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考试 >

高能高分:理科数学(学生用书)(新课标·高考一轮总复习)(2010最新版)(含2009年高考题)

2010-02-10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页码:30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507526509 ·条形码:978750752650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高能高分:理科数学(学生用书)(新课标·高考一轮总复习)(2010最新版)(含2009年高考题) 去商家看看
高能高分:理科数学(学生用书)(新课标·高考一轮总复习)(2010最新版)(含2009年高考题) 去商家看看

 高能高分:理科数学(学生用书)(新课标·高考一轮总复习)(2010最新版)(含2009年高考题)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页码:30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507526509
·条形码:978750752650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高中生

内容简介 《高能高分:理科数学(学生用书)(新课标·高考一轮总复习)(2010最新版)(含2009年高考题)》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一、科学性:在研究、总结、归纳、整合近几年全国和各省的高考试卷的基础上,科学系统的确定了每章的“知识结构认知”、“高考目标分析”和“复习策略解说”,整合了每节的“知识系统”(包括“知识体系”,“内容体系”和“考试说明”)能正确引领高考复习。二、基础性:根据近几年的高考试卷突出基础知识,注重实际应用,全面能力考查,展现创新意识等特点,《高能高分:理科数学(学生用书)(新课标·高考一轮总复习)(2010最新版)(含2009年高考题)》特别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拓展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注重基础能力的提高强调新、旧教材的结合,基础题中融入创新理念,凸显了读书的基础性.
三、层次性:在系统知识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从“基础过关”、“能力培养”、“测试训练”、“宽乘高”,由易到难,逐渐拔高.基础题、例题、测试题均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题量少而精,体现了数学的解题思想方法,知识覆盖面宽又广,囊括了所有的考点,宽乘高是对每节知识的拔高与拓宽,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参考.
四、创新性:高考试题的命制主要是由高校专家完成的,这些试题承载了他们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与研究。
作者简介 王金战,他担任班主任的班级49名学生参加高考,37人进了清华、北大,10人进了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等名校。
他出版的教育励志书《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畅销百万册,一举夺得2007年教育类图书销售冠军,并获北京市基础教育专项奖。他被新浪网、凤凰卫视等媒体评为“中国教育界领军人物”、“全国十大名牌”教师”。
2008年他的力作《中国英才家庭造》,被评为中国十大家庭教育图书。
2009年又推出新作:王金战育才方案《学习哪有那么难》,立时成为热销图书。
编辑推荐 《高能高分:理科数学(学生用书)(新课标·高考一轮总复习)(2010最新版)(含2009年高考题)》揭秘命题规律,引领复习革命。
目录
第一章 集合、函数与导数
第一节 集合
第二节 函数及其表示
第三节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第四节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第五节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第六节 指数与指数函数
第七节 对数与对数函数
第八节 幂函数
第九节 函数的图象与变换
第十节 函数与方程
第十一节 导数的定义与应用
第十二节 定积分
本章自测题

第二章 三角函数
第一节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第二节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及诱导公式
第三节 两角和与差公式、二倍角公式
第四节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五节 函数y=Asin((Uz+9)的图象变换与性质
第六节 解三角形
本章自测题

第三章 数列
第一节 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
第二节 等差数列
第三节 等比数列
第四节 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
第五节 数列求和
第六节 数列的综合应用
本章自测题

第四章 不等式
第一节 不等式的性质
第二节 不等式的解法
第三节 均值不等式
第四节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本章自测题

第五章 向量
第一节 向量的线性运算与几何表示
第二节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第三节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第四节 空间向量与空间直角坐标系
本章自测题

第六章 解析几何
第一节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第二节 直线方程
第三节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第四节 圆的方程
第五节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六节 椭圆
第七节 双曲线
第八节 抛物线
第九节 曲线与方程
第十节 直线与圆锥曲线
本章自测题

