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诗歌词曲 >

"纯诗"的中国化研究

2010-02-08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页码:33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50047069X/9787500470694 ·条形码:9787500470694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纯诗"的中国化研究 去商家看看
"纯诗"的中国化研究 去商家看看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页码:33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50047069X/9787500470694
·条形码:978750047069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五色石丛书

内容简介 《“纯诗”的中国化研究》考察了“纯诗”作为象征主义诗学概念的美学内涵和它的欧洲文化渊源,梳理了它的历史承继关系。中国的“纯诗”意识,无疑是在20世纪30年代“现代”诗人那里最终得以确立的,为此,笔者首先界定了“现代诗人”这个概念。“纯诗”的中国化,并非20世纪30年代“现代”诗人一蹴而就的,五四时期大量西方艺术思想的涌入意义重大,它带来的是一种视野的开阔和文化交融意识。
作者简介 高蔚,女,祖籍河北,文学博士。现任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新诗。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纯诗”及其中国化的思考
一 “纯诗”:一种艺术美的极致追求
二 “纯诗”的中国化: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纯诗”的中西方渊源
一 “纯诗”的先声:唯美艺术思想
二 中国传统诗学中的“纯诗”

第三章 “纯诗”观念的引入
一 中国新诗无形式感的困惑
二 周作人:从泉征主义的诗艺入手
三 “纯粹的诗”:与散文清楚分界

第四章 美与生命本性的召唤
一 “新月”诗人:为艺术的灵魂“构造适当的躯壳”
二 邵洵美:凝视美的姿态、颜色与形状
三 于赓虞:歌哭灵魂的声与色

第五章 中国纯诗的诗性意识与诗性品格
一 廓清“纯诗”概念的纷扰与历史来处
二 中国纯诗诗性品格的确立

第六章 中国纯诗的生命形态
一 寻找声、色、义同时启示的世界
二 “到你自己的灵魂里去”,感悟生命的经验
三 音乐的“缺席”与“在场”的音乐性
四 “用电影的手法写诗”,“捉住那些不能捉住的东西”
五 戏剧化:在“想象逻辑”里,不同张力和谐作用的模式
结语
附录 1934年的《现代》:误译抑或误印——关于邵洵美的《现代美国诗坛概观》
后记
……
文摘 第一章 “纯诗”及其中国化的思考
一“纯诗”:一种艺术美的极致追求
“纯诗”的艺术目标是创造一个不被任何现实因素干扰的纯粹的诗意世界。为了这个目标,象征主义诗人通过研究词语关系和诗的非语言形式,对艺术的可能性进行元思考。他们将音乐性视为诗的本体构成,力图建立声音象征体系。他们深信“灵”与“物”是相通的,万物有灵的思维方式,最能表达“纯诗”所要揭示的艺术表象与思想之间的亲缘关系。“纯诗”的艺术目标,实际上体现为一种对艺术美的极致追求。
将象征主义视为“纯诗”的摇篮,一方面由于波德莱尔在《再论埃德加·爱伦·坡》一文中对爱伦·坡的高度推崇,另一方面也因为爱伦·坡反教化的唯美艺术观给法国同人带去的震撼。尽管在韦勒克(ReneWellek)眼里,“坡的诗歌观念根本不是象征主义的”,因为他并不相信明喻和隐喻等象征主义基本的对应和比拟,“也把握不住诗的象征”①,但这并不影响他被视为法国本土之外的象征主义先驱。波德莱尔(Baudelaire)1857年所写《再论埃德加·爱伦·坡》一文,曾盛赞爱伦·坡“为创造纯粹诗意的短篇小说”所做的努力,他说,小说“这种地位不如纯诗高尚的体裁”,之所以“能够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更容易为普通读者所欣赏的作品”,其原因正在于爱伦·坡对美的观念的发展。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