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页码:30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802287847/9787802287846 ·条形码:9787802287846 ·版本:第1版 ·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纵横(上下册) |
 |
|
 |
纵横(上下册)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页码:30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802287847/9787802287846
·条形码:978780228784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四大名捕战天王
·套装数量:2
内容简介 《纵横》(上下册)内容简介:《四大名捕》是著名作家温瑞安先生的经典著作。小说主要讲述了无情、铁手、追命、冷血这“四大名捕”的故事。“四大名捕”都是武林中的数一数二的好手,各人有各人过人之能。人人俱有两手绝技。《纵横》(上下册)为系列之一。
作者简介 温瑞安是位诗人,也是个奇人。出道于新马,成名于台湾,寄居于香江,作品却火遍了中国大陆。
他是文人,却开过武馆。他是诗人,却经商有道。他是华侨,但在台湾一度因太爱中国而被判处死缓。他办过诗社、期刊、出版社甚至自成一派的文艺集团,被拍成影视的作品逾三十部,同时在时下流行的Cosplay、漫画、连环画、动画、电玩、网游中都有以他笔下人物作为卖点和素材的元素。他的忠心读者,横跨了中国大陆、港、台及新、马、泰、韩等地和外国华侨老、中、青、少四代近四十年,作品达八百多部,发表文字逾一千六百万余字,已出书逾一千余种,遍布不同国家和地区。
他自己绝少上网,不会敲字、伊妹儿,但有关浏览讨论他的作品的网站,曾一度达七十八万个。他演讲的时候,他的铁杆粉丝以巨大的横幅“神州子弟今安在,天下无人不识温”欢迎他。他去讲学的时候,他的知音和侠友,在报刊上写下了“今生不识温瑞安,纵横侠坛也枉然”来表达真情。
在新派武侠世界里,能与金庸经典之作《天龙八部》、《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古龙扛鼎之作的《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传奇》齐名、鼎足而三,而且脍炙人口的,当然是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神州奇侠”、“布衣神相”、“说英雄谁是英雄”等故事系列。
编辑推荐 《纵横》(上下册)编辑推荐:在新派武侠世界里,能与金庸经典之作《天龙八部》、《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古龙扛鼎之作的《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传奇》齐名、鼎足而三,而且脍炙人口的,当然是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神州奇侠”、“布衣神相”、“说英雄谁是英雄”等故事系列。
目录 第一章 有谁替我杀了孙青霞
第一回 你们错了
第二回 夜夜焚烧他名字的女人
第二章 我是龙舌兰
第一回 杀手和尚
第二回 那是仇家的声音
第三回 美娇娘
第四回 大丈夫
第五回 杀手之慈悲
第六回 我只不过是个姓铁的小老百姓
第三章 她是仇家的女儿
第一回 隔牛打山
第二回 杀手的门徒
第三回 笑意如刀
第四回 放光虫
第五回 崩大碗
第六回 仇敌万岁
第四章 杀手涧
第一回 大脾气的小伙计
第二回 寒与傲
第三回 冷和冰
第四回 冰冻的火
第五回 愉快的小火
第五章 宝刀不可轻用
第一回 好久不见
第二回 好狗不见
第三回 一刀之痛
第四回 斩风快刀
第六章 倒冲上天的瀑布
第一回 忍心之刀
第二回 黑道上的白刀
第三回 黑道上的黑刀
第四回 白道上的黑刀
