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425 页 ·出版日期:2000年06月 ·ISBN:7040079844 ·条形码:9787040079845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
 |
|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425 页
·出版日期:2000年06月
·ISBN:7040079844
·条形码:9787040079845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学校教材
内容简介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是参照原国家教委1993年颁布的《高等工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基本要求》和1995年颁布的《高等工程专科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基本要求》,并考虑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修订的,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可根据本科、专科和专业不同的要求进行选择(书中有“*”部分内容为选讲内容,且相对独立,删去这部分内容对教学影响不大)。第二版全书包括14章及一个附录,除保留了第一版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外,为适应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电子电路的计算机仿真与设计自动化,新版教材增加了BiCMOS等一类新型集成电路器件、电流模电路基础知识和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为便于读者加深理解教材内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都有相应例题,力求做到通俗易懂,便于教学。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书中增加了具有启发意义的和综合应用的思考题和习题。习题量、内容和难易程度覆盖了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学要求。书末附有自我检验题和部分习题答案,以供校核。《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可作为高等学校本科和高等工程专科电气类、自控类、电子类及其他相近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还可供从事电子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1 绪论
引言
1.1 信号与电子系统
1.1.1 信号及其分类
1.1.2 电子系统举例
1.2 放大器的基本概念
1.2.1 放大器电路符号说明
1.2.2 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2.3 放大器模型
1.3 常用的网络定理
1.3.1 叠加原理
1.3.2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1.3.1 密勒定理
1.4 单时间常数RC电路
1.4.1 时间常数,的估算
1.4.2 单时间常数RC电路的频率响应
小结
自我检验题
思考题和习题
2 理想运算放大器及其运算电路
引言
2.1 理想运算放大器
2.1.1 运算放大器的端子
2.1.2 理想运算放大器
2.2 比例运算电路
2.2.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2.2.2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2.3 加减运算电路
2.3.1 加法电路
2.3.2 减法电路
2.4 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
2.4.1 积分电路
2.4.2 微分电路
2.5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一般内部结构框图
小结
自我检验题
思考题和习题
3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电路
引言
3.1 PN结的基本知识
3.1.1 纯半导体
3.1.2 杂质半导体
3.1.3 PN结
3.1.4 PN结的单向导电性
3.2 半导体二极管
3.2.1 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
3.2.2 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3.2.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3.2.4 二极管模型
3.3 二极管应用电路举例
3.3.1 单相桥式全波整流电路
3.3.2 半波精密整流电路
3.3.3 二极管限幅电路
3.4 特殊二极管
3.4.1 稳压二极管
3.4.2 变容二极管
3.4.3 光电二极管
3.4.4 发光二极管
小结
自我检验题
思考题和习题
4 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
引言
4.1 半导体三极管
4.1.1 三极管的结构
4.1.2 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过程
4.1.3 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
4.1.4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4.1.5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4.2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4.2.1 放大电路的组成
4.2.2 放大电路的两种工作状态
4.3 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3.1 图解法
4.3.2 微变等效电路法
4.4 放大电路工作点的稳定
4.4.1 温度对工作点的影响
4.4.2 基极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
4.5 共集电极电路和共基极电路
4.5.1 共集电极电路
4.5.2 共基极电路
4.5.3 三种基本组态的比较
4.6 多级放大电路
4.6.1 阻容耦合
4.6.2 直接耦合
