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医学 >

肿瘤中医证治精要

2010-02-04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383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 ·ISBN:9787532387205 ·条形码:9787532387205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肿瘤中医证治精要 去商家看看
肿瘤中医证治精要 去商家看看

 肿瘤中医证治精要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383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
·ISBN:9787532387205
·条形码:9787532387205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肿瘤中医证治精要》以条目形式编排,对此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历史回顾和总结。也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中医治疗肿瘤的科学研究和临床经验资料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整理与总结。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恶性疾病,中医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肿瘤的证治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全书共分为概论、治则、证治、医案、古文献五大篇。概论篇主要介绍肿瘤中医证治的历史、特点、现状、病因病机、诊断、预防、护理等内容。
治则篇主要介绍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重大原则,以及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化痰软坚、滋阴、健脾、以毒攻毒等比较成熟的治疗原则。证治篇是全书的重点,介绍了肿瘤常见症状的对症治疗,29种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临床验方以及康复治疗等内容。医案篇收载了临床治疗各类肿瘤的个案,详细介绍了其遣方用药的经验和治疗效果。古文献篇收收集了历代21种代表性的载有肿瘤论述的古籍文献,并加以按语,以便于学习参考。
编辑推荐 《肿瘤中医证治精要》概论篇分别论述肿瘤中医证治的历史、特点、现状、各种治疗方法,病因病机、诊断、预防,以及一些公认的癌前病变的治疗、护理等内容。
目录
概论篇
肿瘤中医证治
肿瘤在古代的中医命名
肿瘤中医证治史略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点与现状
肿瘤的针灸治疗
肿瘤的气功治疗
气功锻炼防治肿瘤的机制
气功外气防治肿瘤的机制
气功治疗肿瘤的临床观察
肿瘤的中医外治法
肿瘤心理治疗
肿瘤的现代认识
肿瘤发病概况
肿瘤生长方式和扩散途径
肿瘤的命名
肿瘤的分类
可疑为恶性肿瘤的危险症状
肿瘤的病因病机
肿瘤望、闻、问、切诊断
肿瘤问诊
肿瘤望诊
肿瘤闻诊
肿瘤切诊
经穴及耳穴诊断法

肿瘤检查
肿瘤实验室检查
肿瘤X线检查
肿瘤内镜检查
肿瘤病理检查
肿瘤放射性核素检查
肿瘤超声波诊断
肿瘤CT检查
肿瘤MRI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查的常用项目
医学热诊断(MTD)

肿瘤预防
情志抑郁的防治
肿瘤的饮食预防
防癌普查
癌前病变

黏膜白斑
黏膜白斑分型证治
黏膜白斑验方成药
黏膜白斑外治法
黏膜白斑针灸治疗
外阴黏膜白斑验案

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分型证治
宫颈糜烂验方成药
宫颈糜烂外治
宫颈糜烂针灸治疗
宫颈糜烂验案

纤维囊性乳腺病
纤维囊性乳腺病分型证治
纤维囊性乳腺病药物对症治疗
纤维囊性乳腺病验方成药
纤维囊性乳腺病外治
纤维囊性乳腺病针灸治疗
纤维囊性乳腺病验案

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分型证治
萎缩性胃炎验方成药
萎缩性胃炎针灸治疗
萎缩性胃炎其他治疗
萎缩性胃炎验案

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
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分型证治
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验方
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外治

肿瘤患者的护理
肿瘤患者的一般护理
肿瘤患者的特殊护理
放射线治疗的护理
化学药物治疗的护理
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
抗肿瘤治疗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肿瘤患者的饮食忌宜
肿瘤患者手术后的饮食
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饮食
肿瘤患者化疗后饮食

治则篇
肿瘤治则的确定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整体观念
扶正与祛邪
治标与治本
调整阴阳
协调脏腑
调和气血

活血化瘀法
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的依据
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作用原理
活血化瘀法临床应用

