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诗歌词曲 >

我所知道的康桥

2010-02-03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页码:136 页 ·ISBN:7806036555 ·条形码:978780603655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丛书名:现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我所知道的康桥 去商家看看
我所知道的康桥 去商家看看

 我所知道的康桥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页码:136 页
·ISBN:7806036555
·条形码:978780603655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丛书名:现当代名家游记散文摄影珍藏版丛书

内容简介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1921年开始新诗创作。1923年参与发起新月杜,成为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著有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等。其中,《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本书收录的篇目有:
我所知道的康桥
一别二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

翡冷翠山居闲话
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

意大利的天时小引
田里的草,路旁的树,湖里的水都仿佛微笑着轻轻的回应你,阿这是意大利!

巴黎的鳞爪
但巴黎却不是单调的喜剧。赛因河的柔波里掩映着罗浮宫的倩影,它也收藏着不少失意人最后的呼吸。流着,温驯的水波;流着,缠绵的恩怨。

印度洋上的秋思
我原来无欢的心境,抵御不住那样温婉的浸润,也就开放了春夏间所积受的秋思,和此时外来的怨艾构合,产出一个弱的婴儿——“愁”。

莫斯科
这里没有光荣的古迹,有的是血污的近迹;这里没有繁华的幻景,有的是斑驳的寺院;这里没有和暖的阳光,有的是泥泞的市街;这里没有人道的喜色,有的是伟大的恐怖与黑暗,惨酷,虚无的暗示。

泰山日出
那时候在这茫茫的云海中,我独自站在雾霭溟蒙的小岛上,发生了奇异的幻想。

死城
月也望着他。青空添深了沉默。城墙外仿佛有一声鸦啼,像是裂帛,像是鬼啸。墙边一枝树上抛下了一捧雪,亮得耀眼。这还是人间吗?她为什么不来,像那年在山中的一夜?

天目山中笔记
来得纯粹,来得清亮,来得透激,冰水似的沁入你的脾肺;正如你在泉水里洗濯过后觉得清白些,这些山籁,虽则一样是音响,也分明有洗净的功能。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
我的心灵,比如海滨,生平初度的怒潮,已经渐次的消翳,只剩有疏松的海砂中偶尔的回响,更有残缺的贝壳,反映星月的辉芒。