第七章 立体几何
第一节 简单几何体
第二节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第三节 平行关系
第四节 垂直关系
第五节 空间角
第六节 空间距离
本章自测题

第八章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第一节 计数原理
第二节 排列与组合
第三节 二项式定理
本章自测题

第九章 概率、统计
第一节 事件与概率
第二节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第三节 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
第四节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与方差
第五节 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
第六节 随机抽样与用样本估计总体
第七节 正态分布、变量的相关性
本章自测题

第十章 复数与简易逻辑
第一节 复数
第二节 简易逻辑

第十一章 算法初步
第一节 算法与程序框图
第二节 基本算法语句与算法案例

第十二章 推理与证明
第一节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第二节 直接证明、间接证明与数学归纳法
阶段性检测试卷(单独成册)
参考答案(单独成册)
……
序言 一、编写缘起
多年以来,随着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制度改革的演进,高考命题为有效考查能力也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其改革和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过。对于高考命题者来说,应该考什么,应该考多少,应该怎样考,越来越心中有数,越来越有自信。在命题专家的潜意识里,每年都有一个大大缩小了范围的命题指向,这个命题指向既与命题周期有关,也与高校的专业学习内容有关;既有相当的确定性,又有一定的随机性。其中,蕴含着规律。
然而,对于高考复习来说,似乎很少有人意识到高考命题规律的存在,更没有人认真、深入地探究这一客观存在的规律,有的只是被动地、滞后地关注一下每年试卷、试题形式的变化而已。因此,做老师的,说不清高考到底会考什么,会怎样考,在复习内容上总是被教科书的版本束缚着,被知识点的取舍困扰着,甚至无奈地对每个章节或单元平均分配着时间和精力。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毫不怀疑地运用题海战术,乐此不疲,把它当作应对高考的唯一法宝。做学生的,只能被死记硬背和强化训练的传统习惯所支配,深陷在题海里,日以继夜、日复一日地做题、答卷,机械地重复着,直到把宝责的分分秒秒和精气神消耗殆尽……
高考考什么,备考就要学什么;高考怎样考,备考就要怎样学,高考考什么,怎样考,是备考教学首先要弄清楚的,否则, “以其昏昏”岂能“使人昭昭”?高考命题早已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备考复习就应该毫不留恋地从死记硬背和题海中摆脱出来。鉴于此,本丛书将从研究并揭秘高考命题规律入手,引领备考复习走到科学的道路上来。
近日,经不住教育、出版界朋友们的鼓动,决心率领宽高教育集团和人大附中、山东历城二中百余名专家教师,倾力打造一套“页应高中教学创新和高考命题改革趋势,能给广大考生实现高效学习提供真实帮助的高三复习用书。这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个萌生已久的意念。
二、丛书结构
丛书本着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努力做到高考考什么就给学生学什么,备考需要什么就给学生教什么。同时,也照顾到以往备考复习所形成的某些习惯。各分册按照学科体系划分为几编和若干单元(章节)。每册设置有统领性的“知识结构认知”、“高考目标分析”和“复习策略解说”,以帮助学生对本编内容的复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清晰的思路。各单元一般由“知识系统”、“复习指导”、“例题解析”、“直击考点”和“宽乘高”等板块构成。
文摘 插图:


