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年代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页码:27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807139757 ·条形码:978780713975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农耕年代 |
 |
|
 |
农耕年代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页码:27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807139757
·条形码:978780713975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农耕年代》用质朴而优美的笔墨描述从前的乡野生活,以一个乡村儿童曾经的视角与体验,记述了人们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以及人们对土地的依附与情感,举凡飞禽牛羊,五谷杂糖,锨镐梨耙……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把人们带回那久违的田园牧歌般的农耕年代。
作者简介 张家荣,1972年出生于云南省陆良县,1997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法律系,同年入伍,现转业,居湛江。
编辑推荐 《农耕年代》讲述了:童年时,每天都在土地上奔跑、劳动、欢笑,那些生存的细节固执地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影响着我们看待周围事物以及我们自己的基本出发点。一曲余音袅袅的田园牧歌,重回渐去渐远的农耕年代
目录 自序
卷一 故园的呢喃
燕子归去
麻雀战略
花喜鹊
乌鸦嘴
鬼唔鬼唔
卷二 家园的记忆
吃亏的狗
移动的羊群
自由的猪
吃草的牛
骄傲的马
寂寞的驴
卷三 巷陌里的歌声
快乐的鸭子
争斗的鸡群
大白鹅
自得的老鼠
懒猫
卷四 原野上的流韵
布谷鸟
云雀
八哥
黄雀
戴胜
大雁
鹭鸶
野鸭
卷五 身边的猎者
饿老鹰
翠鸟
鱼老鸦
啄木鸟
巷六 莱园里的芳香
菜园子
土豆
芋类
苦菜
瓜们
花豆子
豌豆
辣椒
调味者
卷七 山野的味道
杨梅
陀盘
火把果
黑果子
黄松米
松子
板栗
核桃
葵花
卷八 温情的娱乐
露天电影
看滇剧
杂技团
跑龙灯
电视
卷九 林间的音乐
树叶传情
口哨
笛子
泥鸡
杏核
号角或喇叭
葫芦的声音
大三弦
鼓
木鱼
卷十 人生的盛宴
瞧人家
点香灯
送节
八大碗
闹房
回门
卷十一 归去的魂灵
高公先生
神婆娘
做功课
抬棺材
挑钱
卷十二 路上的行走
背
背篓
抬
扛
扁担
远方
天堂
卷十三 滚动的轮子
架子车
马车
牛车
自行车
轮子
船
卷十 四林间的彩衣
蒲箩里的世界
剪刀的魅力
原野里的绣花针
衣服的梦
长衫
姐妹装
皮子
羊皮褂子
弹棉花
棕蓑衣
鞋子的记忆
卷十五 雨季里的回忆
……
序言 童年时,每天都在土地上奔跑、劳动、欢笑。从初中开始,到别的村庄去寄宿了,但仍然保持着在土地上生存的姿态。再后来,就离土地越来越远了。
每个人生存的基本营养都来源于土地,每个人成长的基本趋势都源于童年和少年的经历,我也是。如果说我们每个存在过的人都是一棵草,那么我们的童年和少年就应当是“草”发芽、生根的时候。这些生存的细节固执地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影响着我们看待周围事物以及我们自己的基本出发点。
还有,我们生根发芽的这些时光,大都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经历的,无选择,无得失,无进退,无其他与主观决定有关的东西,这样说来,也算是原生态的存在。
文摘 卷一 故园的呢喃
燕子归去
燕子的声音被形容成呢喃,我觉得这是绝妙的比喻。它们是春天温暖的问候,它们用轻俊的身体,还有尾部那把著名的“剪刀”,翻山越岭,一路把冬天的帷幕剪开,剪出新鲜出炉的春天。
若干年前,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有燕子快乐的身影——当然也包括城市。皇宫的屋檐下是否有燕子我不知道,但应该是有的,有首著名的诗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连大人物之类的堂前都有燕子,皇帝家也应该有,要不然皇帝的生活会少许多乐趣。
那是和谐的境界,四处绿荫匝地,池水清洁流动,燕子们穿行在绿荫之间,流水之上,巷陌之中,不时“叽”地一声,春天就出来了。
于是屋檐下就有了燕子们选址的争吵声了。小时候,每家人都会在燕子回来之前——当然有旧巢的则不必——用子搭在屋檐下,钉两根钉子在屋檐上,用绳子绑几根小木棍在上面。燕子回来后,只需叼来草泥铺在上面即可。我想,人们为燕子打好“地基”的这种做法,永远是伟大而值得尊敬的。
如果是老宅,回来的一般是老朋友,人们都会说,看,去年的燕子又回来啦!或者说这对燕子是新来的——我真是佩服人们对燕子的感情,他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是不是老朋友。我想燕子也应当如此,它们对故园的亲切感也许比人类更强烈。
燕子们选址,尤其是在新宅面前,常常会有几对争吵,甚至有战争。一对燕子已经开始垒巢了,另一对则冲过来,在院子里叽叽喳喳,打得不可开交。而我们则只能仰着头看它们,不知所措。
但春天的脚步过于匆忙,争吵战斗最多不过几天,它们都各自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筹建家园。
此后的一段时间,我们看到的只是燕子们忙碌的身影,它们不停地飞来飞去,衔回泥巴和稻草,一点点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尽管人们也像燕子一样早出晚归,但在每天劳动之余,也会关心燕子们的进展,甚至为它们着急,想为它们筑巢。而在这时,如果谁家的屋檐下没有燕子忙碌的身影,我想那种失落感会是无法弥补的,无论大人和小孩,都会在心里焦急地等待和企盼:燕子啊,你怎么还不到我家落脚呢?这种人与燕子的独特关系和情结,永远在我们的心中流淌。因为在我们心灵的深处,燕子不到自己家来,就可能是因为做了一些对不起燕子的事,小朋友也会很奇怪地看你,说你家都没有燕子!这种压力太大了,有时会给人带来深深的忏悔,直到有燕子来临,那种失而复得的快乐和骄傲,那种“做人”的骄傲,怎么能不令人感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