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文学 >

张曼娟新经典03-黄鱼听雷

2010-02-06 
基本信息·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页码:14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536054033/9787536054035 ·条形码:9787536054035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张曼娟新经典03-黄鱼听雷 去商家看看
张曼娟新经典03-黄鱼听雷 去商家看看

 张曼娟新经典03-黄鱼听雷


基本信息·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页码:14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536054033/9787536054035
·条形码:978753605403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适用于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
·丛书名:张曼娟新经典

内容简介 《黄鱼听雷》讲述了:我重新回到童蒙,回到少女,回到初初成年,回到岁月任何一个发光点。那些食物永远在等着我,他们一直在等待着,从来没有改变。就像海里的黄鱼听过了雷声,纵身沉入深深海底。我们尝过了人生不同时节的烟火,因而甘愿走向下一道未知的餐点或考验,轻轻拾起刀叉碗筷,继续享用舌尖触着滋味的刹那,愉悦苦涩酸甜。
作者简介 张曼娟,出生在春暖花开的三月天,祖籍河北丰润县。现为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教授,为畅销华人世界二十多年的知名作家。  面对越来越多的未知与变动,她从古典诗词中发掘人生启示,不断思索人生价值与感情状态,并且积极寻找一种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溯岁月的河流,明白了每—种转折的幽微,不管是随遇而安,或是逆流而上,只要从容自在,便是人间好时节。
编辑推荐 《黄鱼听雷》:饮食是写给时间的诗。当我们举起筷子,就应该忘记一切忧伤和烦恼,向美味致敬,向生命致敬。
纯净·纯真·纯美,爱情·亲情·友情,文学博士,美女教授,畅销作家张曼娟,用文字为心灵,构筑一个可以停泊欢喜悲忧的港口。
热爱美食的张曼娟,第一本透过食物观照生活与感情的美食散文集!
全书配上精美插图有如一本读之余味无穷的美丽图文书!
读着一篇篇果蔬肉鱼里的张曼娟,彷佛也嗅到了,从她字里行间释出的千百种最细腻动人生活原味。
目录
饮食是写给时间的诗(序)
夏日宴
蕉里的快乐
棉花上的沉睡者
敲开一只蛋
瓜架雨如丝
一颗小小的偈
一片薄薄的冬瓜
似苦还甘一只瓜
染上香芒色
贝上的一只蝴蝶
虾饼的膨胀仪式
葡萄成熟时
秋日宴
乖乖的粟鼠
小精灵的蘑法屋
剥开我,你只会流泪
茄子种在大观园
黄鱼听雷
深海缎带
怎能缺少马铃薯
相亲相爱小虾米
蚵仔的阳光
馒头的预言
冬日宴
溪边的打某菜
玻璃化为烟罗纱
甜蜜如浆烤番薯
上好大白菜
繁华旧梦一豆红
童年的飞鸡场
葱笛悠悠
张家小馆饺子兵
腊八粥的集合式
黏牙食年糕
没有砂锅的鱼头
涮出来的年味
春日宴
韭韭长长的春天
猪小妹的高跟鞋
翡翠镶黄金
我的番茄寓言
如果你来,泡茶招待
甜蜜的毒药
九层高塔的气味
吐司的千变万化
铁板上的青春牛排
飞翔的云雀
举箸前,忘记忧伤(后记)
……
文摘 夏日宴
棉花上的沉睡者
自然课的老师穿着一条花裙子,她发给每个同学三颗绿豆,然后问我们发绿豆给我们干什么呢?顽皮的男生说:“煮绿豆汤啦。”大家都笑起来,年轻的老师也笑,她笑起来有很好看的酒窝。不是的,她说,我们要来发豆芽喔。老师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告诉我们,将棉花浸湿铺在器皿里,再把绿豆摆在上头,不要晒太阳,每天在棉花上浇点水,豆子就会发芽了,一天天地长高了。七天之后再带着豆芽来交作业,看看谁的最高?谁的最粗?我到这时候才知道,自己爱吃的豆芽菜原来是从豆子里生出来的。
兴奋又好奇地,我东挑西拣,最后选上一只烟灰缸作为豆芽的家。我家没有人抽烟,可是家里还是要预备着一只烟灰缸,当客人掏出烟盒时,便赶快把烟灰缸放在客人面前,那时候来家里做客的朋友,也从不会因为抽烟而向主人致歉的。我把绿豆放在烟灰缸里,宝贝一样地捧进房,找了个阴暗的角落安放它。我记得它最初毫无动静,让我很焦虑,有时候连睡着了都不安心,还要爬起来跪在地上,将绿豆烟灰缸拖出来看,看它到底有没有成长。
缴交作业那天我呵护着成果到学校,因为自己真的培育出生命而欣喜,多么希望路上行人都能看见我亲手养成的绿豆芽。
再一次培养绿豆芽却是在美国居住的那段时间,美国人的超市里很少卖豆芽的,中国人的超市里豆芽卖得很贵,看起来都泡了太多水,有些肿胀到腐烂了。偏偏我家吃豆芽吃得很多,合菜戴帽里主要的食材就是绿豆芽;春天里要吃春饼也得裹绿豆芽,我们有时候去越南人开的河粉店里吃汤河粉,看见人家送上来的又粗又脆的绿豆芽,真是嫉妒到眼中流油了。于是,父母亲决定自己来发豆芽,这次的发芽行动声势很浩大,期望也很高,只是发了好几天只有三到五公分高的成绩,而且又老又硬,可谓功败垂成。为了没有豆芽吃,留在美国的诱惑力当场减到最低。
我是这么爱吃豆芽,却又这么怕家里要吃豆芽。因为我家豆芽在烹饪之前,必须先把根摘掉,一根根豆芽摘完根总要几十分钟。小时候除了练毛笔修身养性之外,摘豆芽是另一项磨耐性的功课。一大包豆芽倾在面前,堆积如山,看起来就很令人崩溃了,而我们必须要将它们梳理得干干净净。好多次我都提出抗议,为什么别人家都不用摘根,偏偏我们家这么麻烦?等到我把根都摘除,堆成另一座小山,母亲指着那堆脏兮兮的根问我:“你要把这些都吃进肚子里吗?”当然不要,谁看了都恶心,我只好乖乖地继续做摘根女工。
我家吃绿豆芽的方式很简单,母亲将干虾米用油爆得很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