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农林 >

海水鱼标准化生产技术

2010-02-09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470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810665995 ·条形码:978781066599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海水鱼标准化生产技术 去商家看看
海水鱼标准化生产技术 去商家看看

 海水鱼标准化生产技术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470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810665995
·条形码:978781066599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海水鱼标准化生产技术》内容简介:近几年,我国海水鱼养殖发展速度相当快,但从各地养殖情况看,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进一步改进。池塘养鱼方面:基础理论较薄弱,应借鉴于淡水池塘养殖理论,探求海水池塘理化因子的变化规律,提高单位水体生产力。网箱养鱼方面:网箱布局过于密集,超出海区环境容纳量,致使水流不畅,局部严重缺氧,加上残饵和排泄物过多,养殖区的污染严重,养殖病害频繁发生,另外,网箱抗风能力差,应发展深水抗网浪网箱。工厂化养鱼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养鱼设施、工艺等方面研究,尤其要加强水处理系统、水质自动监测与控制的研究。人工繁殖方面:有些海水养殖鱼类,其人工繁殖的苗种已能满足养殖生产的需要,但还有相当一部分鱼类,其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尚未完全突破,所培育的苗种数量有限,有些还靠从自然海区捕捞,有些靠进口,致使苗种和成鱼价格人为炒得很高,跌得也很快。饵料方面:目前海水养殖的主要是肉食性鱼类,所用的饵料大部分是动物性饵料,人工育苗采用的系列饵料一般为双壳类受精卵及其单轮幼虫、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枝角类以及鱼虾贝肉糜。应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仔稚鱼微囊、微粒饲料,逐步取代生物饵料。成鱼主要以新鲜或冷冻的小杂鱼、低值的贝类和虾类为主,部分用的是配合饲料,饵料来源没有保证,且易污染水质。应进一步改进饲料配方和加工工艺,着重诱食剂和添加剂的研究。
编辑推荐 《海水鱼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丛书。
目录
第一章 池塘养鱼
第一节 池塘生态学原理
第二节 海水鱼类的人工繁殖和育苗
第三节 海水鱼类的成鱼养殖

第二章 网箱养鱼
第一节 养殖海区的选择
第二节 网箱的制作与设置
第三节 饲养管理

第三章 工厂化养鱼
第一节 工厂化养鱼及其主要类型
第二节 工厂化养鱼设施
第三节 饲养管理
第四节 工厂化养殖用水处理技术

第四章 鱼类的营养与饲料
第一节 鱼类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第二节 鱼类饲料的种类
第三节 鱼类配合饲料

第五章 牙鲆养殖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人工育苗
第三节 成鱼养殖

第六章 大菱鲆养殖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人工育苗
第三节 成鱼养殖

第七章 东方纯养殖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生态习性
第三节 人工繁殖
第四节 苗种培育
第五节 成鱼养殖
第六节 活鱼运输

第八章 石斑鱼养殖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人工繁殖
第三节 苗种培育
第四节 成鱼养殖

第九章 美国红鱼养殖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人工繁殖
第三节 苗种培育
第四节 成鱼养殖

第十章 大黄鱼的养殖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人工繁殖
第三节 苗种培育
第四节 成鱼养殖

第十一章 鲈鱼养殖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人工育苗
第三节 成鱼养殖

第十二章 真鲷养殖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人工育苗
第三节 成鱼网箱养殖

第十三章 鲻、梭鱼养殖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人工繁殖
第三节 苗种培育
第四节 鲻、梭鱼养成

第十四章 疾病防治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疾病的预防
第三节 常用药物
第四节 常见鱼病

附录
附录一 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
附录二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附录三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
附录四 常用渔药休药期
附录五 养殖水产品取样量
附录六 渔用配合饲料的安全限量
附录七 海水养殖水质要求
参考文献
……
序言 我国海域辽阔,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km,浅海、港湾、滩涂面积大,从南到北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种气候区,很适于发展海水养殖业。我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养殖海水鱼类的国家之一,如从明朝《鱼经》算起,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海水鱼类品种也比淡水鱼类多得多。但数百年来我国海水鱼类的养殖发展相当缓慢,养殖产量和技术远远低于淡水鱼类,大规模养殖始于20世纪末80年代初,特别是海水网箱养鱼的发展尤为迅速。海水养鱼是继藻类、贝类和对虾养殖之后而崛起的又一水产支柱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海水鱼类养殖方式历史上以港媪养殖和池塘养殖为主,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了海水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90年代又增加了浅海围网养殖。养殖方式有单养和混养两种,养殖形式上从早期的粗养发展到现在的半精养和精养。港媪养殖北方称港养,南方叫鱼媪、咸围、海埭养殖,采用的是粗养方法,面积大,养殖密度低,效益差,已逐渐被淘汰。池塘养殖采用半精养和精养的方法,面积小,管理方便,采用施肥、投饵和增氧等技术措施,养殖密度大,单位面积产量高,在我国沿海各地已被普遍采用,养殖鱼类以杂食性和植食性的种类为主,如鲻鱼、梭鱼、遮目鱼、大弹涂鱼和蓝子鱼类等,也有肉食性鱼类,如黑鲷、黄鳍鲷、花鲈、尖吻鲈、中华乌塘鳢、大黄鱼、美国红鱼、石斑鱼类和海鳗等,可单养,也可混养。
文摘 插图:


(一)池水中的溶解气体
池塘中溶解气体主要有溶解氧、二氧化碳、氮、硫化氢、甲烷等,这些气体对水环境及水生生物都有重要影响,是池塘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
1.溶解氧
(1)溶解氧对鱼类的影响。溶解氧是鱼类正常代谢和生长的需要,是鱼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不同种类的鱼对溶解氧的要求不同。在高溶氧的水体中,鱼类摄食旺盛,消化率高,饲料系数小,生长快,产量高。而在低溶氧的水体中,由于生理上不适应,摄食量小,消化率低,呼吸活动反而加强,消耗能量较多,因而饲料系数大,生长缓慢,严重缺氧时导致浮头甚至泛池。
溶解氧也是加速池塘物质循环、促进能量流动、改善水质的动力。池塘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主要依靠好气性微生物,而好气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因此池塘溶氧条件良好,就能促进水中好气性微生物大量繁殖,有机物氧化分解也随之加快,池水营养盐类增加,.促进了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藻类光合作用产氧就进一步增加,再次加速了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如此良性循环,池塘能量流动加快,物质循环快,池水饵料生物多,溶氧较高,水质良好。反之,如果池水溶氧低,有机物分解缓慢,水中营养盐类少,池塘生产力就低。有机物被厌气性微生物还原产生大量的中间产物,如有机酸、氨、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它们对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长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养鱼生产中,改善池水的溶氧条件是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