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生活 > 两性 >

中华孝道文化

2010-02-10 
基本信息·出版社:巴蜀书社 ·ISBN:7806592989 ·条形码:978780659298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华孝道文化 去商家看看
中华孝道文化 去商家看看

 中华孝道文化


基本信息·出版社:巴蜀书社
·ISBN:7806592989
·条形码:978780659298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媒体推荐 序一 张岱年
在人类社会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一种自然的关系。子女是父母所生,靠父母的抚养而成长,“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及父母年老,体力衰退,则有赖于子女的辅助。子女对父母尽孝,这是一种最基本的道德。道德的最高原则是爱祖国爱人民,而爱父母是爱祖国爱人民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对于他的父母不能尽孝,他还能爱祖国爱人民吗?所以孝是基本的道德,是各项道德的基础。孝有两个方面:一是养,二是敬。父母衰老,生活需要子女的照顾,子女有孝敬父母的义务。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真是至理名言。子女对于父母必须能养而且能敬,才是尽孝。中国古代社会中所宣扬的孝道有时有些封建性的内容,如所谓“父为于纲”,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之类,今天应加以批判,但子女敬养父母还是必须肯定的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子女敬养父母还是一项基本的道德。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召开弘扬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会后编订《中国孝道文化》,这是有重要意义的。主编同志邀我为之写篇序文,于是略述孝道的要义以为之序。

2001年春季于北京大学,时年九十二岁
目录
前言 万本根 陈德述
序一 张岱年
序二 任继愈
在“宝光祭祖节——弘场中华孝道文化,促进西部
大开发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侯水平
四川省海内外炎黄子孙新世纪首届清明节
……
文摘 书摘
在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系之中,“孝”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指出在人的诸般德行中没有比孝更为大的,事亲行孝是做人的根本。宋代新儒学的代表程颢、程颐和张载等人,则将孝道提升为普世性美德,强调孝道在伦常日用中的作用。儒家孝道观的影响是广泛的,其对中国古代中医学的发展尤为深远,这是因为孑L孟与程张诸人,不仅倡言孝道而关注医道,甚至将医道纳人孝道的范围之中。而后世医家无不服膺儒学,因此医儒之间就存在着某种较为特殊的关系。
孔孟孝道观首先对古代医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汉晋到隋唐不少著名医家都提出知医为孝的观点。如被后人尊为“医圣”的张仲景说:“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伤寒论》自序)。晋人皇甫谧说:“夫受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若不精于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此固圣贤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晋书·本传》)南齐人褚澄在其所著《褚氏遗书》中说:“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与;非聪明理达之士,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之用医,必选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宜畅曲解,能知天地神祗之次,能明性命吉凶之数。”唐人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序》中也说:“君亲有疾不能疗,非忠孝也”,“若有疾厄来求救者,……皆如至亲之想。”这些言沦都体现了孔孟孝道观的精神实质,认为孝子忠臣要时刻保证君父的身体健康,就必须学习并精究医术。张仲景、皇甫谧、褚澄、孙思邈等人所言在历史上开了医孝合—论的先河。这说明孔孟奉亲养老的观点,力求掌握医药知识的愿望,容\易在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医家中产生反响,这也体现了社会生活中人们都有希望自己的父母健康长寿的共同愿望。
宋代理学是儒学发展的一个高峰。二程、张载等理学的奠基人,比较全面地阐发了孔孟的孝道观,并且在践履方面作了更多的尝试,突出地表现在对医术的爱好与崇尚之上,因此使得孝与医在关系上更加紧密,形成极有特点的医孝合一论。由于理学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其对医学的影响也就更为显著了。
程颢、程颐创立的洛学学派,一向被视为理学正宗。二程兄弟具有丰富的医学与养生学知识。关于切脉,二程说:“人有寿考者,其气血脉息自深,便有一般深根蒂固底道理。人脉起于阳明,周旋而下,至于两气口,自然匀长,故于此视脉。又一道自头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