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八路军史

2010-02-09 
基本信息·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页码:64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9787543634411 ·条形码:9787543634411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八路军史 去商家看看
八路军史 去商家看看

 八路军史


基本信息·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页码:64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9787543634411
·条形码:9787543634411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八路军诞生在中华民族的为难时期。《八路军史》全面反映了八路军抗战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主导地位和重要作用,全方位、史诗性地再现了八年抗战的辉煌历程。
八路军是坚持华北抗战的主力军。全书把八路军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宏观上进行叙述、概括和综合。它以作战、建军为主要内容,同时适当反映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及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指导方针、作战原则、抗日根据地建设和人民群众的支援等。该书以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为支柱,同时利用了有关的研究成果,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既充分记叙了八路军的光辉业绩、胜利的经验和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群体、个人,又真实反映了部队遭受的挫折、失利的教训和付出的重大代价。
编辑推荐 《八路军史》:国家“十一五”
出版规划重点图书
山东省“十一五”
出版规划重点图书山东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60周年重点图
谨以此书纪念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目录
第一章 八路军的组建
一、从抗日反蒋到联蒋抗日
二、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谈判
三、卢沟桥事变爆发红军请缨抗日
四、御外侮国共再携手
五、八路军的组建

第二章 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
一、洛川会议筹商抗战大计
二、陕北誓师东渡黄河
三、平型关首战告捷
四、在太原会战中配合友军作战
五、粉碎日军对河防的进攻

第三章 实施战略展开开辟敌后战场
一、太原失陷后的华北局势
二、军事战略思想的转变
三、实施战略展开开辟敌后战场
四、游击战争理论的系统性发展
五、从山地游击战向平原游击战发展

第四章 创建抗日根据地
一、晋察冀根据地的创建
二、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三、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四、晋西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五、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六、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第五章 八路军的发展壮大与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一、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后的形势
二、巩固和发展晋察冀根据地的斗争
三、120师与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四、129师巩固和发展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五、129师与冀鲁豫边区的巩固和发展
六、115师主力入鲁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
七、八路军主力一部南下华中与新四军协同作战

第六章 反磨擦、反投降、反分裂
一、国民党政府抗战政策的转变
二、河北、山东等地的磨擦与反磨擦斗争
三、粉碎阎锡山发动的“十二月事变”
四、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对晋冀鲁豫地区的进攻
五、制止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
六、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三次反共高潮

第七章 加强军政建设完善后勤保障
一、部队的整编整训
二、开办军政学校培养抗日干部
三、完善后勤保障制度
四、自力更生依靠群众保证军需供应
五、后勤战线上的对敌斗争
六、八路军的兵工生产

第八章 百团大战
一、战前形势与战役准备
二、交通大破袭
三、扩大战果
四、反“扫荡”斗争
五、百团大战的影响

第九章 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
一、日军在华北的“治安强化”
二、国民党顽固派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和进攻
三、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
四、粉碎日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五、晋绥根据地的反“扫荡”作战
六、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
七、山东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
八、开展反封锁、反“蚕食”斗争

第十章 部队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一、走政治建军之路
二、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
三、开展整风运动
四、贯彻精兵简政方针开展生产自救运动
五、积极参加根据地建设

第十一章 八路军恢复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一、1943年的形势及八路军的任务
二、贯彻“敌进我进”方针恢复和扩大根据地
三、晋察冀军区展开反“扫荡”作战
四、晋绥抗日根据地的恢复
五、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恢复和发展
六、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恢复与发展

第十二章 八路军的局部反攻
一、1944年春夏季八路军的攻势作战
二、八路军的秋冬季攻势
三、发展河南绾毂中原
四、进军湘粤赣边

第十三章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一、1945年初的国内外形势与八路军的方针、任务
二、八路军的春季攻势作战
三、八路军发动夏季攻势作战
四、“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
文摘 插图:


第一章 八路军的组建
一、从抗日反蒋到联蒋抗日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支驰骋在辽阔的华北战场上,抗击着几近50%的侵华日军,威震敌胆的英雄军队。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支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以国民革命军为旗号的特殊军队。这支军队就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八路军的诞生是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日本军国主义日渐紧迫的侵逼催生了这只英雄军队,是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深重危机召唤了这支英雄军队的诞生。
八路军的诞生也是国共两党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团结精神,以民族大义为重,捐弃前嫌,共同抗日的具体体现。正是有了国共两党的再度携手,以团结抗日为共同目标,才有了这支特殊的军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政党。它们在近现代史上曾因共同的敌人而两度合作,又因内部的矛盾而两度破裂了统一战线。国共两党之间或分争或合作,都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推翻共同的敌人——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1924年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并于1926年发动了讨伐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但是,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归于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由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蜕变为豪绅买办阶级的政治总代表。国民革命军变成了国民党新军阀进行内战和推行独裁专制统治的军事工具。民族资产阶级附和了大资产阶级的反动。上层小资产阶级由动摇进而脱离了革命。面对国民党反动势力的白色恐怖,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开始了独立领导土地革命运动,并确立了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吞并中国的狂妄野心,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因而退居次要地位。民族危机的严峻形势,客观上要求中华民族内部精诚团结,要求国共两党结束内战、携手对外。但是,由于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和中国共产党内王明“左”倾错误的统治,中国共产党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及相应政策的调整经历了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个复杂过程集中表现为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的转变。
后记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在8年的全国抗战中,八路军高举全面抗战的旗帜,积极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战场,创建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抗击和牵制着侵华日军的大部分兵力,成为抗日战争的主导力量和中流砥柱。
近十几年来,经过史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有关八路军史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陆续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组织编纂的《八路军史料》丛书,是为开展八路军史的研究所做的基础性工作。冯捷的《八路军一二零师征战纪实》、魏碧海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纪实》、傅建文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征战纪实》、平山的《八路军抗战史》、刘家国的《抗日英雄八路军》等都是有关八路军专题研究的颇具价值的成果,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八路军英勇抗战的历史面貌。另外,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部编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抗日战争时期》和3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两部专著以及龚古今、唐培吉合著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稿》也大量涉及有关八路军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既为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借鉴和研究基础,同时也是检验新的研究成果能否实现超越的重要参照。
编写一部系统、全面而完整的《八路军史》,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8年的全国抗战,八路军由最初组建时的不足5万人发展到100多万人,其作战区域由抗战初期主要在山西一省作战扩展到整个华北地区,部队编制从最初的3个师发展到包括正规军、地方部队和游击队在内的各种抗日武装。要把这样一幅头绪繁多、场面宏大、内容丰富而纷繁的历史画卷浓缩成一部几十万字的书稿,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八路军史》的编写在充分吸收史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努力挖掘史料的同时,在设计中着重考虑了以下3点:
一是在叙述方式上把编年记事的叙事手法和专题论述相结合,力求做到既厘清历史线索,又突出重点,兼顾叙事的点与面、广度与深度之间的关系。
二是突出综合性。以往有关八路军的研究往往偏重于某一方面的孤立研究,《八路军史》的特点则在于突出它的综合性研究。在把战史作为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的同时,对八路军在8年抗战中全军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给予全面的观照,力求全面、真实、完整地再现八路军8年抗战的历史面貌。
三是强调了客观性原则。避免空洞的议论,用历史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