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我目光下的你

2010-02-09 
基本信息·出版社:黄山书社 ·页码:22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46105404/9787546105406 ·条形码:9787546105406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我目光下的你 去商家看看
我目光下的你 去商家看看

 我目光下的你


基本信息·出版社:黄山书社
·页码:22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46105404/9787546105406
·条形码:978754610540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READ

内容简介 《我目光下的你》分为三辑,辑一是作者近年来的书评结集,这其中既有她的研究领域:法国现代文学,如伊莱娜的《法兰西组曲》,昆德拉的《无知》,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的《流浪的星星》等,同时也包括中国作家王安忆的《长恨歌》等;辑二是法国现代经典作家的传奇人生,萨特,萨冈,杜拉斯……作者娓娓道来;辑三是作者对自己过往岁月的回顾和整理。
作者简介 袁筱一,法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著有《文字?传奇:法国现代经典作家与作品》等。翻译法语文学作品200万字,主要译作有《杜拉斯传》、《生活在别处》、《法兰西组曲》、《外面的世界》、《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阿涅丝的最后一个下午》、《多米尼克奥利》等。
媒体推荐 宽阔的视野因内省而没有流于空泛;绚丽的文字因天生的忧郁而没有显得沾沾自喜;她的书评有着对于生活本质的追寻……是译者袁筱一,成就了作者袁筱一,抑或相辅相成?
  ——作家 蒋丽萍
袁筱一的精彩译笔,喜欢法国文学的读者无人不晓。现在,她的优美文笔又可以从这部《我目光下的你》中领略了。这是一位知识女性的读书随感,漂亮妩媚的文字中展示了作者的文学视野,充盈着作者的奇思妙悟;同时也真切地记录着一位感性女子丰富而又细腻的心路历程,虽感性却仍然独特,透露着别样的深刻。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子善
编辑推荐 《我目光下的你》是由黄山书社出版的。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长恨哪堪歌
猝不及防的历史
躲起来,和这个世界开个玩笑
跨越不知边界的回归
如果开始就知道结局
死亡与少女
永远流浪的星星

第二辑
给杜拉斯一个理由
存在着,仅此而已
那是闪耀着阳光的大海
这是一个与语言相关的游戏吗?
这里安息着不再为此感到痛苦的萨冈
我目光下的你还在吗?
无法想象的寒冷
断裂、诗意与迷醉

第三辑
一本我读过二十遍的书
巴黎终究与我无关
亲爱的,那不是我的地方
在上海开始的那篇小说
非你非我
……
序言 我一直不知道应该怎样完成文集的序言,是因为不知道应该如何清算自己的记忆。清算,不自恋,不粉饰,不暴露,却又不至于过分疼痛——我已经承受不起那种尖锐的,直入心底的疼痛了。
实际上,在翻译之外,我不能算是一个在文字上很勤奋的人,而且大部分文字的起源终究也还是在翻译,或者说在遇见。我始终相信翻译是真的遇见,可以在一见钟情后放下所有的戒备与顾忌,心安理得地允许自己一次次被带至未知之地,心安理得听凭自己得到改变。回到自己的文字里、准备在此出发时,已经又是一个全新的自己。
这些年,最为深入的阅读,的确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完成的,不仅深入,而且卷入。因为拿了自己的经验去和对方映照、融合的缘故。从这个角度上说,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因为做翻译,能够让自己不断出走,以持续的、然而新鲜的方式爱、离开和回归。翻译——或者说深入的阅读——是什么呢?无非是把自己的性命压上、暂时的交付,然后等待。没有你,就没有我。而没有我,也同样没有你。有时候会有失望——更多地是针对自己——但绝不会遭遇到不堪、琐碎与无谓。
这是在现实世界里不敢有、也不能有的体验。不知道为什么,现实世界里的种种情感,最想保有的就是自己,然而却总是免不了一点点失去、日渐贫瘠的结局;而文字世界里的钟情,明明最放得下的是自己,最终却能够等来意想不到的丰盈。
是因为沉醉于霎那间被击中的那种丰盈的感觉吧,或许也是沉醉于用一两句饱含情绪的话语将所有理性逻辑~举摧毁的酣畅淋漓,从十几年前开始,在翻译之外,慢慢落下了不多的~点文字。现在我把这个过程看作是一层层的开放,因为喜欢,而且只是为了喜欢。
在大多数时候,我并不认为自己的文字有被保留的必要,所以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数次搬迁,数次电脑被毁或者被弃,我的大多数文字也随记忆一起散落在风里,倒是也不觉得可惜。这个世界,少一些承载了过多语义的文字也许是一件不坏的事情。
文摘 长恨哪堪歌
是很早就定下要写的一个题目。当时手上正赶着翻译,便像搁一桩心事一般搁了下来。但是《长恨歌》看罢的那个午后,那被魇住了满梦里都是王琦瑶的场景,那挣扎中窗外一树葱茏的摇响,却成了心底里一个再也抹不去的水印:干了,也留一块黄黄的斑在上面。这是一个女人的一生,流水似地过去了,仿佛怅惘也没来由的样子。而女人的一生,略具代表性的,不外是和几个男人的纠葛。现代中国文学里,情欲早就成了重要得不能再重要的主题,只是全部落在了一个女人的身上,又少有斗争,便成了不堪回首的一生。
王琦瑶最好的岁月在四十年代。上海好像是无论在什么样的动荡里都能偷来一段歌舞升平的地方。在四十年代初,她参加选美,在身世背景都不足的情况下做了“三小姐”,因为“她的艳和风情都是轻描淡写的,不足以称后,却是给自家人享用”。有了这段风光做底子,她的一生便要揭幕了,约略有点姿色的女人那一丝不甘全给撩拨出来。于是有了她和“李主任”的一段,这是她情爱生活的开始。
上海女孩子的精明,可以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但是她们成长一世也达不到“聪明”的程度。王琦瑶跟李主任,当然是“精明”的举动,但不“聪明”,因为单纯得不晓得望一望未来。然而或许正是唯其单纯,虽然这个头开得并不算完满,究竟也成了她情爱生活里比较美的一段,再加上“死生契阔”的大背景,这美竟是有点凄凄。她成日只知道等待(等待仿佛一直是女人的强项),委屈是孩子般的委屈,她无法开口问他到哪里去了,是在做些什么,更甚她不懂,只要他来便是好的,是寂寞里的一点点欢愉。依然是六年前我读的那首诗,诗里说:
所以,我去,总穿一袭蓝衫子
我要她感觉,那是季节,或
候鸟的来临
因我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种人
原来那种幽蓝的颜色,我找寻很久,竟是隔了四五十年时光记忆的颜色。寂寥,还有等待,是女人如水的温柔。所以“李主任”对王琦瑶,不是没有恩情,也不是没有爱的。尤其动荡得几乎心力交瘁了,倒只有这个女人是抓得住的一段浮木。在两个人都预感到分离在即的那个夜晚,“屋里一片漆黑,李主任的脸却是清晰的,俯视着她,将一个西班牙雕花的桃心木盒放在她枕边,又抽出她的手,把一枚钥匙按在她手心,说要走了,汽车已在门外。王琦瑶不由搂住他脖子大哭起来,从未有过的失态。她像个孩子一般耍赖着不让他走,心想他这一走又不知什么时候才来了,她又要日等夜等,寝食不安,数着墙上的光影度日,墙上的光影是要它快时它慢,要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