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电工技术 >

交流伺服驱动从原理到完全应用

2010-02-08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页码:590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115218759 ·条形码:978711521875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交流伺服驱动从原理到完全应用 去商家看看
交流伺服驱动从原理到完全应用 去商家看看

 交流伺服驱动从原理到完全应用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页码:590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115218759
·条形码:978711521875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新能源及高效节能应用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交流伺服驱动从原理到完全应用》从交流伺服驱动系统设计、使用、维修人员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广泛吸收国外先进设计思想、先进标准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交流调速理论、调速原理与系统组成及工程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并对当前市场常用的安川∑Ⅱ/∑Ⅴ系列、三菱MR-J2S/J3/ES系列与松下MINAS A4/A5系列伺服驱动器的规格、控制系统设计、功能、参数、操作、维修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的介绍。
全书内容选择先进实用,理论阐述简洁明了,应用技术介绍全面系统,功能说明深入细致,编写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工程应用,是迄今交流伺服应用类图书中较为完整、系统的工程设计参考资料与应用技术手册,也是高等学校师生、研究生教学培训的优秀参考书。
编辑推荐 《交流伺服驱动从原理到完全应用》:新能源及高效节能应用技术丛书。
目录
第1篇 交流调速基础
第1章 交流电机控制系统概述
1.1 发展概况与分类
1.2 变频器与伺服驱动器
1.3 交流伺服系统的结构与典型产品
1.3.1 伺服系统的结构
1.3.2 典型产品简介

第2章 交流伺服原理与系统
2.1 电机控制的基本理论
2.1.1 电磁感应定律与电磁力
2.1.2 电机运行的力学基础
2.2 交流伺服电机的运行原理
2.3 交流电的逆变
2.3.1 电力电子器件概述
2.3.2 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2.3.3 逆变电路的基本形式与工作原理
2.4 PWM逆变原理
2.4.1 PWM逆变原理与特点
2.4.2 PWM波形的产生
2.5 无刷直流电机伺服驱动系统
2.5.1 无刷直流电机调速原理
2.5.2 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2.6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驱动系统
2.6.1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原理
2.6.2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

第3章 交流伺服系统设计基础
3.1 交流调速系统的性能比较
3.1.1 交流调速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3.1.2 交流调速系统的性能比较
3.2 交流伺服进给系统设计
3.2.1 伺服电机的基本选择
3.2.2 进给系统的稳态设计
3.2.3 伺服进给系统的动态设计
3.3 驱动器主回路的设计与计算
3.3.1 驱动器及交流主回路附件选择
3.3.2 直流主回路附件选择
3.4 电气柜散热设计
3.4.1 发热量与散热能力的计算
3.4.2 热交换器与空调的选择
3.5 安装与连接设计
3.5.1 工作条件与安装设计
3.5.2 连接设计
3.5.3 干扰及其预防
3.5.4 接地系统设计
3.5.5 安装与连接图设计

第2篇 安川交流伺服驱动器的应用
第4章 产品规格与电路设计
4.1 产品规格与技术性能
4.1.1 ΣⅡ系列驱动器
4.1.2 ΣⅤ系列驱动器
4.2 硬件组成与选择
4.2.1 硬件组成
4.2.2 ΣⅡ系列驱动器与附件选择
4.2.3 ΣⅤ系列驱动器与附件选择
4.3 电气连接总图
4.3.1 ΣⅡ系列驱动器连接总图
4.3.2 ΣⅤ系列驱动器连接总图
4.4 主回路设计
4.4.1 输入电源与要求
4.4.2 主回路设计
4.4.3 滤波器的连接
4.5 控制回路设计
4.5.1 开关量输入/输出连接
4.5.2 给定与检测回路连接
4.5.3 全闭环接口电路
4.6 开关量输入/输出功能及其定义
4.6.1 开关量输入
4.6.2 开关量输出
4.7 电路设计实例

第5章 驱动器操作与快速调试
5.1 驱动器的基本操作
5.1.1 操作显示单元说明
5.1.2 驱动器的初始检查
5.1.3 点动与回参考点试验
5.2 驱动器参数的设定
5.2.1 参数的显示与保护
5.2.2 参数的设定
5.3 速度控制的快速调试
5.3.1 连接要求与调试步骤
5.3.2 参数的基本设定与调整
5.4 位置控制的快速调试
5.4.1 连接要求与调试步骤
5.4.2 位置指令的选择与要求
5.4.3 基本参数的设定
5.5 驱动器的在线自动调整
5.5.1 ΣⅡ系列驱动器的在线自动调整
5.5.2 ΣⅤ系列驱动器的在线自动调整
5.6 绝对编码器的使用
5.6.1 连接要求
5.6.2 数据初始化与设定
5.6.3 绝对位置的输出
5.7 位置全闭环控制
5.7.1 系统结构
5.7.2 参数的设定与调整

