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46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208082022/9787208082021 ·条形码:9787208082021 ·版本:第1版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文学中的城市:知识与文化的历史 |
 |
|
 |
文学中的城市:知识与文化的历史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46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208082022/9787208082021
·条形码:978720808202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都市文化研究译丛
·外文书名:The City in Literature:An Intellectual and Culture History
内容简介 《文学中的城市:知识与文化的历史》梳理了城市从起源到后现代时期的发展变化,重点关注了作为启蒙运动产物的现代城市的兴起及演变,并通过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解读,考察了从笛福到平琼等众多作家对新出现的世俗城市的回应。作者把城市文本与文学文本进行对照解读,为我们开启了理解城市和理解文学的新途径。
作者简介 理查德·利罕(Richard Lehan),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文系教授,长期从事英美文学研究,著有《了不起的盖茨比:奇才的局限》、《德莱塞:其人及其作》、《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转折时代的小说》等。利罕同时还是一位历史学家,对“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局限”发表过自己的独特看法,并引起学界关注。
编辑推荐 《文学中的城市:知识与文化的历史》:都市文化研究译丛
目录 前言和致谢
第一编 阅读城市/阅读文本
第一章 城市与文本
第二编 启蒙的遗产
第二章 从神话到控制
第三章 城市与庄园
第三编 现代主义/都市主义
第四章 有限的城市
第五章 向内转
第六章 都市奇幻
第七章 乔伊斯之城
第八章 都市之熵
第九章 超越自由主义
第四编 美国再现
第十章 城市与荒野
第十一章 都市边疆
第十二章 都市力量
第十三章 都市宿命
第十四章 都市漩涡
第十五章 探索西部
第五编 《荒原》之后
第十六章 从神话到神秘
结语——城市的范式:城市过去与城市未来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插图目录
图1 1666年大火之后雷恩的伦敦重建设计图
图2 伦敦桥
图3 乔治·奥斯曼男爵的现代巴黎规划
图4 巴黎香榭丽舍大道
图5 古斯塔夫·卡勒波特(Gustave Caillebotte):《雨天的巴黎街道》(Paris Street:Rainy Day,1877)
图6 圣玛格纳斯殉道者大教堂
图7 布鲁克林桥
图8 勒·柯布西耶的伏瓦生计划(Voisin plan)
图9 洛杉矶市中心“鸿运大饭店”内景
图10 洛杉矶市中心“鸿运大饭店”外景
……
序言 在完成了关于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和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的专著之后,我开始了本项研究,当时我已经认识到,城市对于现代主义文学来说极为重要。那时,我正好拜读了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的《历史中的城市》(丁he(fity in Histoty)①,认为承接该著作研究一下“文学中的城市”将会很有价值。最初,我打算只研究现代主义者笔下的城市——从庞德(Pound)、艾略特(Eliot)、乔伊斯(Joyce)到托马斯·品钦(Thomas Pynchon),但是,对现代主义了解得越多,我就越发相信,无法把现代经验从古代经验中抽离出来,因为后者通常层层累积在现代主义的文本之中。而且我对现代主义研究得越深入,就越发认识到浪漫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影响,认识到这两次文学运动,以及后现代主义运动,都在以某种方式质疑启蒙运动的思想前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部著作的写法与当前流行的批评理论格格不入。当我还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新批评正与影响研究(influence studies)一争高下。我对这两种方法都不甚满意:我看到,那种把一个文本归结为另一文本的影响的方法是多么有局限;同时我认为,主要靠含混和似非而是这两种方法来衡量文本,将会遗漏许多东西。
文摘 插图:

迈锡尼崩溃之后,宫殿文明被消灭,文化再次回到古老的按部落原则组织起来的村落水平。这一情况直到铁器时代来临才有所改变。由铜和锡锻造的青铜比较难生产,而铁的生产则宣告了自足的、族长制村落的出现,它们以由家庭扩展开来的部落、宗族、种族等亲缘关系为基础。这些村子的中心往往是设了防的小山头(就像雅典一样),人们围绕山脚落户而居。城邦(city-state)最终在此扎根。城邦的中心有两大政治机构:地方行政和议会,前者行使国王或首领在祭祀、战争、司法方面的功能;后者则发展了部落的集体主义传统。 当土地贵族巩固了自己的权威,国王的权力就衰弱了。在向外扩张的时期,当殖民地拓展到黑海和地中海地区时,贵族们变得越发强大。殖民地提供了价值不菲的原材料和新的市场,刺激了经济的扩张。但是,随着重心从土地向贸易转移,贵族们又丧失了更大的权力。这一变化预示着新的民主形式的到来,它包括一部约束国家权力的宪法、行政官员的选举以及权力移交议会。雅典变得越来越强大,在公元前499年到前479年的战争中,它击败了波斯,达到了发展的全盛时期。但雅典又成为自己胜利的牺牲品,因为这个新帝国的扩展削弱了中心。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前-404年)中败于斯巴达之后,雅典再也未能恢复元气。
雅典的历史概括了大多数城市的兴衰。雅典作为阿提卡的中心,为各种更为民主的活动和法律的自由化开拓了空间,比如,那些并非贵族出身的人也可以竞选公职。城市与乡村呈现出一种共生的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相互促进。但在内部,在拥有土地的贵族与要求掌权的新兴商人之间也发生矛盾。最后,过剩的人口,特别是那些想要获得自己土地的农民,开始向外殖民。到公元前500年,希腊诸城邦已经抑制了一个强有力的城市中产阶级(born.geoisie)。
后记 这部译著的完成,包含着许多老师和朋友的心血。部分章节曾作为上海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的外语课作业,由我的师弟师妹们译出,我在他们译稿的基础上进行了重译,所以这里面也包含着他们的劳动。
感谢城市研究专家陈恒先生和乔伊斯研究专家戴从容先生,他们分别对“第二章:从神话到控制”、“第七章:乔伊斯之城”的译稿进行了校对,修正了一些错误的译法,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感谢黄福海先生,当我还在读硕士的时候,就有幸听过他给我们开的专业外语课,当时他讲英美诗歌,让我受益匪浅。这次请到他作为本书的校者,又让我学到了许多。黄老师不仅学识广博,而且做事细心认真,在每处有修改的地方,他总是注明修改的原因和依据;在参考已有中译本的译文时,他也是特别费心,往往是我参照手头上已有的中译本之后,他会指出还有哪几个译本,并告诉我谁的译本更可靠;在校稿中,他还随手写下了不少文字,告诉我一些关于翻译方面的知识,这对于初学翻译的我来说,真是弥足珍贵。
这本书的翻译在断断续续中进行,前后一共花了两年半的时间,其中有一大半时间用来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刚接手这项翻译时,我还是个准父亲,现在孩子已经会踢球能认字了,而我自己也已经从一名在读研究生成为一名教师,不能不感叹岁月流逝之快。
因此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薛毅先生,感谢他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在这较忙碌的两年多时间里仍然坚持学习,感谢他对我一再拖稿的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