。此后朱先生几乎没有从事过与哲学相关的工作,做了一辈子语文老师,文学教授。1920年至1925年,他先后在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吴淞中国公学,台州浙江省立第六师范,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温州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宁波浙江省立第四师范,上虞私立春晖中学,扬州江苏第八中学,担任国文教员。1925年,朱自清先生受聘北京清华学校大学部国文系教授。1928年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自此至1948年夏天因病去世,朱自清先生一直是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抗战期间,他作为清华教员担任三校合并的长沙临时大学和西南联大的国文系教授。
在江浙两省五年的中学教书生涯,朱自清先生渐渐专心于语文研究和语文教育,确立了一生的研究兴趣和职业取向。在此期间,他写作新诗、散文,在文学界声名鹊起,加入了在上海的文学研究会。他和研究会的同仁夏丐尊、叶圣陶、丰子恺、朱光潜、郑振铎成为相互影响的益友。尤其与夏、叶二位。对语文教育、文学创作有共同的志趣,交往最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