扶正培本法
扶正培本法治疗肿瘤的依据
扶正培本法治疗肿瘤作用原理
扶正培本法临床应用

健脾法
健脾法治疗肿瘤的依据
健脾法治疗肿瘤作用原理
健脾法临床应用
健脾法常用药物选择和剂量

化痰软坚法
化痰软坚法治疗肿瘤的依据
化痰软坚法治疗肿瘤作用原理
化痰软坚法临床应用

清热解毒法
清热解毒法治疗肿瘤的依据
清热解毒法治疗肿瘤作用原理
清热解毒法临床应用

滋阴法
滋阴法治疗肿瘤的依据
滋阴法治疗肿瘤作用原理
滋阴法临床应用
滋阴法常用药物

以毒攻毒法
以毒攻毒法治疗肿瘤的依据
以毒攻毒法治疗肿瘤作用原理
以毒攻毒法临床应用
消肿止痛法
理气导滞法
疏肝散结法
化痰利湿法

证治篇
肿瘤常见症状的对症治疗
发热
发热辨证分型证治
发热对症治疗
发热支持疗法与护理

疼痛
疼痛辨证分型证治
疼痛药物对症治疗
疼痛针灸治疗
疼痛外治
疼痛单方验方
镇痛辅助措施

出血
出血辨证分型证治
出血对症治疗
不同部位出血的治疗
出血的抗休克及护理

咳嗽和呼吸困难
咳嗽和呼吸困难辨证分型证治
咳嗽和呼吸困难对症治疗

脱水
脱水对症治疗

呕吐
呕吐辨证分型证治
呕吐对症治疗
呕吐单方验方

便秘
便秘辨证分型证治
便秘药物对症治疗
便秘辅助治疗措施

腹泻
腹泻辨证分型证治
化疗后腹泻的治疗

放射治疗副作用
放疗副作用分型证治
放疗造血功能障碍治疗
放疗皮肤溃破治疗
放疗口腔溃疡治疗
放疗消化道副作用证治
放疗颜面神经麻痹治疗
放疗鼻大出血治疗
放疗阴中干涩治疗
放疗霍奇金病副作用证治
放疗副作用针灸治疗
放疗副作用的单方验方

化学治疗副作用
化疗副作用辨证分型证治
化疗药液漏溢
化疗暂停指征
化疗带状疱疹治疗
化疗口腔溃疡治疗
化疗造血功能障碍治疗
化疗消化道副作用治疗
化疗呕吐自我调控
化疗副作用针灸治疗
化疗副作用的单方验方

鼻咽癌
鼻咽癌临床表现
鼻咽癌诊断
鼻咽癌鉴别诊断
鼻咽癌病因病理
鼻咽癌分型证治
鼻咽癌热毒瘀结型证治
鼻咽癌痰浊内蕴型证治
鼻咽癌气阴两虚型证治
鼻咽癌阴津亏耗型证治
鼻咽癌脾气虚弱型证治
鼻咽癌气血凝结型证治
鼻咽癌肝郁气结型证治
鼻咽癌验方
鼻咽癌单方
鼻咽癌外治法
鼻咽癌外治方
鼻咽癌针灸疗法
鼻咽癌穴位注射疗法
鼻咽癌食疗方
鼻咽癌康复

舌癌
舌癌临床表现
舌癌诊断
舌癌鉴别诊断
舌癌病因病机
舌癌火毒瘀结型证治
舌癌热盛阴虚型证治
舌癌正虚毒瘀型证治
舌癌单方验方
舌癌外治法
舌癌康复

唇癌
唇癌临床表现
唇癌诊断
唇癌鉴别诊断
唇癌病因病机
唇癌脾胃郁热型证治
唇癌腑实热毒型证治
唇癌热毒瘀滞型证治
唇癌单方验方
唇癌外治法

喉癌
喉癌临床表现
喉癌诊断
喉癌鉴别诊断
喉癌病因病机
喉癌风热阻滞型证治
喉癌肝气郁结型证治
喉癌肺胃积热型证治
喉癌阴虚热毒型证治
喉癌湿毒蕴结型证治
喉癌气血瘀滞型证治
喉癌气阴两虚型证治
喉癌单方验方
喉癌的外治法
喉癌康复

