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农林 >

中国都市农业发展报告:城市化生态环境与都市农业2009

2010-02-06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页码:30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564204761/9787564204761 ·条形码:9787564204761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都市农业发展报告:城市化生态环境与都市农业2009 去商家看看
中国都市农业发展报告:城市化生态环境与都市农业2009 去商家看看

 中国都市农业发展报告:城市化生态环境与都市农业2009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页码:30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564204761/9787564204761
·条形码:978756420476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都市农业发展报告(2009)——城市化、生态环境与都市农业》主要是依据中央建设现代农业的精神,总结论述我国城市化、生态环境与都市农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经验教训等,结合国际都市农业发展的趋势,深入研究和探讨都市农业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改善中的能动作用,探索中国都市农业在城市化和生态环境改善过程中的发展方向与路径,分析这一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政策建议,为都市农业研究部门、管理部门以及政府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编辑推荐 《中国都市农业发展报告:城市化生态环境与都市农业(2009)》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前言
第1章 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变化与都市农业发展
1.1 都市农业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基础
1.2 城市化进程下的生态环境
1.3 都市农业与城市化及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
1.4 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变化下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2章 都市农业生态环境治理
2.1 都市农业生态环境
2.2 都市农业生态环境评价
2.3 都市农业生态环境评价实例
2.4 都市农业生态环境治理
2.5 可持续发展的都市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治理对策

第3章 工业化、城市扩张与都市生态环境
3.1 概述
3.2 我国工业化的发展与都市生态环境
3.3 我国的城市扩张与都市生态环境
3.4 新形势下保护我国都市生态环境的机制和路径

第4章 都市的人口增长、环境变化与都市农业生态保持
4.1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2 我国都市的人口增长、环境变化与都市农业生态保持的现状
4.3 我国都市农业生态足迹的实证分析
4.4 人口增长和环境变化约束条件下的我国都市农业生态保持

第5章 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链与都市农业
5.1 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链与都市农业的基本含义
5.2 城市化过程中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链与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5.3 城市化过程中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链与都市农业面临的问题
5.4 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链与都市农业发展的创新思路
5.5 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链与都市农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第6章 我国都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生产
6.1 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制度安排
6.2 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现状
6.3 制约我国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6.4 发达国家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基本经验
6.5 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发展趋势与制度创新

第7章 土地整理、生态城市与都市农业生态环境
7.1 我国进行土地整理工作的必要性
7.2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的土地整理工作
7.3 土地整理的类型
7.4 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建设及保护
7.5 土地整理的效益
7.6 国外土地整理成功经验的借鉴
7.7 我国土地整理中遇到的问题
7.8 高效有序地开展我国土地整理工作的措施

第8章 政府政策与制度对都市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作用
8.1 政府政策与制度是都市农业发挥生态功能的重要保证
8.2 政府政策与制度改善都市农业生态环境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8.3 我国政府政策与制度改善都市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与问题
8.4 如何加强政府在改善都市农业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
序言 《中国都市农业发展报告(2009)——城市化、生态环境与都市农业》主要是依据中央建设现代农业的精神,总结论述我国城市化、生态环境与都市农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经验教训等,结合国际都市农业发展的趋势,深入研究和探讨都市农业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改善中的能动作用,探索中国都市农业在城市化和生态环境改善过程中的发展方向与路径,分析这一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政策建议,为都市农业研究部门、管理部门以及政府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本报告的撰写工作由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都市农业经济研究中心牵头负责,联合上海水产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委员会等单位有关专家共同参与;具体撰写分工为:第一章,吴方卫、汤新云;第二章,陈凯、史红亮;第三章,薛宇峰、刘浚;第四章,薛宇峰、汤新云;第五章,干经天、刘刚;第六章,赖涪林;第七章,许庆;第八章,张锦华、田后元。全书由吴方卫负责策划、统稿及总纂。
本报告在撰写过程中,参考、运用和吸收了国内外已有的成果、数据和资料,特此向有关部门和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报告中一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插图:


如北京园区划分了生产区、贮存加工区、娱乐区、观赏区、高科技区,引进国内外新奇果、蔬、花等品种,采用无土栽培、营养平衡、无公害、滴灌、电脑调控等先进设施技术,被称为“农业公园”。旅游者可到园区观光、游览,也可以参加各种农艺活动,感受田园情趣,集农业的多种功能于一体,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农业模式,对其他区域的都市农业起到了示范作用,也探索出了一种政府规划和管理、社会参与和投资的农业发展的新方式,同时也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市场化与农业产业化运行。
4.推进农业产业化,使农业外延向纵、深多维扩展都市农业的发展要以农业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为原则,使农业各环节的利益相协调,产、加、销一体化,要发展市场中介组织以及农民自己的合作性组织,引导公司积极参与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促进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在产业化链条中的中介联系作用。要打破条块分割的多头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大农业”的行政管理体制,适当缩小政府管理权限,让市场来调节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行为,政府要以市场方式参与农业管理。要培养农业经营者现代企业家的素质,以市场为导向,在政府支持和规范下开拓农业的各种功能,开辟新的市场。在目前要做好农产品加工业的布局调整工作,使原来由行政安排的布局慢慢转向按市场要求与能力来确定的布局,让都市农业的产业链延伸到农产品加工业环节,纠正其不配套的状况。对种苗、种草、胚胎等知识产权较强、科技附加值较高的农业上游产业要加以扶持,增加我国农业新型技术的自有知识产权份额,并发展相应产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还要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及工业的农业替代型技术,扩大农业品种与产业门类。
5.加强农业科研和教育工作,提高农业土地生产率和劳动者素质
要以“科技兴农”为主导观念,使农业科研成果市场化。要促进农业科研工作与市场要求紧密联系,实现利益一体化,利用政府机构及民间组织和农民自己组织的多种力量,促进农业成果的推广。还要规范农业推广市场秩序,确保推广成果及产品、机械、药具等的质量,为农业生产过程每道环节把关。国家要增加农业科研投入,鼓励各民间科研机构多出实用成果,并开展国际合作,在高新农业技术领域占据制高位置,使自己的农产品出口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而不是仅仅具备劳动成本优势。此外,要提高农业经营者素质,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等工作,建立绿色证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