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情怀与风度

2010-02-08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31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010072140/9787010072142 ·条形码:9787010072142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情怀与风度 去商家看看
情怀与风度 去商家看看

 情怀与风度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31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010072140/9787010072142
·条形码:978701007214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博览文丛

内容简介 《情怀与风度》主要包括学者的情怀、文学的真实、坚实的思考、历史的见证。
目录
学者的情怀
岂止妙手偶拈得
--董桥和他的散文伍立杨
读《增补燕京乡土记》
--怀邓云乡先生韩府
重读《西滢闲话》 阎晶明
学者的情怀与风度
--读来新夏先生的随笔宁宗一
读蓝英年祝兆平
我编《智民之师·张元济》 傅光中
竺可桢的思想风采智效民
可有兰苕绵世泽徐雁平
多事不过陈平原周义
知堂文章的“流氓鬼”与“绅士鬼” 郑勇
瓜蒂庵里不饮而醺苏迅
陈寅恪的历史悲情吴小龙
专家之学寄遥深
--徐中舒学述王晓清
李长之的晚年悲剧张蕴艳
雷海宗:一个学术史的解读张国刚
千秋光焰照诗坛
--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的治学与创作 刘梦芙
启功老师的“检点平生” 王得后

文学的真实
梁实秋及其文学美学论著温儒敏
性格怪异文章千古
--读《苏曼殊评传》 荻枫
艺术与人格的尊严
--读金介甫先生的《沈从文传》 刘文华
鲁迅吴宓邵祖平
--一件旧案的发覆散木
为惜苍茫景物无人赏
--历史下的顾随和《顾随全集》 徐晋如
孤独的但却是自立的
--与曹雷谈曹聚仁王巍
王小波的“生活禅” 庞晓林
灵魂贴近林语堂王兆胜
庾信文章老更成
--余敦康先生印象周瑾
漫说严复的“信、达、雅” 吴小龙

坚实的思考
中国人丑陋吗?
--就教于柏杨先生孙国栋
一位未发生应有作用的思想家--顾准 张桂华
董康和他的《曲海总目提要》 淮茗
郑逸梅先生“三忆”序陈子善
钱穆先生的清代学术思想史研究
--以《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八)为例徐雁平
读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张志伟
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贡献
--从“求真”与“求好”说起蒙培元
关于金岳霖的七个话题
--再说金岳霖散木

历史的见证
浩然之气赤子之心
--读《马寅初传》 邓嘉
费孝通和他的成名作《江村经济》 芮德法
叶圣陶祖孙三代的藏书故事王晓明
《洪宪纪事诗》中的王壬秋和杨度王学泰
舒芜先生的‘‘背叛”和祝勇先生的辩解袁良骏
“联圣”妙作幸有传陈礼荣
孙犁读史林谷
章士钊的从政困局尤小立
寻找真正的学者(代后记)
……
文摘 与此相反,中国近代以来的历次改良运动,从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立宪运动到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改革,它们对社会文明,不管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的正面作用,已经和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
作为一个改良主义者,张元济是一贯坚持“和平改革,勿伤元气”的主张并身体力行之的。戊戌变法运动过程中,他和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等站在一起;抗日爱国运动中,他与沈钧儒、邹韬奋等“七君子”站在一起;国共内战时,他则与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们站在一起。值得指出的是,张元济虽然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但却一贯反对采用激进或暴力的方法解决问题。
对于国家和民族,张元济所从事的是一项扶本固元、致力于根本的工作。中国的问题很多也很复杂,有体制上的问题,有文化上的问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更成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两次革命便可以一蹴而就的。中国社会的质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量变过程作准备,量变的基础就是开发民智、普及和发展教育。这是项根本性的工作,就是兴国之“本”、强国之“元”。国家的元气不足,根本不固,就没有或缺少前进的动力。扶本固元即是“量变”,抛开量变谈质变,无异于揠苗助长,不仅于事无补,而且是好心办坏事。
第二,读书人学而优未必仕。如何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是知识分子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问题。张元济在这方面是个成功的例子。如果说张元济第一次告别仕途是出于无奈的话,那么后来的两次辞官就不能不说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自觉选择了。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使旧式知识分子尽入官本位毂中。但近代中国缺的不是拿俸禄吃皇粮的行政官员,而是经世致用的造福于国计民生的各方面的建设人才。与其在腐败的官场上耗费精力,还不如转向民间做一些实实在在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事情。
后记 寻找真正的学者
这是一个“大师”满天飞的时代,也是一个大师匮乏的时代。因为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
何谓大师,解释很多。《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 “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王静安先生遗书》序中说: “自昔大师巨子,其关系于民族兴衰学术兴废者,不仅在能承续先哲将坠之业,为其托命之人,而尤在能拓学术之区宇,补前修所未逮。故其著作可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也。”(《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按照陈先生的定义,放眼当下,又有几人担得起这在学问上博通古今、学贯中西、能创新引领一时之风气,且在人品道德上受人尊敬的大师称号呢一一尽管有一些传媒的热捧!
大师不世出。所以,我说,要寻找真正的学者!
何谓学者,解释也很多。《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而“对某一学问有专门研究的人;擅长某项技术的人”又可称为专家。
简明地说,学者专家就是在某一方面有研究有成就的人。请注意这里的用词一一成就。在世俗的目光里,有些做学问的人是成功了一一名、利、权都有了。但这还不能就说是成就,成就是要经得起同行和历史的检验的,可谓成功容易成就难。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