上颌窦癌
上颌窦癌临床表现
上颌窦癌诊断
上颌窦癌鉴别诊断
上颌窦癌病因病机
上颌窦癌阳明热毒型证治
上颌窦癌气虚毒瘀型证治
上颌窦癌单方验方
上颌窦癌外治法

口咽癌
口咽癌临床表现
口咽癌诊断
口咽癌鉴别诊断
口咽癌病因病机
口咽癌热毒瘀结型证治
口咽癌阴虚内热型证治
口咽癌阴阳两虚型证治
口咽癌单方验方
口咽癌外治法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肿瘤临床表现
甲状腺肿瘤诊断
甲状腺肿瘤鉴别诊断
甲状腺肿瘤病因病机
甲状腺肿瘤肝郁痰凝型证治
甲状腺肿瘤痰瘀交阻型证治
甲状腺肿瘤血瘀石瘿型证治
甲状腺肿瘤阴虚火郁型证治
甲状腺肿瘤单方验方
甲状腺肿瘤针灸疗法

脑瘤
脑瘤临床表现
脑瘤诊断
脑瘤鉴别诊断
脑瘤病因病机
脑瘤辨证分型
脑瘤痰湿内阻型证治
脑瘤肝胆实热型证治
脑瘤肝风内动型证治
脑瘤痰瘀交阻型证治
脑瘤气滞血瘀型证治
脑瘤肝肾阴虚型证治
脑瘤脾虚痰蕴型证治
脑瘤验方
脑瘤单方
脑瘤针灸疗法
脑瘤气功疗法Ⅰ
脑瘤气功疗法Ⅱ
脑瘤食疗方
脑瘤康复

食管癌
食管癌临床表现
食管癌诊断
食管癌鉴别诊断
食管癌病因病机
食管癌辨证分型
食管癌气滞型证治
食管癌血瘀型证治
食管癌痰凝型证治
食管癌热毒型证治
食管癌气血亏虚型证治
食管癌阴虚型证治
食管癌阳虚型证治
食管癌验方
食管癌单方
食管癌针刺疗法Ⅰ
食管癌针刺疗法Ⅱ
食管癌针刺疗法Ⅲ
食管癌穴位照射疗法
食管癌局部注射疗法
食管癌按摩及气功疗法
食管癌胸背痛拔火罐疗法
食管癌食疗方
食管癌康复

胃癌
胃癌临床表现
胃癌诊断
胃癌鉴别诊断
胃癌病因病机
胃癌辨证分型
胃癌痰气凝滞型证治
胃癌肝胃不和型证治
胃癌气滞血瘀型证治
胃癌胃热阴伤型证治
胃癌脾胃虚寒型证治
胃癌气血双亏型证治
胃癌脾胃气虚型证治
胃癌脾肾两虚型证治
胃癌湿毒内蕴型证治
胃癌术后证治
胃癌验方
胃癌单方
胃癌外治法
胃癌针灸疗法Ⅰ
胃癌针灸疗法Ⅱ
胃癌针灸疗法Ⅲ
胃癌气功疗法Ⅰ
胃癌气功疗法Ⅱ
胃癌气功疗法Ⅲ
胃癌饮食疗法
胃癌消癌灵注射疗法
胃癌消痔灵注射疗法
胃癌麝香埋藏疗法
胃癌康复

胰腺癌
胰腺癌临床表现
胰腺癌诊断
胰腺癌鉴别诊断
胰腺癌病因病机
胰腺癌湿热毒盛型证治
胰腺癌阴虚内热型证治
胰腺癌气血瘀滞型证治
胰腺癌脾虚湿阻型证治
胰腺癌单方验方
胰腺癌食疗方
胰腺癌康复

