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医学 >

方剂学新思维

2010-02-10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码:22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117115866/9787117115865 ·条形码:9787117115865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方剂学新思维 去商家看看
方剂学新思维 去商家看看

 方剂学新思维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码:22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117115866/9787117115865
·条形码:978711711586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方剂学新思维》取名“方剂学新思维”,意在用新的思路来建立方剂学的理论体系,重写方剂学理论,并用创新的理论来分析具体方剂。全书新概念、新观点、新理论频出,思路清晰,论证缜密,逻辑性强,并引用大量古今方剂与医案及作者的临床心得为论据,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之佳作,对临床医师更好地认识方剂、运用方剂,甚至创制方剂、研究方剂,均有裨益。方剂学理论先后天均不足,存在颇多缺陷。
编辑推荐 《方剂学新思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目录
重写方剂学理论——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章 方剂名实论
第二章 方剂配伍论
第三章 方剂要素论
第四章 方剂结构论
第五章 证机法方论
第六章 “医者意也”论
第七章 方剂创制论
第八章 方剂运用论
第九章 方剂类群论
第十章 方剂举例:龙胆泻肝汤
附录
建立历代名医药证、方证学术体系的构想
黄连解毒汤辨析三题
人参败毒散辨析三题
后记
……
序言 我是在两年前的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学术年会上认识上海中医药大学邢斌老师的。邢老师刚过而立之年,但他勤于治学,已整理出版过数部中医著作,不禁令人刮目相看。
今年3月,邢斌老师又寄来了他的书稿《方剂学新思维》。我因忙于事务,未能及时作复,只得利用暑假期间,将全部书稿认真地阅读了一遍。
读后方觉后生可畏。邢斌老师确实对方剂学颇有研究,并敢于直言,提出了不少新的思维。如书中提出:“方剂与中药之本质区别,在于方剂有配伍。因此,研究方剂,必须研究配伍,而研究配伍,又必须认识‘药际关系’这个难点。”药物与药物之间的关系,称为药际关系。书中风趣地写道:“莫道草木无情,药与药之间还是有感情的。特别是进人人体之后,这种感情就变得更为复杂。”
邢斌认识到经方来源于张仲景及其以前的古代医家的长期积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了一些特别好的药际关系,这些药物配伍以后能产生明显的疗效,因此组成了方剂,后来被仲景纳入《伤寒杂病论》。书中指出:经方适宜不适宜加减“取决于加减之后是否会破坏原有的‘特别好的药际关系’。如果破坏了,虽然说加减之后从道理上看是更针对病情的变化了,但是得不偿失,还不如不加减,在原方取得显著疗效后再针对病情做些细微的治疗。如果没有改变‘特别好的药际关系’,可以在这个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加减。
文摘 第一章方剂名实论
目前方剂定义仍不完善。
“方”之古义,含有处方笺、处方、方法、方术等含义。
“剂”之本义为整齐,引申为药剂、制剂。
方剂有三种形式,即处方形式、药剂形式、疗法形式。
方剂的本质是一种疗法。进一步说,是一种药物疗法。明确地说,方剂是将由两味及两味以上的中药组成的应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目的的药剂。
中药与方剂同中有异。同在都是药物疗法,从广义上说,方也是药;合而言之,叫方药。异在方剂存在配伍,中药只是单味药。
学习方剂、研究方剂,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方剂。虽说方剂学是中医药类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方剂学教材也经历了数十年的编写、修订,可是方剂学最基本的概念——方剂的定义仍然不很完善。其原因在于人们对方剂的形式和本质还缺乏很好的认识。
一、目前的方剂定义
试看近年出版的方剂学教材和专著对方剂的定义:《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方剂学》的定义是:“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剂量,按照组方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的。”
《21世纪课程教材·方剂学》的定义是:“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的药物治疗处方。”
《新编方剂学》的定义是:“方剂是针对病证的病机,按照组方原则,选择二味或二味以上药物,酌定适当用量,确定适宜剂型和服法,妥善配伍组成的中医处方。”
先不评说上述定义中的细节问题,单说总体感觉,这三个定义都像是在描述临床辨证处方的整个思维过程。而且三个定义中出现了好几个“定”字,如“酌定”、“规定”、“确定”,特别是后两个定义,把一长串的过程描写最后都作为定语,将方剂最终归结为处方二字,表明编者心目中的方剂实际上是一般中医师临床j诊疗全程的终点——一张处方。按这样的定义,只有临床上给病人开的处方才是方剂,而把大量记载于书本上的方剂排除在外了。下面不妨举几个书本上的方剂实例看看。
后记 《方剂学新思维》终于在几个月前写完了,当时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甚至连这篇交代写作此书因果的后记都不愿写,就想放松一下,或者做一些其他相对轻松的事。于是拖到了现在,开始写这篇早就该写的后记。
写作此书的动念,始于大学求学期间。读书有时的确很苦,比如为了学业不得不读一些不感兴趣的书,但最痛苦的大概是为了考试而必须记忆自己不认可的所谓知识。当时读、考方剂学课程就是这种感觉。我以为方剂学教材中有很多不合逻辑的地方,编写得也很无趣,特别反感的是每首方剂都必须背诵方剂歌诀。因此下定决心,将来要按自己的理解重写一本方剂学专著。
但到动笔写书时,已是2003年的春天,正是“非典”流行之际。最初写的是《方剂结构论》。我想,“结构”的概念,并不是什么深奥的概念,能想到把“结构”的概念用于方剂学,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关键在于怎么能逻辑严密地把方剂的各种结构都阐述清楚!
写作《方剂结构论》的同时,构思着全书的脉络,酝酿建立方剂学的理论体系。随着思考的深入,意识到类方研究的重要,因此把它作为自己当时的一个研究重点。于是撰写了有关类方研究思路与方法的论文。并与几位同道、同学和学生合作,具体地深入研究了多个类方,这一工作持续了5年多,至今尚未完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