第七章 刀锋冷
第一回 人情恶
第二回 不服气的道义
第三回 不情愿的刀意
第八章 名捕的刽子手
第一回 剑的刀伤
第二回 刀的剑影
第三回 屈服于现实的刀
第四回 她是他的伤口
第九章 夜意渐荒淫
第一回 你有正气,我有义气
第二回 穷年忧柴米
第三回 济时肯杀身
第四回 宁为情义死
第五回 不作冷漠生
第六回 这么多的敌人
第七回 这么少的朋友
第八回 这般好的朋友
第九回 过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第十章 晓色太荒唐
第一回 先烧山后烧人
第二回 隔岸观水火
第三回 暴沉
第四回 猛升
第五回 除死无他
第六回 出卖者,非常忠诚
第七回 隔江的手势
第十一章 慈悲谋杀案
第一回 抱石而亡
第二回 大钟敲古寺
第三回 叶落梧桐惊
第四回 诗、尸和死、思
第十二章 自立为王
第一回 叫天顿首
第二回 有关痛痒
第三回 朝天四脚
第四回 贵人
第五回 财神
第六回 十八般腿劲
第七回 千里恩怨一线牵
第八回 身朝言野
第十三章 兵分两路
第一回 斩首示众
第二回 就地正法
第三回 捉刀
第四回 手下下手
第五回 断了了断
第六回 你有口臭
第七回 铁手的操守
第八回 道义要比证据重要
第九回 正义比法规重要
第十回 出口的话一如脱弦之箭
第十一回 天子门生
第十二回 兽性大发
第十三回 输剑恩仇录
第十四回 他需要的是武器不是你
第十五回 断冰切雪
第十六回 一笑神捕仇小街
第十七回 怀冰拥雪
第十八回 兵分三路
第十四章 铁手天王战
第一回 话分两头
第二回 六顶记
第三回 好一把刀
第四回 魔鬼一样的拥抱
第五回 撞
第六回 但到底这斗争是没有完
后记:从流行到流传
……
文摘 第一章有谁替我杀了孙青霞
第一回你们错了
“我告诉你们,你们错了。”孙青霞剑指着他在寒芒下尽皆变色、退缩的敌人。“这世间是有报应这回事的,如果没有,便由我来执行。”
隆的一声,长空划过一道闪电。
他的剑还滴着血。
正滴到了最后一滴血。
刚刚死去的“混天猴”金不闻,对孙青霞作出全力的反扑,他的“混天钺”旋舞起来,猛烈得就似一道道惊雷劈在冰山上、殛在雪原上。
那不是斧钺之利。
而是一次又一次的爆炸。
可是没有用。
孙青霞递出了他的剑。
金不闻就送了他的命。
──就像他特别往孙青霞的剑锋送上了身子:
他的咽喉。
尽管他的攻势很狂烈,但血却流得并不狂也不烈。
只一点点。
沾在剑口上。
很快,血自剑尖上滴落、滑落。
剑又回到原来的剑。
一把锋利得雪亮、雪亮得锋利的剑,──就像它的主人一样。
霹雳一声,院外又划过一道寒电。
照亮了剑和持剑的人。
孙青霞,高、瘦,雪衣,唇薄如剑,眉扬如剑,目亮如剑,笑纹如剑。整个的人便是一把剑。
一把已出了鞘、冠绝了天下的剑。
他也正是一个桀骛不驯,独步天下的人。
剩下的还有十几个人,其中“独行狼”明充尔的“行雷斧”在江湖上也大是有名。
──当年他才一出道,“斧头党”党魁“一斧当关”于吼地给他三斧就摆平了,那时他想不出名都不可以了。
“独行狼”明充尔与“混天猴”金不闻,都是“一线王”、“老张飞”查叫天的两名爱徒。
他们来到苏杭,只有一个任务:
保护朱仙震
──只要保护得了朱仙震,他们便一切不愁不忧,应有尽有了。
当然包括了:美女华厦、锦衣玉食、富贵功名、名誉地位。
所以他们十分清楚自己的责任:
无论发生什么,第一要务,就是要保护朱仙震。
因为他是他们的荣华富贵,也是他俩的衣食父母,
为了保护他,什么都可以牺牲。唯一例外的,或许只有:死。
一死就什么都没有了。
──死了,什么功名利禄,也就没有了,享用不到了。
所以什么都可以牺牲,性命却不可以。
在这儿的人,不止是金不闻和明充尔,其实谁都是同一个想法。
因为他们都是吃朱仙震的、穿朱仙震的、靠朱仙震的、仗朱仙震起家的。
他们也愿为朱仙震拼──但不是拼命──因为连命也没了就不必再仗谁靠谁的。
可是,不愿牺牲的“混天猴”金不闻,却还是牺牲了。
不止是金不闻,在这“青华别府”里,伏尸于那傲岸剑客白刃之下的已经有一十
……
后记 “纵横”是“四大名捕战天王”故事系列之第一部,估计全文要写一百万字,大约分上下二部完结:第二部是:“风流”,已在撰写中。
本来不是说过,只要逐一把我手头上所欠的续集、下篇完成后,就可能不再写武侠小说了吗?却怎么又冒出了这“纵横”来?