概率为新教材在最近几年增添的内容,高考对本版块的要求主要是知识的应用,每年有一道选择题或填空题、一道大题,大题的综合难度逐年增加,并且本版块知识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超过了它所占课时的比例.试题突出应用意识,命题“贴近生活、背景公平”。考基础,更考查正确审题,恰当分析,合理分类等能力;在选择填空等小题中,常联系向量、数列、随机抽样、解析几何等知识,也出现了与矩阵、导数等联系的题目,联系趋于多元化.问题背景常常是取球问题、掷骰子问题、选数问题等.解答题则重视在与概率知识产生交汇之处设计试题,突出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概率题目的综合性逐年加强;统计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及意识,主要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对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重点:等可能事件的意义及计算公式、互斥事件的意义及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及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计算公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其期望与方差;三种抽样方法、频率分布直方图及数字特征,对于变量的相关性主要是线性回归方程的计算和应用.
难点:正确区分上述概念,恰当选择公式计算,正确理解等可能事件等概率的意义;随机变量概念的理解,二项分布的识别与运用.
目标:会用排列组合的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能够正确区分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和n次独立重复试验,并能选择适当的公式解决相应的问题;会求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会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出期望和方差;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统计部分主要培养学生阅读信息的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应用意识,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
转化的思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概率模型;分类讨论的思想:在解含有限定条件的概率问题时常用到;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几何概型等问题时经常用到.常用的数学方法有:直接法、间接法、列举法(特别是基础较薄弱的学生)
对于本章的学习,应在理解相应概念的实质上下工夫;在将问题转化为相应的概率模型上下工夫.解题时,能从普通语言中捕捉信息,将普通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再确定类型,选择方法.主要体会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和正难则反等数学思想方法,统计部分主要考查
……
后记 本分册遵照总主编王金战老师的统一要求,汇聚京、鲁等地名师和高考研究专家,组成了编写组。编写组成员在“揭秘命题规律,引领复习革命”和“跳出题海,直击考点”的思想指导下,耗时百日,精诚合作,对六年来全国各地高考试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地统计分析和总结,从而对高考命题思路、方法、特点及其规律获得了清晰的认识,并整理成数万言较为系统、缜密和深刻的《高考理科数学学科命题规律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为本书的编写提供十分重要的资讯。
本分册的编写力求贴近高考命题思路,为广大同学实现高效学习提供可靠的帮助,概括来说,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科学性:在研究、总结、归纳、整合近几年全国和各省的高考试卷的基础上,科学系统的确定了每章的“知识结构认知”、“高考目标分析”和“复习策略解说”,整合了每节的“知识系统”(包括“知识体系”,“内容体系”和“考试说明”)能正确引领高考复习。
二、基础性:根据近几年的高考试卷突出基础知识,注重实际应用,全面能力考查,展现创新意识等特点,本书特别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拓展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注重基础能力的提高强调新、旧教材的结合,基础题中融入创新理念,凸显了读书的基础性。
三、层次性:在系统知识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从“基础过关”、“能力培养”、“测试训练”、“宽乘高”,由易到难,逐渐拔高。基础题、例题、测试题均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题量少而精,体现了数学的解题思想方法,知识覆盖面宽又广,囊括了所有的考点,宽乘高是对每节知识的拔高与拓宽,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参考。
四、创新性:高考试题的命制主要是由高校专家完成的,这些试题承载了他们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与研究。对于和高中知识有密切关联的高校学习内容以及各章、节高考重点内容,我们创设了“宽乘高”加以表现,在力图使备考复习与高校学习无缝接榫的同时,尽量减轻学生压力,换一个角度讲,也是为了让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来审视知识、方法、技巧、思想,更自如地应对高考。
为了增强训练的针对性,我们还对书中的部分习题,组织高三同学进行了试测,并根据试测结果作出适当调整,这将有助于提高本书的实用价值。
新课标中的选考内容“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各省自主命题,选考不同,要求不统一,内容较少,考试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因此,这部分内容,我们安排在二轮复习中,望广大读者选择使用。
本分册的编写分工是:尹长文、梁金山、杜晓磊、纪立孟、张成凯:第一章;韩托、李春燕:第二章;李军茹:第三章;王义东:第四章;李希安:第五章;李金霞、周广林:第六章;孔爱中、陈延花:第七章;张金保:第八章;王萍、张治国:第九章;李春燕、尹长文:第十章;张治国: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
冀来旺、孔爱中负责全书的统稿和修订,陈海权也参加了统稿和修订工作。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山东历城二中、北京宽高教科院等单位领导和专家的热情指导与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再限于水平,本书疏忽和不妥之处仍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