第6章 功能与参数
6.1 控制方式及切换
6.1.1 驱动器的控制方式
6.1.2 控制方式的切换
6.2 驱动器的停止与制动
6.2.1 正常停止与动态制动
6.2.2 安全输入与硬件基极封锁
6.2.3 机械制动器及其控制
6.3 调节器结构与参数
6.3.1 闭环调节器原理
6.3.2 调节器的基本设定
6.3.3 增益切换控制
6.4 位置调节器的设定
6.4.1 位置调节原理与参数
6.4.2 位置调节器结构
6.5 速度调节器的设定
6.5.1 速度调节器结构
6.5.2 调节器参数及其设定
6.6 转矩调节器的设定
6.6.1 转矩调节器的结构
6.6.2 调节器参数及其设定
6.7 驱动器参数总览

第7章 状态监视、辅助调整与维修
7.1 驱动器的状态监视
7.1.1 操作单元显示
7.1.2 模拟量输出监视
7.2 驱动器的辅助调整
7.2.1 辅助调整功能与参数
7.2.2 辅助调整的操作
7.2.3 共振检测与陷波器设定
7.2.4 无电机试运行
7.3 驱动器报警与处理
7.3.1 基本说明
7.3.2 ΣⅡ系列驱动器故障分析与处理
7.3.3 ΣⅤ系列驱动器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第3篇 三菱交流伺服驱动器的应用
第8章 MR-J3系列驱动器的规格与电路设计
8.1 产品规格与技术性能
8.1.1 型号与规格
8.1.2 技术特点与性能
8.1.3 配套伺服电机
8.2 硬件组成与附件选择
8.2.1 硬件组成
8.2.2 驱动器及附件选择
8.3 电气连接总图
8.3.1 连接总图
8.3.2 连接端与功能
8.3.3 伺服电机的连接
8.4 主电路设计
8.4.1 输入电源与要求
8.4.2 主回路设计
8.4.3 分离型驱动主回路设计
8.5 控制电路设计
8.5.1 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
8.5.2 给定输入与位置反馈输出电路
8.5.3 绝对编码器与连接电路
8.6 DI/DO信号功能定义
8.6.1 开关量输入
8.6.2 开关量输出

第9章 MR-J3系列驱动器的功能与参数
9.1 MR-J3系列驱动器参数总览
9.2 常用功能与参数
9.2.1 控制方式选择与切换
9.2.2 转矩与速度限制
9.2.3 加减速与停止控制
9.2.4 机械制动器控制
9.2.5 模拟量输出监视
9.3 调节器结构与参数
9.3.1 调节器结构
9.3.2 增益的切换控制
9.3.3 位置调节器与参数
9.3.4 速度调节器与参数
9.3.5 转矩调节器与参数
9.4 数据通信与网络控制
9.4.1 通信与网络接口
9.4.2 通信命令与格式
9.4.3 驱动器数据的读出
9.4.4 数据写入与试运行控制
9.4.5 数据通信实例
9.5 绝对编码器的数据传送与零点设定
9.5.1 使用条件与数据传送方式
9.5.2 绝对位置的DI/DO传送
9.5.3 绝对零点的设定

第10章 MR-J3系列驱动器的操作、调试与维修
10.1 驱动器的显示与操作
10.1.1 电源通断控制与操作单元说明
10.1.2 驱动器的状态显示
10.1.3 参数的显示与设定
10.1.4 驱动器的其他操作
10.2 驱动器的快速调试
10.2.1 位置控制的快速调试
10.2.2 速度控制的快速调试
10.3 驱动器的调整
10.3.1 调整模式与功能
10.3.2 在线自动调整步骤
10.3.3 手动调整
10.3.4 自适应调整
10.4 故障与报警的处理
10.4.1 故障及其处理
10.4.2 报警与警示的处理

第11章 MR-J2S系列驱动器的使用与维修
11.1 产品规格与技术性能
11.1.1 驱动器规格与性能
11.1.2 配套伺服电机
11.2 电气连接与电路设计
11.2.1 驱动器连接
11.2.2 电机与编码器连接
11.2.3 控制电路设计
11.3 功能与参数对照

第12章 MR-ES系列驱动器
12.1 产品规格与技术性能
12.2 硬件组成与电路设计
12.2.1 硬件组成
12.2.2 驱动器连接
12.2.3 电机连接
12.2.4 电路设计
12.3 功能与参数对照

第4篇 松下交流伺服驱动器的应用
第13章 MINASA4系列驱动器的规格、性能与设计
13.1 产品规格与技术性能
13.1.1 驱动器规格与性能
13.1.2 配套伺服电机
13.2 电气连接与电路设计
13.2.1 驱动器连接
13.2.2 电机与编码器连接
13.2.3 电路设计
13.3 输入/输出功能及定义
13.3.1 DI信号功能与定义
13.3.2 DO信号功能与定义
13.3.3 AI/AO信号功能与定义
13.4 驱动器参数总表

