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文化面面观
基本信息·出版社:齐鲁书社 ·页码:341 页 ·出版日期:1991年10月 ·ISBN:7533302214 ·条形码:9787533302214 ·版本:第3版 ·装帧:精装 ·开本: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伊斯兰教文化面面观 |
 |
|
 |
伊斯兰教文化面面观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齐鲁书社
·页码:341 页
·出版日期:1991年10月
·ISBN:7533302214
·条形码:9787533302214
·版本:第3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媒体推荐 前言
1989年10月,山东齐鲁书社来世界宗教研究所约稿,希望伊斯兰教研究室组织人员编写一本通俗性的知识读物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全室同志欣然承诺了撰稿工作。
伊斯兰教有自己明显的特点。例如,它作为较为彻底的一神教,反对偶像崇拜、反对多神信仰,在其寺院中从不置坛设像。本书在确定论题方面,尽量考虑到伊斯兰教的特点,有所侧重地介绍伊斯兰教文化方面的知识。本书包括的内容,除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礼仪、节日、经训外,以较多的篇幅介绍伊斯兰教法、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伊斯兰教传统的宗教学科和世俗的自然学科;同时,还涉及到伊斯兰哲学、伦理、文学、艺术、绘画、建筑、书法等方面的知识。本书涉及到一些民族(如突厥、蒙古等)对伊斯兰教发展的影响, 以及伊斯兰教对这些民族自身发展及其语言文字(如鸟尔都语、波斯语等)的影响;还涉及到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如犹大教、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诺斯替教、印度教、锡克教等)和学说(如新柏拉图学派的“流溢说”)的相互影响。由于伊斯兰教是一个入世的宗教, 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当代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在伊斯兰世界和地区,伊斯兰教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是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些学者甚至把伊斯兰教称之为“革命的伊斯兰教”、“政治的伊斯兰教。也有些学者把这些地区的一些活动称之为“政治的伊斯兰化”、“伊斯兰的政治化”,等等。为了使读者对伊斯兰教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本书还就伊斯兰教与当前国际政治生活有关的问题以及伊斯兰教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做扼要地介绍。在地区性伊期兰教方面,本书偏重于南亚和中亚地区,更多地介绍中国伊斯兰教则是不言而喻的。中国伊斯兰教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伊斯兰教的特点和品格。本书对伊斯兰教始传中国、中国伊斯兰教著名学者,中国的著名清真寺、伊斯兰教在中国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贡献,中国伊斯兰教的门宦,道堂,教派、以及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等方面都作了介绍。限于篇幅,本书对伊斯兰教的一般历史、教派等问题没有更多的涉及。而这些方面的知识,在已经出版或即将出版的有关伊斯兰教的著作中,都很容易读到。
参加本书撰稿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有世界宗教研究所王俊荣,冯金源,吴云贵、沙秋真、李兴华、金宜久,周燮藩、周国黎、秦惠彬、戴康生,还有外国文学研究所牵琛、元文琪,亚洲与太乎洋研究所张玉兰,西亚非洲研究所唐宝才,少数民族研究所热依罕,以及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徐钧尧,北京外国语学院牵文彦。西北大学王怀德、张来仪,云南大学西南亚研究所肖宪等同志。金车久负责编写的组织工作并统阋了全部书稿。
本书各论题既有内在联系,又相对独立。为了做到全书体例统一,在统阅过程中,对一些名称、概念和术语作了必要的夏动,但又注意保持原作的文风,各篇作品反映的均系作者个人的学术观点。作者在写作时参考了国内外很多著作和资料,限于篇幅和体裁未能在本书中一一注出。谨向这些著作的作者表示敬意和感谢。本书各个论题的编排顺序和表述的内容难兔有错误和失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金宜久 1990年6月
编辑推荐 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伊斯兰教以及伊斯兰教文化是陌生而神秘的。在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中,伊斯兰教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也是涉及民族和国家众多的宗教文化。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史中,伊斯兰教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伊斯兰教文化面面观》一书以设问的形式从多角度切问,力求引领读者揭开千年伊斯兰教文化的神秘面纱……
目录 前言 金宜久
1.什么是伊斯兰教?
2.伊斯兰教的先知为什么不是神?
8.伊斯兰教为什么严禁崇拜偶像?
4.伊斯兰教有多少天使?
5.什么是“清真言”?
……
文摘 书摘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一神教之一,它对于宇宙一神的信仰,比犹太教,基督教更加坚决、朴实,禁止偶像崇拜也更为严厉,彻底。伊斯兰教中,最恶劣的、不可宽饶的罪恶,就是"什尔克”,即崇拜多神和偶像意义上的以物配主。伊斯兰教严厉禁止偶像崇拜的态度,与其创立及早期发展的社会背景有关,又因《古兰经》的强调而带有鲜明的色彩。
伊斯兰教以前的阿拉伯社会,在宗教上是盛行偶像崇拜的社会。阿拉伯部落的原始拜物教,所崇拜的偶像大多是石块飞树木一类的自然物,有的称作神的住所(沃斯恩),有的作为神的祭坛(努苏市)。各部落向自己的偶像献牲,问卜、膜拜、巡游,战争中则将它安放在驼桥里,带着参加决定部落存亡的战争。麦加是西部阿拉伯人崇拜偶像的中心,其中最受尊崇的,是所谓“真主的女儿”:拉特、欧萨和默那,三个超越部落的地方神灵。在克尔白还有一个真正具有人形的偶像(塞奈姆)——胡伯勒,据说是从叙利亚引进的,备受阿拉伯人的崇拜。在克尔白四周,竖立着360块石头,是各部落朝觐时祭牲膜拜的偶像。在氏族社会解体,部落战争频繁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多神和偶像崇拜是民族统一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穆罕默德的宗教革命,要以“宇宙唯一真神”统一芜杂繁多的神灵世界,实现由部落到民族和国家的转变,就必然要消除各部落的偶像崇拜。
伊斯兰教最初的历史,就是与偶像崇拜作斗争的历史。崇拜偶像的麦加贵族对穆斯林的排斥和迫害,使真主独一与偶像崇拜在教义上日趋尖锐,势不两立。迁徙麦地那后,伊斯兰教的主要敌人还是以麦加贵族为代表的多神救徒。当伊斯兰教在阿拉伯人中全面传播时,每个阿拉伯部落都面临着“信仰伊斯兰教或死亡”的抉择。因为按照部落传统,除了结盟以外,任何部落之间必然处于敌对状态。一个部落要么与穆罕默德结盟,要么与之为敌。在大多数部落参加穆斯林社团后,少数部落就不可能继续保持中立。这在宗教上意味着,要么放介偶像崇拜,成为穆斯林,要么作为多神教徒,处于死亡的威胁之下。这就是伊斯兰教在阿拉伯部落中严禁偶像崇拜的社会原因。
《古兰经》一开始就要人们畏惧死后复活和末日审判,赶快放弃偶像崇拜,皈依独一至尊的真主。经文反复指出,阿拉伯人“只祈祷女神,只祈祷无善的恶魔”(4:117),这些偶像仅是些“对他们既无福又无祸的东西”(10:18)。而“真主必不赦宥以物配主的罪恶”,“谁以物配主,谁已犯大罪了”(4:48)。所以,穆罕默德坚持偶像崇拜者必定罚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