这得要谢谢黄仲鸣先生的约稿。从发表作品三十年来,几乎在什么大小报刊都写过稿、发表过作品,却从未在“星岛日报”连载过小说。黄先生对香港文坛有很大的贡献,他约了,且放手任我写,我也就在四面“稿”歌的情形下拔笔另辟“战场”,写了这部“纵横”。
这段日子,几乎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外旅游,四本长篇齐动笔,写得依然从心,仍然过瘾。不过过瘾过瘾,过了就没瘾,还真写得有点意犹未尽。旅途上遇上好些通讯较不便的地方,而“前方”又稿情告急,有时一页传真便给杀价逾港币百元,有时得请专人急走百里在另一城镇传送,总算都能保持不脱稿──不怕脸红说一句,除开邮误或报刊方面内部问题不计,我自六四年刊稿以来,最高纪录一天在各地有十八个连载或专栏,但从没脱过稿、请过人代笔,这算是敢于示众的事实和“荣誉”。
没办法,写稿是自己的娱乐。苦差可以迟到早退,哪个人会连自己最开心的事都缺席、延搁?好听的叫“专业精神”,中听的是“乐此不疲”,实际上可能只是“自虐为乐”。
只苦了我那几位随行同游及留守的得力助理、手足:梁先生、何小姐、陈小姐、康小姐、陈太……乃至孙先生,为我寄送传真,运输资料,尤苦了梁何二子,扑扑风尘成了滚滚红尘。
“战天王”原拟是“震关东”系列,但后来因篇幅加长,不适于“震关东”故事风格,故而独立成篇。由于“战天王”情节发生在“会京师”前后,故而文笔也舍弃近日风格,转回廿五年前的“四大名捕会京师”较为平实、朴拙的文风,以应合这一系列的完整面貌。
至于本书的中国大陆版,为报沈、韦二君对我之高谊,特此先交“中国友谊”首家出版一段时间。别的不计,情谊为先。
武侠小说是属于“流行小说”一类,而我的小说也旨在写给大众看的。我喜欢创新,但决不故作高深;坦白说,如果写作是为了要学院的先生大人们的认可或是为了获奖、得到外国、国外的赞誉,我个人可全无兴趣;但若能让个个像我一样的小老百姓都读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甚或偶得个中真意,那对我而言,就是莫大鼓舞了。近几年来,到中国内地遨游,见处处有我书,地地有“温瑞安”:尽管多未获我授权出版,甚至大多数内容我个人也未曾“拜读”,但见自己“心血”能够流行一时(谁不希望自己写的作品能有多些读者看?),亦能流传一阵(至少,七十年代在中学时期的“会京师”、“白衣方振眉”25年来仍有人翻印盗版或新版推出),已是赏心乐事了。
夫复何求?
稿于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六至八日:湘湘在加拿大发表“温瑞安变温瑞安”文,并来电贺咭;LHW106敏;寻获重要法律证函;与知交通长途电数小时,酣畅;青牙决赴圳会合;华女入电,傻气愉快,将同途并旅;大马留台同学会总联会邀为“编辑顾问”;与孙收皮共进午膳;“跨世纪”杂志约诗、小说稿;为回马、来港、赴申、入京、游澳、珠江三角洲等行之安排大费踌躇;舒无信,舒人心;馆Touch有变;旅行计划改动。
校于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九至十三日:霞D;欣H;无辜得病,惨受涂毒;弦信可盛;K劫;雨歌二上黄金屋“盗取黄金”意外之财;仪咭;怡函;周卡;藏问候效力;完成“纵横”大吉;开笔“风流”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