第14章 MINASA4系列驱动器的操作、调试与维修
14.1 驱动器操作
14.1.1 操作单元与显示
14.1.2 输入/输出状态显示
14.1.3 参数的显示与写入
14.2 驱动器的快速调试
14.2.1 初始检查与调试
14.2.2 位置控制的快速调试
14.2.3 速度控制的快速调试
14.3 驱动器的自动调整
14.3.1 功能与调整方式
14.3.2 常规自动调整
14.3.3 实时调整与自适应调整
14.4 驱动器报警与处理
14.4.1 驱动器报警及处理
14.4.2 驱动器故障分析与处理

第15章 MINASA5系列驱动器
15.1 产品规格与技术性能
15.1.1 驱动器规格与性能
15.1.2 伺服电机与技术参数
15.2 电气连接与电路设计
15.3 MINASA5系列驱动器参数
15.3.1 参数一览表
15.3.2 参数说明
15.4 操作与维修
15.4.1 操作单元与显示
15.4.2 MINASA5新增操作功能
15.4.3 驱动器报警与处理

附录1 安川ΣⅡ系列伺服电机与参数
附录2 安川ΣⅤ系列伺服电机与参数
附录3 三菱MR-J3系列伺服电机与参数
附录4 三菱J3系列伺服电机安装尺寸
附录5 三菱MR-ES系列伺服电机技术参数与安装尺寸
……
序言 交流伺服驱动器是20世纪70年代初随电力电子技术、PWM控制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交流感应电机调速装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代交流伺服驱动器的功能已日臻完善,如何充分利用伺服驱动器的功能来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各类问题,是交流伺服应用技术人员所必须了解与掌握的知识。
本书是从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应用要求出发,系统阐述交流调速原理与理论,全面介绍当代交流伺服驱动器应用技术的综合性书籍,内容包括交流调速的基本理论、调速原理与系统、调速系统的设计、典型伺服驱动器的应用技术等方面。
本书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做到理论阐述简洁明了、应用技术介绍全面系统、功能说明深入细致,使得读者能够通过本书的学习具备“完全应用”交流伺服驱动器的能力。全书分“交流调速基础”、“安川交流伺服驱动器的应用?、“三菱交流伺服驱动器的应用”、“松下交流伺服驱动器的应用”4篇共15章。
第1~3章为“交流调速基础”篇,系统介绍交流调速理论、调速原理与系统组成、交流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知识等,供读者了解交流调速的理论知识,为工程选型与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第4~7章为“安川交流伺服驱动器的应用”篇,对安川∑II/∑V系列交流伺服驱动器的电路设计、功能、参数、操作、维修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的介绍。
第8~12章为“三菱交流伺服驱动器的应用”篇,对三菱MR-J2S/J3/ES系列交流伺服驱动器的电路设计、功能、参数、操作、维修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的介绍。
第13-15章为“松下交流伺服驱动器的应用”篇,对松下MINASA4/A5系列交流伺服驱动器的电路设计、功能、参数、操作、维修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的介绍。
本书力求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与高等学校师生、研究生等提供一本真正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参考资料与设计手册。由于全书所涉及的参考资料与内容众多,编写工作量较大,书中的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殷切期望得到广大读者与同行专家的帮助指正。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安川∑Ⅱ/∑V系列、三菱MR.J2S/J3/ES系列、松下MINAS A4/A5系列交流伺服驱动器的技术资料,并得到了以上公司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文摘 插图:


2.6.2交流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需要进行电流变换与矢量计算,因此,一般为采用微处理器的数字控制系统,图2.6.2为某实际交流永磁同步电机数字伺服驱动器的原理框图。
该驱动器采用的是三相桥式二极管不可控整流电路,提高了驱动器的输入功率因数,输入回路安装有短路保护与浪涌电压吸收装置。驱动器的输入电压为三相200V(线电压),平波后的直流母线电压约为320V。
驱动器的直流母线上安装有能耗制动电阻单元,可以为电机制动提供能量释放回路。此外,为了加快电机的制动过程,线路中还设计了将母线直流电压通过二极管直接加入到电机三相绕组的直接制动电路,这一制动回路可以在驱动器逆变回路不工作时,为电机提供制动转矩。驱动器的逆变回路采用了IGBT。驱动,并带有为电机制动提供能量反馈通道的续流二极管。
驱动器的速度与位置控制通过CPU进行控制,速度与位置调节器进行了数字化处理,调节器的参数可以根据系统情况进行修改。驱动器带有可以进行参数设定/状态显示的操作/显示单元与通信总线接口,不仅可以通过操作/显示单元检查驱动器工作状态、进行参数的设定与修改,而且还可以用于网络控制。修改后的参数可以保存在EEPROM中。
驱动器带有CPU,因此,它可以直接接收外部位置指令脉冲,构成位置闭环控制系统。如果需要,驱动器也可以接收来自外部的速度给定模拟电压,成为大范围、恒转矩调速的速度控制系统。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