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基本信息·出版社:知识出版社 ·页码:10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1555540/9787501555543 ·条形码:9787501555543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清明节 |
 |
|
 |
清明节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知识出版社
·页码:10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1555540/9787501555543
·条形码:978750155554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华传统节日诗歌选
内容简介 色彩缤纷、内容丰富的清明,总是激发着古往今来诗人们的灵感。自唐至清,诗人们歌咏清明春光人事的诗词多达数百首。它们中既有对万物复苏的清明景象的讴歌。也有对节日里人间活动的描述;既有对涕泪横流的祭奠场景的刻画,也有对酣畅淋漓的游春景象的描写;既有对春闺怨妇的细腻描摹,也有对征尘豪杰情怀的抒发。限于篇幅,以及考虑到时代平衡、作品代表性的因素,编者从中挑选出五十余首,希望以此在总体上反映出清明诗词的面貌。
作者简介 张晓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教授,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与节日相关的主要科研成果:主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丛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出版),《东方道德研究(第8辑)》(中国工商联出版社2005年出版),《东方道德研究(第9辑)》(中国工商联出版社2008年出版),《新世纪首都青年追踪研究》(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发表“中华传统节日——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国青年报》2007年12月30日第8版),“丰富而浪漫的中华传统节日”(《政工研究动态》2008年第7期),“传统节日文化研究与精神家园建设”(《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浅析传统节日的人文境界”(《东方道德研究(第9辑)》)等。
目录 序
引言
寒食还陆浑刖业
途中寒食诗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寒食城东即事
寒食汜上作
清明
清明二首(其一)
寒食
寒食
春日洪上作
寒食
清明日忆诸弟
寒食行
清明日登城春望寄大夫使君
寒食野望吟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
清明
湖寺清明夜遣怀
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塘庄
题都城南庄
寒食H早出城东
长安清明
菩萨蛮
寒食寄郑起侍郎
清明
破阵子
示张寺丞王校勘
蝶恋花·春暮
清明辇下怀金陵
郊行即事
蝶恋花
清明
蝶恋花·清明
暮春
清明日
寒食书事
润洲
苏堤清明即事
临安春雨初霁
寒食婚行书事二首(其一)
清明
春词
满江红·金陵乌衣园
风人松
绝句
庚辰西域清明
寒食道中
清明呈馆中诸公
浪淘沙·暮春
……
序言 由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组成的中国传统节日体系,宛如一幅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长卷,令人陶醉。作为将中华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精神命脉,传统节日是炎黄子孙心中永远不能忘怀的文化符号,它们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向往与追求。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中国传统节日的开篇是以“阖家团圆”、 “辞旧迎新”为主题的春节。它是全世界华人心中最隆重的节日,也是持续时间最长、内容和仪式最多、节奏感最强的节日。回家过年,是华人几干年根深蒂固的情结,是他们心中永远的期盼。除夕之夜,全家老少,团聚一堂,回忆过去,展望未来,相互祝福.在爆竹声中。迎来新的一年。
元宵节,一个朦胧又透亮、通俗又诗意的节日。“一年明月打头圆”。在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天上的明月与人间的灯火交织成“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奇景。 “欢乐无穷已,歌舞达明晨”。人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舞金狮、踩高跷、跑旱船、唱秧歌,放怀适意于“正月十五闹元宵”的狂欢。
清明节,一个庄重而忧伤的祭祀的日子。清明到,儿尽孝。人们在这一天,祭祀先人,追贤思孝,认祖归宗。在祭奠追思中,更多地领悟对亲人、对长辈的亲情与义务,增强对家庭的认同感,这是一种伦理道德文化的体现。同时,这一天也是播种希望的日子。在大地复苏、万象更新的时节,扫墓踏青,亲近自然、慎终追远,从中体会生命的宝贵,生活的美好。
端午节,一个最具有文化内涵与活力的节日。“楚人悲屈原,干载意未歇”。由于全民族的共识,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得以传承千年不衰。粽子是其节日的象征物,而龙舟竞渡则是其最具活力的体现。“龙舟干载,楚水湘江”也可视为全民族体育运动和体育精神的缩影。
七夕节,一个象征着美好爱情的节日。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这一传诵干年的爱情佳话,是对中华民族的爱情理念的最完美的诠释。“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赞美的是不看门第出身,不重金钱权利,没有朝朝暮暮,只有忠贞不渝的爱情观。“银河秋期万古同”传递的是我们民族所信奉的地久天长的爱情理想。
文摘 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