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基本信息·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页码:300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7月 ·ISBN:7504124885 ·条形码:978750412488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
 |
|
 |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页码:300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7月
·ISBN:7504124885
·条形码:978750412488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共分七章,阐述了职业学校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在内容上注意实用性、针对性、生动性。作者高度关注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以促进职业学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为目标,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职业学校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对于指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充分做好各项就业准备,掌握求职面试的技巧,迅速适应职业角色,“有的放矢”的创业,都有着非常重要、客观实际的指导作用。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不仅可以作为各类职业学校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教科书,而且可以作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南,使其沿脉寻绎去求职应聘。
目录 第一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理念
第一节 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
第二节 新世纪人才需求的新特点
第三节 树立新的就业理念
第四节 克服几种错误的就业观
课后阅读
第二章 就业准备
第一节 思想道德素质准备
第二节 科学文化素质准备
第三节 专业技能素质准备
第四节 身体心理素质准备
第五节 创新能力素质准备
课后阅读
第三章 职业分类与择业
第一节 职业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节 现代职业的种类
第三节 职业发展与择业
课后阅读
第四章 求职面试的技巧
第一节 求职前的准备
第二节 应聘面试的技巧
课后阅读
第五章 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第一节 心理调整与角色转换
第二节 尽快熟悉与适应新的工作
第三节 建立健康和谐人际关系
第四节 认识试用期
第五节 打好成功的基础
课后阅读
第六章 创业准备
第七章 小企业的创建与发展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全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加强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是打通职业学校“出口”,有效促进职业学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推动国家就业工作的实际步骤,也是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本书以促进职业学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为目标,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职业学校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对于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充分做好各项就业准备,掌握求职面试的技巧,迅速适应职业角色,保护就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有的放矢”的创业,都有着非常重要、实际有效的指导作用。
文摘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择业的前提。一个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择业者,会把为社会服务放在首位;一个好逸恶劳甚至心灵肮脏的求职者,往往把自己的择业观建立在损人利己的基础之上,也不可能兢兢业业地勤劳致富。因此,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职业生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用人单位聘用人才的首选条件。现代管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工作能否卓越超群,情商(工作态度,也就是一个人的职业道德)比智商(专业能力)更重要。因此,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考虑的第一要件是“工作态度”,而后才是“专业能力”,也就是说,现代管理者最欣赏的职员是有良好工作态度的人,即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人。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自我发展的根本保证。一个人具备了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就会自觉地战胜困难,纠正不良习惯,无私无畏地朝着既定目标迈进。
后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不仅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数以亿万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技术人才。各类职业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技术人才的摇篮,帮助职业学校毕业生顺利地选择职业和成功地进行创业,是教育工作者和就业指导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本书。
本书编写作者分工如下。
主编:黄才华(河南省教育厅)
副主编:项秉健(上海市《成才与就业》杂志社)
张晟盛(河南省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各章作者:
第一章:侯同江、乔淑琰(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
第二章:黄才华
第三章:项秉健、黄才华
王凤英、刘闻亮(J二海市《成才与就业》杂志社)
第四章:黄才华、项秉健、王凤英、刘闻亮
第五章:黄才华
第六章:张晟盛
第七章:黄才华
第八章:史义诚(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发展研究会)
附录:黄才华
詹跃勇(河南省漯河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
本书由黄才华策划、确定提纲并统稿,作者按章分工撰稿。陈广禄、王建民两位同志对本书撰写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借鉴和吸收了有关专家、学者的专着、教材和文章,谨对作者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编写人员水平有限,书中缺点、疏漏在所难免,诚恳希望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