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页码:20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38540024/9787538540024 ·条形码:9787538540024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药方: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
 |
|
 |
药方: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页码:20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38540024/9787538540024
·条形码:978753854002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Betwee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 Western Medicine
·图书品牌:北京磨铁文化,磨铁图书
内容简介 《药方:做自己的保健医生》聚焦四大健康热点,纠错46条诊疗误区,倾囊相授50条祖传食补良方,219条独家保健诀窍。从中西医两种视角,有针对性地阐述了不同疾病的成因、自我保健、防治等,是自助式的保健型医书。
【病例】错误的交流是造成误诊的罪魁祸首。看对病,才能找对药方。
【中医怎么说】【西医怎么说】 中医源远流长,循序渐进,巩固根本;西医吸取先进科技,针对疾病,迅速缓解症状。一本书,两种智慧,兼听则明。
【保健小诀窍】健康箴言倾囊相送,找到诀窍,才能切断疾病的源头。家庭日常小疾病巧防治,不用再为小病跑医院。
【保健药膳】 病从口入,健康也可从口入。祖传秘方,食材普遍,做法简单,吃出健康。
【医生的贴心叮咛】 好医生往往会多说几句,为你的健康画龙点睛。
作者简介 郭义树,出身于医学世家,自幼耳濡目染中医术语和中药药性。后就读于中国台湾的医药学院中医学系。虽然他在中医药方面资源丰富,但却选择了西医来执业,目的就是要了解中西医临床上不同的医疗方式。
他先后于中国台湾敏盛医院家庭医学科、怡仁医院家庭医学科担任主治医师,之后又在康佑诊所担任院长。行医多年后,他回过头来重新挖掘老祖宗的智慧,发现了许多中西医的互证相通之处。他也帮许多患者理清了错误观念,避免因误信偏方而使病情恶化。鉴于长期的行医和治学,他特意撰写了本书,旨在取中西医之精华,答疑解惑,造福众生。
媒体推荐 郭义树医生有家学渊源的中医根底,医学院毕业后又从事十几年的一线医疗工作,非常贴近社会大众的生活,也了解他们的疾苦所在。他集多年心血写下此书,针对平常门诊常见的一些病名做深入浅出的解说,从内科、儿科、妇科和外科、骨伤科、皮肤科都有涉及,更用他的专业精神融汇中西医的观点,提出许多自助式的保健方法,对大众保健有很大帮助。
编辑推荐 《药方:做自己的保健医生》由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
西医开药,中医批方,让治病和养生同行。
最全面的自我诊疗和养生手册。
小病最烦人,没必要为它频繁跑医院,劳命伤财,可是不治疗,它又会恶化,危害健康。不必苦恼,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成为自己的保健医生,为自己开药批方,防微杜渐。
中国台湾著名家庭保健专家郭义树出身于中医世家,主修中医,却以西医执业。行医多年,深知大众养生保健的需求所在,故吸纳中西医的互通之处,撰写本书。
聚焦四大健康热点,纠错46条诊疗误区,倾囊相授50条祖传食补良方,219条独家保健诀窍。
诊疗守则+养生良方+药膳食疗
中医与西医的完美结合,全面、简明、实用、贴心。
专业书评 “火气大”、“水土不服”、“冷底”这些常见的健康隐患,在中医里代表什么意思?西医又如何来解释这些身体所发出的警讯?