4.7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4.7.1 单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4.7.2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小结
自我检验题
思考题和习题
5 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
引言
5.1 结型场效应管
5.1.1 结型场效应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1.2 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
5.1.3 结型场效应管的模型
5.1.4 结型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5.2 金属一氧化物一半导体场效应管
5.2.1 N沟道增强型MOS管
5.2.2 N沟道耗尽型MOS管
5.2.3 P沟道MOS管
5.2.4 MOS场效应管的模型
5.3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5.3.1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直流偏置及静态工作点
5.3.2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小结
自我检验题
思考题和习题
6 功率放大电路
引言
6.1 功率放大电路的一般问题
6.2 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
6.2.1 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6.2.2 分析计算
6.2.3 半导体三极管的选择
6.3 甲乙类互补对称电路
6.3.1 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
6.3.2 甲乙类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
6.4 集成功率放大器
6.5 变压器耦合推挽功率放大电路
6.6 功率器件
6.6.1 功率三极管
6.6.2 功率MOSFE了
6.6.3 功率模块
小结
自我检验题
思考题和习题
7 反馈放大电路
引言
7.1 反馈的基本概念
7.1.1 什么是反馈
7.1.2 开环与闭环
7.1.3 直流反馈与交流反馈
7.1.4 正反馈与负反馈
7.1.5 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
7.1.6 串联反馈与并联反馈
7.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组态
7.2.1 电压串联负反馈
7.2.2 电压并联负反馈
7.2.3 电流串联负反馈
7.2.4 电流并联负反馈
7.3 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
7.4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7.4.1 等效电路法
7.4.2 方框图法
7.4.3 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电压增益的近似计算
7.5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7.5.1 提高闭环增益Af的稳定性
7.5.2 展宽通频带
7.5.3 减小非线性失真
7.5.4 抑制干扰和噪声
7.5.5 对输入电阻的影响
7.5.6 对输出电阻的影响
7.6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问题
7.6.1 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
7.6.2 产生自激振荡的相位条件和幅值条件
7.6.3 自激振荡的判别方法
7.6.4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裕度
7.6.5 高频自激的消除
7.6.6 放大电路的低频自激
小结
自我检验题
思考题和习题
8 集成运算放大器
引言
8.1 集成电路的特点
8.2 集成运放的基本单元电路
8.2.1 电流源电路
8.2.2 典型差分放大电路
8.2.3 改进型差分放大电路
8.3 集成运放简介
8.3.1 通用型集成运放
8.3.2 CMOS型集成运放简介
8.3.3 BiCMOS单片集成运放
8.4 跨导运算放大器
8.5 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
小结
自我检验题
思考题和习题
9 模拟信号的乘除运算与处理电路
引言
9.1 乘除运算电路
9.1.1 对数和反对数运算电路
9.1.2 用变跨导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乘除运算
9.2 有源滤波器
9.2.1 基本概念
9.2.2 一阶有源滤波器
9.2.3 二阶有源滤波器
9.3 开关电容滤波器
9.3.1 基本原理
9.3.2 电路转换示例及单片集成开关电容滤波器
9.4 电压比较器
9.4.1 单门限电压比较器
9.4.2 迟滞比较器
小结
自我检验题
思考题和习题
10 电流模电路基础
引言
10.1 电流模的基本概念
10.1.1 基本概念
10.1.2 电流模电路的特点
10.2 跨导线性原理及电路
10.2.1 跨导线性回路原理
10.2.2 由TL回路构成的电流放大电路
10.3 电流传输器及应用
10.3.l电流传输器基本概念
10.3.2 第一代电流传输器CCⅠ电路及应用
10.3.3 第二代电流传输器CCⅡ电路及应用
10.3.4 运放电源中的信号电流检测及其应用
10.4 电流反馈集成运算放大器
10.4.1 电流反馈集成运放的典型电路
10.4.2 电流反馈集成运放的特性
小结
自我检验题
思考题和习题
11 信号产生电路
引言
11.1 正弦波振荡电路
11.1.1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与分类
11.1.2 只C正弦波振荡电路
11.1.3 乙C正弦波振荡电路
11.1.4 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
11.2 非正弦波产生电路
11.2.1 矩形波产生电路
11.2.2 锯齿波及三角波产生电路
11.3 压控振荡电路
11.4 单片集成函数发生器8038简介
小结
自我检验题
思考题和习题
12 直流电源
引言
12.1 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
12.1.1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基本技术指标
12.1.2 电容滤波电路
12.1.3 倍压整流电路