原发性肝癌
肝癌临床表现
肝癌诊断
肝癌鉴别诊断
肝癌病因病机
肝癌辨证分型
……
医案篇
文献篇
索引
……
序言 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疾病斗争的智慧结晶,早在35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就有“瘤”字出现,说明当时人们对其已有留滞不去而成病的认识。先秦时期的中医奠基著作——《黄帝内经》记载了“昔瘤”、“肠覃”、“石瘕”等多种与某些肿瘤临床表现相似的病种,并从外邪侵害、水土不适、起居无常、饮食不调、情志失常等多方面,对其发病原因进行了探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先秦医著——《五十二病方》帛书中,还出现了一些治疗肿瘤的方剂。到唐代便出现了像《千金》、《外台》等载有相当数量治疗肿瘤验方的医药方书,其中不少方药至今仍在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它显示了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蕴藏着的潜力和作用。
近年来,肿瘤这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恶性疾病,至今仍因得不到有效防治,其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到2005年全世界因恶性肿瘤死亡的人数达760万,占死亡总人数13%。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世界癌症报告》估计,全球癌症状况将日益严重,2020年全世界癌症发病率将比现在增加50%,全球新患肿瘤者人数将由目前的每年1000万增加到1500万。在有些国家或地区肿瘤已成为第一位死因。因此,肿瘤的治疗成为医学上亟待攻关的重要课题。随着人们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化,肿瘤中医证治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成就和发展状况,根据著者临床心得体会,汇聚其精要,对医案等内容还适当加注按语,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全书以条目形式编排,共分概论、治则、证治、医案、古文献五大篇,使阅者一目了然。
概论篇分别论述肿瘤中医证治的历史、特点、现状、各种治疗方法,病因病机、诊断、预防,以及一些公认的癌前病变的治疗、护理等内容。
文摘 纤维囊性乳腺病针灸治疗 选用针刺、耳针及微波针灸等治疗。
(1)针刺 ①取足阳明经穴为主,用平补平泻法。选穴屋翳、膻中、足三里,或天宗、肩井、肾俞。随证配穴,肝郁配肝俞、太冲;血虚配血海、三阴交。上述穴位均取双侧,进针后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运针2-3次。肝郁予泻法,血虚宜补法。8次为一疗程,停针2-3日后,继续第二疗程。②主穴:胸组取屋翳(双)、膻中、合谷(双);背组取天宗、肩井、肝俞,均双侧。肝火者去合谷加太冲、侠溪;肝肾阴虚者去肝俞加太溪;气血双虚者去肝俞、合谷,加脾俞、足三里;月经不调者去合谷加三阴交;胸闷者去合谷加外关。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1次,虚补实泻,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4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4日;一般3-4个疗程获效。
(2)耳针 取穴乳腺、神门、内分泌.隔日针刺1次,10次为一疗程。或用橡皮膏将王不留行子贴于穴位上,每日指压刺激3次,左右耳交替,1周换一次。
(3)微波针灸 取穴①乳根、阳陵泉。②膺窗、膻中。两组交替使用。气滞痰凝型加丰隆或足三里;气滞血瘀型加血海或膈俞。每穴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纤维囊性乳腺病验案 王××,女,28岁。1987年6月初诊。两年前始觉右乳作胀,疼感不甚,月事后若失。近半年来,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劳累后或情绪波动后乳房胀痛重坠之感更明显。西医医院诊断为“乳腺增生”。检查:右乳房上侧,扪及数个蚕豆大小包块,表皮如常,质韧实,椭圆形,边缘清楚,可移动,与皮肤不粘连,用力扪之有胀痛感。形体消瘦,舌淡红,脉弦涩。辨证为肝郁痰凝之乳癖.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消坚。方用:柴胡、郁金、青皮、陈皮、王不留行、穿山甲、橘核各15g,银花、浙贝各12g,全瓜蒌、丹参各30g,连翘18g,橘叶10g,甘草6 g。水煎服,每日l剂.外贴鲫鱼膏,一疗程后,乳房结块明显缩小,胀痛亦减轻。继续治疗三疗程后,乳房结块消失,经西医医院复查,乳腺增生临床治愈。
柴胡、郁金、陈皮有疏肝解郁之功,王不留行、穿山甲、丹参有活血祛瘀之效,青皮、橘核、橘叶为治疗乳癖之要药,佐以浙贝、全瓜蒌等化痰消坚.配合外贴鲫鱼膏共达治疗之目的。
萎缩性胃炎 是以胃黏膜进行性萎缩为特征的慢性胃炎。属传统医学“胃脘痛”、“呃逆”、“嘈杂”及“萎黄”、“虚劳”范畴。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而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在正常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检出率可高达20%-50%。
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胃癌的前期病变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