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先生朋友们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页码:21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802118859/9787802118850 ·条形码:9787802118850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我的先生朋友们 |
 |
|
 |
我的先生朋友们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页码:21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802118859/9787802118850
·条形码:978780211885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世界文学第一线
内容简介 《我的先生朋友们》介绍了:作者生平要感谢的师辈和友辈,颇有几位,尽管我对我这一生并不完全满意,但是有了这样的师友,我可以说是不虚此生了。但愿我回忆中那一点最亮的光点,能够照亮我前进的道路。
作者简介 季羡林,字希逋,1911年生,于2009年7月11日逝世,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著名学者,翻译家,作家,精通12国语言。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 935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之聘,执教北大,一周后晋升为教授。l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等职。主要著作包括《糖史》、《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罗摩衍那>初探》、《天竺心影》、《牛棚杂忆》、《病榻杂记》等,他的100多部著作已被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
媒体推荐 您(季羡林)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
——温家宝,中新网7月11日电
编辑推荐 《我的先生朋友们》:您(季羡林)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
目录 我的先生们
01 胡适之先生墓前
02 扫傅斯年先生墓
03 回忆陈寅恪先生
04 对陈寅恪先生的一点新认识
05 记周培源先生
06 回忆汤用彤先生
07 他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悼念朱光潜先生
08 晚节善终大节不亏——悼念冯芝生(友兰)先生
09 我和济南——怀鞠思敏先生
10 纪念一位德国学者西克灵教授
文学界大人物
11 西谛先生
12 回忆梁实秋先生
13 悼念沈从文先生
14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15 悼组缃
16 追忆李长之
17 哭冯至先生
18 我的朋友臧克家
19 忆终身挚友克家
20 悼巴老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1 郎静山先生
22 悼念曹老
23 悼念姜椿芳同志
24 悼念周一良
25 痛悼钟敬文先生
26 怀念乔木
27 悼念赵朴老
28 怀念衍梁
29 忆章用
凡人凡事
30 一个影子似的孩子
31 三个小女孩
32 两个小孩子
33 夜来香开花的时候
34 一双长满老茧的手
35 老人
36 Wala
……
文摘 我的先生们
01 胡适之先生墓前
我现在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他虽已长眠地下,但是他那典型的“我的朋友”式的笑容,仍宛然在目。可我最后一次见到这个笑容,却已是五十年前的事了。
1948年12月中旬,是北京大学建校五十周年的纪念日。此时,解放军已经包围了北平城,然而城内人心并不惶惶。北大同仁和学生也并不惶惶,而且,不但不惶惶,在人们的内心中,有的非常殷切,有的还有点狐疑,都在期望着迎接解放军。适逢北大校庆大喜的日子,许多教授都满面春风,聚集在沙滩孑民堂中,举行庆典。记得作为校长的适之先生,作了简短的讲话,满面含笑,只有喜庆的内容,没有愁苦的调子。正在这个时候,城外忽然响起了隆隆的炮声。大家相互开玩笑说:“解放军给北大放礼炮哩!”简短的仪式完毕后,适之先生就辞别了大家,登上飞机,飞往南京去了。我忽然想到了李后主的几句词:“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我想改写一下,描绘当时适之先生的情景:“最是仓皇辞校日,城外礼炮声隆隆,含笑辞友朋。”我哪里知道,我们这一次会面竟是最后一次。如果我当时意识到这一点的话,这是含笑不起来的。
从此以后,我同适之先生便天各一方,分道扬镳,“世事两茫茫”了。听说,他离开北平后,曾从南京派来一架专机,点名接走几位老朋友,他亲自在南京机场恭候。飞机返回以后,机舱门开,他满怀希望地同老友会面。然而,除了一两位以外,所有他想接的人都没有走出机舱。据说——只是据说,他当时大哭一场,心中的滋味恐怕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适之先生在南京也没有能呆多久,“百万雄师过大江”以后,他也逃往台湾。后来又到美国去住了几年,并不得志,往日的辉煌犹如春梦一场,它不复存在。后来又回到台湾。最初也不为当局所礼重,往日总统候选人的迷梦,也只留下了一个话柄,日子过得并不顺心。后来,不知怎样一来,他被选为中央研究院的院长,算是得到了应有的礼遇,过了几年舒适称心的日子。适之先生毕竟是一书生,一直迷恋于《水经注》的研究,如醉如痴,此时又得以从容继续下去。他的晚年可以说是差强人意的。可惜仁者不寿,猝死于宴席之间。死后哀荣备至。中央研究院为他建立了纪念馆,包括他生前的居室在内,并建立了胡适陵园,遗骨埋葬在院内的陵园。今天我们参拜的就是这个规模宏伟极为壮观的陵园。
我现在站在适之先生墓前,鞠躬之后,悲从中来,心内思潮汹涌,如惊涛骇浪,眼泪自然流出。杜甫有诗:“焉知二十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