12.2 串联反馈型稳压电路
12.3 集成稳压器
12.1.1 集成稳压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2.3.2 集成稳压器的应用电路
12.4 开关型稳压电路
12.4.1 开关电源的稳压原理
12.4.2 脉宽调制型开关稳压电源
12.4.3 TL1451脉宽调制型开关电源集成控制器简介
小结
自我检验题
思考题和习题
13 模拟电子电路读图
引言
13.1 读图的思路和基本步骤
13.2 OCL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13.3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13.4 非电信号(加速度)检测电路
小结
14 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
设计
引言
14.1 电子电路PSPICE程序辅助分析
14.2 电子电路PSPICE程序辅助设计
思考题和习题
附录A PSPICE程序使用简介
附录B 参考文献及进一步阅读资料
附录C 自我检验题及部分习题答案
……
序言 当今电子技术曰新月异,90年代以来,电子技术发展呈现出系统集成化、设计自动化、用户专用化和测试智能化的发展态势。本书自1991年5月第一版发行以来,已印刷9次。为了适应电子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和教学改革的要求,本书现以修订的第二版奉献给广大读者。
第二版是参照原国家教委1993年颁布的《高等工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基本要求》和1995年颁布的《高等工程专科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基本要求》,并考虑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修订的,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可根据本科、专科和专业不同的要求进行选择(书中有“*”部分内容为选讲内容)。本书完全可以满足高等学校本科和高等工程专科电气类、自控类、电子类及其他相近专业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要求,可作为这些专业本科和专科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材。
面向21世纪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如何进行改革?我们认为首先应明确本课程在加强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打好两方面的基础:其一是正确使用模拟电子电路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基础;其二为部分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设计集成电路芯片(如专用芯片)打好初步基础。
2.作为主要技术基础课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在加强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除了要抓住传统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应突出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根据上述要求,编写本书第二版的指导思想是:
1.继续保留原来的体系,即把模拟电路中用得最多的集成运算放大器作为一个理想器件提前到第一章 绪论之后介绍,使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形成了以集成运算放大器为主干的体系。教学实践证明,这个体系是可行的。为了更便于教学,在新版教材第二章 理想运算放大器及其运算电路中删去了原有带实际运算放大器参数的一些例题,增加了一些分析典型电路的例题。
2.近年来,模拟集成电路理论与设计、集成工艺技术、模拟电子应用技术都有很大的发展和突破,因此,新版教材增加了BiCMOS等一类新型集成电路器件和电流模电路基础知识。
3.增加了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一章,并附有PSPICE的例题与习题,目的是为电子电路的计算机仿真与设计自动化打下初步基础。
4.对于电子器件(含集成器件)着重介绍工作原理、外特性和主要参数。为了适应不同的教学要求,对通用型运算放大器内部电路既介绍了简化原理电路,又对741详细电路进行了分析.后者可作为选讲内容。
文摘 插图:

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然而,半导体中的导电过程在许多方面与金属中的导电过程不同,最重要的区别在于:金属中只有一种载流子——自由电子参与导电,半导体中有两种载流子——自由电子和空穴参与导电,而且这两种载流子的浓度可以通过在纯半导体(又称本征半导体)中加入少量的有用杂质来加以精确控制。那么,人们是如何利用半导体的这个特点,制造出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呢?
目前,用来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材料仍然主要是硅(Si)、锗(Ce)和砷化镓(CaAs)。硅和锗都是四价元素,其原子核最外层有四个价电子。以硅为例,在纯净的硅晶体中,各原子之间靠得很近,每个硅原子都被周围最邻近的四个硅原子所包围,每个硅原子最外层的四个价电子分别与邻近四个硅原子的价电子形成完整的共价键结构,如图3.1.1所示。所以纯净的半导体硅在热力学温度OK(-273)时相当于绝缘体。当温度升高或受到外界激发(如光照)时,共价键中的一部分价电子就会获得足够的能量而挣脱共价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这一过程称为本征激发。这部分价电子脱离共价键成为自由电子后,在它们原来所处的共价键中就会留下相同数量的空位,如图3.1.2所示,这些空位叫做空穴。空穴很容易被邻近共价键中跳过来的价电子填补上,于是,在邻近共价键中又出现新的空穴,这些空穴再被别处共价键中的价电子来填补。这一过程持续下去,在半导体中就出现了价电子填补空穴的运动。带负电荷的价电子依次填补空穴的运动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效果上,都与带正电荷的空穴作反方向运动相同。为了区别于自由电子的运动,就把价电子在共价键中填补空穴的运动视为空穴运动(方向相反),认为空穴是一种带正电荷的载流子。由此可见,半导体中有两种载流子,即带负电荷的自由电子(简称为电子)和带正电荷的空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