唯有深刻了解西医临床知识,才能发现传统医学的价值所在。郭义树医生在行医多年后,回过头来重新挖掘中医的养生智慧,发现了许多中西医彼此互证之处,也帮大众澄清错误观念,走出健康误区。
举例而言,常有人说自己属于“冷底”体质,稍微吃到冰冷的东西就拉肚子。一般也认为冬天怕冷、四肢冰冷、女性白带、不孕、容易流产这些症状,就是所谓的“冷底”。
“冷底”即中医的“阳虚”之症,常见的症状为倦怠无力、四肢冰冷、腹痛等,阳虚又有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之分。心阳虚有心悸及面色苍白等症。脾阳虚有食欲不振、腹泻等症。肾阳虚常见腰酸腿痛、夜尿、男性阳痿早泄;女性不孕、白带清稀等症。
以西医的观点来看,“阳虚”即属虚弱体质。心阳虚多是心脏血管系统或精神方面的疾病,脾阳虚是消化系统的疾病,而肾阳虚则多指泌尿生殖系统功能异常。
不论看中医或西医,目的都是找出病原,再以最适当的方式去治疗或调理,郭义树医生融会中西医两种角度的解说,不仅帮助大众解答对于病症的疑惑,并且提供许多简易实用的保健之道。
目录 身体发出的警讯
中暑
痧症
火气大
大肠火
虚火
水土不服
血路不通
血浊
淤血
神经衰弱
脑鸣
风邪
伤寒
肺痨
风湿
水肿
消渴症
肾虚
白浊
淋病
难缠的皮肤病与跌打损伤
扁桃体炎
淋巴腺炎
痰火
内伤
风痛
牛皮癣
皮蛇
风疹
毒
湿气
女人们的烦恼
冷底
虚
头风
月内风
胎气
乱经
肝斑
婴幼儿常见的问题
羊痫风
惊到
胎毒
鹅口疮
奶癣
猪头皮
水珠
……
文摘 身体发出的警讯
“刮痧”并非完全无医学根据?
“水土不服”也算是一种内科疾病?
身体内部的疾病,往往最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稍稍不留意就可能演变为重症,如何保护你的身体,就从认识这些疾病开始吧!
中暑
病例
1.“医生,我中暑了,快帮我看看。”病人是个水泥师傅,在炎热的太阳下工作。中午时分,他突然感到一阵眩晕,赶紧放下手边的工作,来看医生。
经过检查,医生发现这个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头晕、头痛、四肢无力和满头大汗,另外还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2.“我在烈日下工作,突然就头晕、想吐,不久就拉肚子了,医生我是不是中暑了?”
经过检查,这个病人是急性肠胃炎。
在夏天或是气温比较高的时候,医生在看诊时,常常碰到病人提到“中暑”这个词。病人们想要表达的意思主要是“热”,更浅显的说法就是“被热到了”。由于“被热到了”,而又衍生出来一些症状,像头晕、头痛,甚至四肢无力。这些症状往往被当做是“被热到”的表现,在夏天,就被认为是“中暑”。另外,还有“中痧”“发痧”等民间说法,同样是表示中暑的意思。
中医怎么说
“中暑”是因夏季气温升高,人长时间处在高热的环境下,产生病状,称做“感受暑邪”。病人身体散热不佳,多有体温上升等热象产生。轻者有头昏、头痛、出汗、口渴、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四肢无力等症状,我们叫做“伤暑”;重者会忽然昏倒、神志不清、胡言乱语、躁动不安,严重者甚至呈现无知觉的昏迷状况,这种情形则称做“中暑”。
西医怎么说
“中暑”在西医里是属于热伤害最严重的一种,叫Heat Stroke。
临床上诊断,该病症有下列三个主要条件:
1.体温异常升高,中心体温大于40.6℃;
2.中枢神经异常表现,包括躁动、昏迷、抽搐等症状;
3.皮肤干热及排汗困难。
根据其发生的原因可分成以下两种类型:
1.传统型中暑
主要是因为身体散热不良所致。绝大多数中暑患者是这一种类型的。2003年的法国热浪就曾造成数千人丧生。这一型中暑多发生于老年人或有慢性疾病者,如心脏病、糖尿病患者身上。另外,长期酗酒或常服用一些抑制排汗的药物或利尿剂的人也很容易患该病。
2.运动型中暑
主要是身体产热过多,远超过排热量所致,多发生在激烈的运动或工作时,多见于健康的年轻人,军人也是常见的患者。
保健DIY
【简易处理】
遇到可能中暑的患者,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先将他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再帮患者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