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 ·页码:25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536053320/9787536053328 ·条形码:9787536053328 ·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我的心在高原 |
 |
|
 |
我的心在高原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
·页码:25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536053320/9787536053328
·条形码:978753605332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紫地丁文丛
内容简介 本丛书所编为非虚构散文,广义的散文,不拘记叙、抒情、议论,不限文章、日记、书信,重要的是同大地的关联。这其中,有泥土的沉重、朴实、芳香与苦涩,有水的柔润,也有干旱及焦渴。地丁是一种野草,地丁是“地之子”,开紫花者为紫花地丁。紫色,是血的深红外加了幽黯的颜色,可以看作是一种身份或品质。紫花地丁原产中国,具本土性,民间性,全草入药,是古来草野小民常用的疗治诸疮肿痛伪良药。矜贵的君子固然大可以卑贱视之,但似乎这也并不怎么妨碍它的生长,自然也不妨碍对它的利用。这里拿来做丛书的名目,用意在强调它的野性,与大地的联系;究其本义,简括一点说,也就是为人生罢。
作者简介 叶多多,昆明人。曾任宣传干部,记者,编辑。著有《东方的心》、《珍藏历史》、《美丽不需要结尾》、《澜沧拉祜女子日常生活》等数十万字的文学作品。
目录 我的心在高原(自序)
雨季的头几天
哈卜玛
阳光下
山地的盛宴
那时的爱情
这是一个悖论
一桩命案
迁徒
她们
澜沧拉祜族女子班的孩子们
佤山的事情
黑色、纺织及其他
过年
我为什么要翻越碧洛雪山
碎片:峡谷
怒江札记
怒江的期盼
……
序言 大地养育生命,也养育了文学。
文学与大地的联系,可以从先民的关于劳动、游戏、节庆和祭神活动的文字记载中看出来。其中,生命直觉,生命力,生命状态的表现特别生动而鲜明。后来,文学几乎为官方和专业文人所垄断。当文学被供进廊庙和象牙之塔以后,生存意识日渐淡薄,人生中的辛劳、挣扎、抵抗、忍耐与坚持不见了,多出了瞒和骗,为生存的紧迫性所激发的喜怒哀乐,也被有闲阶级的嬉玩.或无动于衷的技巧处理所代替。文学的根系一旦遭到破坏,枝叶枯萎,花果凋零是必然的事。
写作的专业化促进了文学的发展,但也因此产生了异化。要使文学保持活力,除非作家在与大地的联系方面获得高度的自觉。文学革命往往发生在社会的转型期,不是没有因由的。由于周围的梗阻和痛楚加剧,对于作家来说,不可能不构成某种压力和刺激,为此,他们真切地感知到了大地的存在。这时的文学,是富于生活实感的文学,是郁勃的文学,突围的文学,力的文学。可是,当社会变动渐渐趋于平复时,寄生的、浮靡的、伶俐乖巧的作家就又随之滋生繁衍起来了。
文摘 雨季的头几天
一切关于哈卜玛的记忆,是从雨季开始的。
不大不小的寨子,居住着清一色的拉祜族。沿着坡地,一家一所茅草房,参差错落,倒也自然。暗光中,屋顶的颜色,有明有暗,由茅草的新旧支配。房屋周围,有着不太广阔的红壤,稀稀拉拉种着苞谷和荞麦。
红壤太贫瘠,庄稼活得艰难,但村民一年的口粮,主要还得靠村边的这些土地。
好在这里是澜沧江下游的河谷地区,热量足湿度大,雨水充沛,各种可以入药的草本植物很容易生长,能吃的野菜也不少,野面瓜、山竹笋、苦凉菜、野百合,以及各种各样的山菌,都是上好的野菜。
虽然不是所有的日子都得辅以野菜,但哈卜玛所有生活的开端,都必定是从野菜开始的。每一个哈卜玛的孩子,当他稚嫩的双腿能够离开茅草房,走得稍远一些的时候,他平生的第一次收获,就是一小兜,甚至仅仅是一小把野菜。像第一次觅食的小兽,他内心充满了难言的怯弱与兴奋,一步一步顺着地埂在那些蓬勃的植物中仔细寻找,辨认,希望能够尽快找到人和牲畜可以果腹的食物,荠菜,灰灰菜,马豆草,这些浅根植物都是他力所能及的,地埂上那一行小小的脚印,就是他全部生活的起点。从此,他将沿着父辈祖辈的足迹,走,走,不停地在山里走,走向成熟,走向衰老,也很难走出这片山地。而这,或许就是他一辈子的命运。
那是一个下着雨的傍晚。
站在雨水里,付光宇问我,是住小学校,还是住娜倮家里?
当然要住在娜倮家里,和学校的水泥房子相比,我更愿意睡在拉祜人温暖的火塘边。这个习惯已经有些年头了,哪怕有条件更好一些的住处,我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有火塘的地方,说不清为什么,反正往火塘边一坐或一躺,吃着他们的食物,听着他们的语言,心里自然就有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踏实感。
脱下灌满泥水的旅游鞋,巨大的疲倦和致密的夜袭了上来。
我不是一个容易忧伤的人,却有着与生俱来的脆弱,尤其是身处异地的时候,一座山一条河很容易就把你熟悉的世界挡住。那是多么令人惶恐的事情啊。
房东娜倮是村里的计划生育管理员,30多岁,读过小学。我们去的时候,她刚吃过晚饭,正把一个拳头大小的陶罐放在火塘边翻烤着,空气里弥漫着特殊的茶香。像所有的山村妇女一样,娜倮沉默而勤快。一只木碗在她的手里擦了又擦,一碗热腾腾的茶水就端到了我的面前。
一切都在默默中进行。
钝角的三角架下,金黄色的火焰在这个绵绵的雨夜向着黑暗,向着未知飘荡,一种柔软的东西瞬间充盈了我的眼睛。
火塘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