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国防研发投资研究

2010-02-08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页码:23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09513286/9787509513286 ·条形码:9787509513286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国防研发投资研究 去商家看看
国防研发投资研究 去商家看看

 国防研发投资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页码:23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09513286/9787509513286
·条形码:978750951328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军事经济学院国防经济国家重点学科学术文库

内容简介 《国防研发投资研究》按照投资理论框架进行研究,包括导论部分及分五章内容: 导论部分,介绍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的基本范畴与主要假设、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研究国防研发投资基本问题。首先介绍国防研发投资决定的基 本理论,其次分析国防研发投资主体动机、行为与特点,最后分析投资风险 的形成及类别,并介绍国防科技研发活动的组织结构与流程。 第二章,国防研发投资的非均衡分析。分析投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与非 均衡,通过实证分析揭示我国国防研发投资中非均衡态制度性成因,提出由 非均衡态向均衡态转化的总体设想和主要对策选择。 第三章,国防研发投资的产出效应分析。从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和 军品贸易等方面分析国防研发投资的产出,在此基础上分析国防研发投资的 重要性。 第四章,国防研发投资激励机制设计。首先分析研发活动中的委托代理 关系,通过委托代理理论构建投资主体之间的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投 资风险管理,提出建立我国国防研发投资激励机制的对策。
作者简介 马惠军,1965年7月生,河南罗山人,经济学博士,军事经济学院国防经济系副教授国防经济学科装备经济方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国防经济理论与装备经济研究,承担《装备采办与委托代理理论》、《装备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等课程,在《南方经济》、《军事经济研究》、《后勤学术》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主编《装备技术经济学》等教材2部,主责和参与省部级以上等级课题多项。
编辑推荐 《国防研发投资研究》是马惠军编著的,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国防研发投资概述
第一节 国防研发投资决定
一、国防研发投资特性
二、国防研发投资的经济效应
三、国防研发投资决定模式
第二节 国防研发投资的主体
一、国防研发投资主体的构成
二、国防研发投资主体的动机
三、国防研发投资主体行为及其特点
第三节 国防研发投资的风险
一、国防研发投资风险的形成
二、国防研发投资风险的类型
三、国防研发投资风险的变化趋势
四、国防研发投资风险的度量
第四节 国防研发活动组织与流程
一、国防研发与国防科技工业
二、国防研发组织体系结构
三、国防研发活动流程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防研发投资非均衡态
第一节 国防研发投资的均衡描述
一、均衡与非均衡的一般涵义
二、目防研发投资均衡性——鲁宾逊·克鲁梭模型的改进
三、国防研发投资供需均衡的意义
第二节 国防研发投资非均衡分析
一、我国国防研发投资规模的非均衡
二、我国国防研发投资结构的非均衡
三、我国国防研发人力资本投资的非均衡
四、非均衡的惯常形态及其主要影响
第三节 国防研发投资非均衡态的制度性成因
一、制度缺陷:非均衡态的根本原因
二、实证研究:国防研发投资寻租行为的制度分析
三、制度创新:实现均衡态的路径选择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防研发投资的产出效应分析
第一节 国防研发投资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一、国防研发投资与社会生产力
二、国防研发投资对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三、结论与启示
第二节 国防研发投资提高军队战斗力
一、国防研发投资与新军事革命
二、国防研发投资与战斗力生成模式分析
三、结论与启示
第三节 国防研发投资促进军品贸易
一、国防研发投资与军品贸易关系
二、“先发制人”军贸策略的效益分析
三、结论与对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防研发投资的激励
第一节 国防研发投资激励一般分析
一、特殊的委托一代理关系
二、委托一代理关系的博弈
第二节 国防研发投资的激励机制设计
一、西方国防研发投入激励机制
二、国防研发投资激励机制分析
三、国防研发投资激励机制的形成
第三节 国防研发投资的风险管理与激励
一、风险偏好与风险处理方式
二、风险管理与激励合同
三、个案研究:国防研发许可证最优合约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防研发投资战略与国防科技创新模式
第一节 国防研发投资战略与国防科技创新的描述
一、国防研发投资战略
二、国防科技创新及其战略
三、国防研发投资战略与国防科技创新战略的关系
第二节 国防研发投资战略与国防科技创新模式的演化
一、国防科技创新模式的描述
二、国防科技创新模式的演化分析
三、结论:国防研发投资战略决定创新模式的演化
第三节 国防研发投资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一、以消化创新作为发展国防科技不可或缺的手段
二、以原始创新作为国防研发投资战略的根本
三、以加快人力资本积累作为投资战略的重要方面
四、以信息化建设为目标实施国防研发投资战略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
序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战斗力要素的内涵,从而深刻地改变着战斗力生成模式。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是新时期军队建设和发展的重大现实命题。党的十七大提出:“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提高武器装备研帝J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这是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的关于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要求。
国防研发是国防科技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长期以来,世界国防研发支出高度集中在少数军事大国,我国国防科技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我们要在未来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军事对抗中不受制于人,就必须提高国防研发能力。国防研发投资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挤出效应,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限制着国防研发投入的总量,国防研发投资效益是关系到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的战略性问题。研究国防研发投资问题,是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国防经济理论和中央军委新时期军队建设方针为指导,以现代经济学、现代国防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投资经济学为依托,以中国国防研发投资为研究对象,对国防研发投资理论、投资主体、投资现状、投资效益及投资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我国国防研发投资的目标模式和路径,力求在实践上为我国国防研发投资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策略和创新战略,为国防科技发展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论证。
文摘 插图: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国防产品订货量下降,大量的国防厂商都面临军转民问题。一方面,在战争期间发展起来的某些新技术转为民用,可以刺激民用工业的发展,如航空技术等,促进了经济建设繁荣;另一方面,对于某些国防专用技术,国家从维持自身国防工业的发展能力出发,由政府进行资助。因此,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国防研发组织基础基本上保持完整。很快,东西方冷战开始,这些国家武器装备研发需求重新升温,科研组织得到加强。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05年度报告,2003年世界最大的军火研制生产厂商前20名有12家在美国,3家在英国,2家在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各1家,充分说明西方发达国家始终保持着较强的国防科研组织基础。
冷战期间,军备竞争使得各国国防开支在GDP中占到很大比重,而国防开支中装备采购费所占比例也很高;为了取得技术上的相对优势,各国都十分注重国防研发投资。正是由于各主要军事国家在军费开支、采购费与国防R&D费用的大量投人,使得冷战期间国防科研组织基础稳定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冷战降温以及后来的结束,国防开支持续下降,采购费用与国防R&D费用也随之下降,使得国防产品订货下降,全球国防科技工业受到影响,加之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经济加速发展,再度导致了各国国防科技工业基础经历了又一次结构调整与重组。跨国并购的增加以及把生产和研发活动融为一体的军工企业的建立,加之全球化趋势加快,在许可证生产、合资、合作、兼并等方面国际化合作日趋盛行,国防科研正逐渐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