想飞
真的,我们一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但没了翅膀或是翅膀坏了不能用是一件可怕的事。因为你再也飞不回去,你蹲在地上呆望着飞不上去的天,看旁人有福气的一程一程的在青云里逍遥,那多可怜。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1921年开始新诗创作。1923年参与发起新月社,成为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著有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扑》、《自剖》等。其中,《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媒体推荐 前言
在大雅文化传播公司,默默地聚集起一批颇具理想的摄影艺术家。
他们或固守一方,或远走他乡,用光影与色彩,展示出他们对自然与历史的感悟。
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应邀在联合国总部的艺术画廊举办影展。
现在,他们又以独特的视角,追寻着现当代一些散文名家,诸如朱自清、徐志摩、张爱玲、郁达夫、史铁生、余秋雨等人的足迹,从北京到上海,从庐山到西湖,从白莲洞到钓台,乃至巴黎、威尼斯,在作家们把山川与草木、城市与乡野无微不至地刻画在文章里时,把对荷塘月色和泰山日出的感受倾注到各自的笔下后,他们用摄影镜头来再次聚焦,使得文字与图片以一种最为独特的方式组合了起来。
呈现到读者面前的这一套《现当代名家游记散文摄影珍藏版丛书》,具有崭新的视觉效果。
这样的新颖,使得我们凭此厚实的业绩,足以豪迈地宣布一个图文时代的大旗已经竖起。
当然,它也很老,在明清时代文人画的画与题跋的关系中,我们能找到坚实的历史根基。
读图曾经被视为思想幼稚、情感肤浅、心灵浮躁。然而,也正是在读图中,我们发现了尚未泯灭的童心、留恋不去的生趣和活泼泼的感性。
图文不同于插图,在插图书籍中,图是文字的点缀并且紧紧依附于文字。
但对于图文书籍来说,图自成系统,前后呼应;它被文字所拥有,又一次次从文字的空隙中滑脱,向世界直接展示它的光影和色彩,并吸引着文字对它再一次拥有。
这样,在这一套图文版丛书中,有了明显的两套文字:
第一套,是作家们的大块文章,它连缀起图片,让赤裸裸的光影和色彩的元素进入新的组合;
第二套,是获得新生后的图片,在倔强地自我表现时对文字的不可抗拒地吸引,这样的文字,我们无以名之,姑称之为:说明词。
对那些散文大家来说,
当他们写下他们的文章时,面对的是自然,是身处其间时的心灵的感悟,是艺术对自然的提升。
对那些文学新秀来说,
他们创作的说明词,面对的是一幅幅由山、由树、由云、由水等构成的艺术境界,是拉开距离后的静静观照,是艺术对艺术的召唤和应答。
对我们读者来说,
我们读大块文章时的凝重,在读落英缤纷一样飘落在我们心田的零星散句中获得了释放。我们读者的心灵因此而变得轻快,在掀开的每一幅画面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想象的扑翅声。
维系起两套文字的中心,不正是精湛的摄影图像吗。
就图像的连贯性而言,从儿童时代的连环画到成人时代的图文书籍,其间有一条清晰的脉络。
不过,连环画连的是事,而图文书籍中的图则以自己的美连起了诗和思。
在图片与说明词的呼唤与被呼唤中,图文书籍的特色愈显分明:
当图像世界渐渐淡出于一片悠远的天空时,说明词从心灵的空间直接涌现。这里,不单是自然与心灵的熨贴无痕的过渡,也是图文之间,说明词与文章之间,一种有机的循环。
收入这套丛书的名家名篇,大多早已为几代人所熟悉,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但是,在读图渐渐成为一种时尚时,这些文字并没有被图片所淹没,而是在图与文互为对照互为碰撞中,明确了各自的边界,将各具的特色充分显示了出来,作者与摄影师之间不断地激发起新的灵感,形成新的交流。从这一意义上说,这套丛书为图文的结缘仅仅是提供了各自展现自身魅力的舞台,而舞台之幕也才刚刚拉开。
詹丹
2002年春于上师大文苑楼
编辑推荐 收入这套丛书的名家名篇,大多早已为几代人所熟悉,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但是,在读图渐渐成为一种时尚时,这些文字并没有被图片所淹没,而是在图与文互为对照互为碰撞中,明确了各自的边界,将各具的特色充分显示了出来,作者与摄影师之间不断地激发起新的灵感,形成新的交流。
“一别二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对于中国人而言,简直不知道是先有徐志摩还是先有康桥,这二者仿佛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一同出现在所有人的视野中。告别康桥以后,徐志摩又走了很多地方,翡冷翠、巴黎、莫斯科,然后回国了,泰山、天目山、北戴河,浪游四地,一篇篇优美的游记自然而然地随情而生,而他的情感,总是很丰富的。
目录
前言
我所知道的康桥
翡冷翠山居闲话
意大利的天时小引
巴黎的鳞爪
印度洋上的秋思
莫斯科
泰山日出
死城
天目山中笔记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
想飞
……
文摘 我所知道的康桥
我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不论别的,单说求学。我到英国是为要从卢梭。卢梭来中国时,我已经在美国。他那不确的死耗传到的时候,我真的出眼泪不够,还做悼诗来了。他没有死,我自然高兴。我摆脱了哥伦比亚大博士衔的引诱,买船票过大西洋,想跟这位一十世纪的福禄泰尔认真念一点书去。谁知一到英国才知道事情变样了:一为他在战时主张和平,二为他离婚,卢梭叫康桥结除名了,他原来是Trinity College的fellow,这一来他的fellowship也给取消了。他回英国后就在伦敦住下,夫妻两人卖文章过日于。因此我也不曾遂我从学的始愿。我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了半年,正感着闷想换路走的时候,我认识了狄更生先生。狄更生——Goldsworthy Lowes Dickinson——是一个有名的作者,他的《一个中国人通信》(Letters form John chinaman)与《一个现代聚餐谈话》(A Modern Symposium)两本小册子早得了我的景仰。我第一次会着他是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席上,那天林宗孟先生演说,他做主席;第二次是宗孟寓里吃茶,有他。以后我常到他家里去。他看出我的烦闷,劝我到康桥去,他自己是王家学院(King’s College)的fellow。我就写信去问两个学院,回信都说学额早满了,随后还是狄更生先生替我去在他的学院里说好了,给我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讲。从此黑方巾、黑披袍的风光也被我占着了。初起我在离康桥六英里的乡下叫沙士顿地方租了几间小屋住下,同居的有我从前的夫人张幼仪女士与郭虞裳君。每天一早我坐街车(有时自行车)上学到晚回家。这样的生活过了一个春,但我在康桥还只是个陌生人谁都不认识,康桥的生活,可以说完全不曾尝着,我知道的只是一个图书馆,几个课室,和三两个吃便宜饭的茶食铺子。狄更生常在伦敦或是大陆上,所以也不常见他。那年的秋季我一个人回到康桥,整整有一学年,那时我才有机会接近真正的康桥生活,同时,我也慢慢的“发见”了康桥。我不曾知道过更大的愉快。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