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青春 >

花季的安妮

2010-02-03 
基本信息·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页码:30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54471005X/9787544710053 ·条形码:9787544710053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花季的安妮 去商家看看
花季的安妮 去商家看看

 花季的安妮


基本信息·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页码:30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54471005X/9787544710053
·条形码:978754471005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儿童
·丛书名:绿山墙的安妮系列

内容简介 《花季的安妮》内容简介:“想象的空间”在全套书中是一个绝对的关键词,安妮同学可以把自己的灰眼睛想象成紫罗兰色,把窄小修身的衣服想象成当时流行的泡泡袖,唯独没办法把自己的红头发想象成透亮的黑色。这头红发给安妮带来了不小的烦恼,因为同班男生吉尔伯特叫她“红毛”,她简直恨了他一辈子。安妮和无法想象的红头发进行的最为殊死的一次搏斗,是用积攒的零花钱买了一瓶染发剂,结果让头发变成了绿色,不得不剪掉。她忘记盖果酱的盖子结果让老鼠跑了进去,给朋友喝葡萄酒喝到酩酊大醉,在蛋糕里放止痛药粉……安妮的这些脱线事迹充分证明,囧女孩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全书主要描写了另一种更真切、美好、质朴的深情。
作者简介 露西·蒙哥马利(1874-1942),生于爱德华王子岛,以代表作《绿山墙的安妮》等享誉世界。马克·吐温也是其忠实读者,盛赞“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
这几部以成长中的安妮为主角的小说,形成了著名的“绿山墙的安妮”系列,不断被改编成电影、电视、舞台剧等,在全世界拥有难以计数的“安妮迷”,成为超越时空的经典。
媒体推荐 十六岁的安妮还是那么天真可爱,热爱幻想。常常在生活中“走神”的人,总是要比别人多遇到一点意外情况的。《花季的安妮》可以说是这套书里最好玩最好笑的一本了,看到安妮一不小心就又遇到一桩倒霉事的时候,真是忍不住要哈哈大笑起来啊。
  ——雪漫点评
即使你不是安妮,你也会爱上安妮。疼痛已经这么多,让我们多看一些欢乐,不好吗?
  ——饶雪漫
编辑推荐 《花季的安妮》:最经典的青春读物,最青春的经典读物。
青春文学掌门人饶雪漫,精编并导读,特别收录,小鱼糖全彩手绘插图,超值附赠“当我们遇见安妮”别册(雪漫定制 限量珍藏)。
“闪光之湖”、“情人小径”、“紫罗兰谷”、“回音蜗居”、“树神的水泡”……
每个女孩都是安妮,在通往绿山墙的路上相遇。
安妮就像个会一点巫术的小女巫,总能用特有的方式走进别人的心里,改变着许多人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改变他们对生活的态度。
目录
第一章 愤怒的邻居
第二章 匆匆出售,慢慢后悔
第三章 哈里森先生在家里
第四章 不同的观点
第五章 羽毛初丰的女教师
第六章 形形色色的男人和女人
第七章 责任面前
第八章 马瑞拉收养了双胞胎
第九章 颜色的问题
第十章 戴维寻求刺激
第十一章 事实和幻想
第十二章 一个不幸的日子
第十三章 一次出色的野餐
第十四章 避免了一场危险
第十五章 假期开始了
第十六章 所想望的事物的实质
第十七章 一连串的事故
第十八章 托利路上的一次奇遇
第十九章 真是愉快的一天
第二十章 事情往往这样发生
第二十一章 可爱的拉文达小姐
第二十二章 零星琐事
第二十三章 拉文达小姐的恋爱史
第二十四章 本乡的一个预言家
第二十五章 亚芬里的一场物议
第二十六章 峰回路转
第二十七章 在石屋的一个下午
第二十八章 王子回到魔宫
第二十九章 韵文和白话文
第三十章 石屋的婚礼
……
序言 说实话,我一直不喜欢看外国书。在我的概念里,外国作家除了喜欢写景,另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酷爱心理描写。这种写法常常被认为巨有深度,可是对我而言,越有深度的描写越容易起到深度的催眠效果。
因此,这一次译林出版社把厚厚的四本书稿快递到我家的时候,有一瞬间我真的快要崩溃了,很想去找劝我接下这项导读任务的方悄悄同学算账。据很专业的悄悄同学说,这套书是被马克·吐温大力表扬过的世界名著,我要摆脱“最没有文化的作家”头衔,成败就在此一举了。可是当我看到《绿山墙的安妮》第一页居然用了漫长的篇幅写一个八卦中年妇女一边缝被子一边往窗外看——我真的觉得,我宁可回到MSN上被数不清的人逼迫交稿,也绝对没有耐心看完这个超长故事。
但比悄悄还狠的人是译林社的赛非美女,在她的逼迫下我终于翻开了这本书。直到看到马修(安妮后来的养父)在车站里遇见瘦小的安妮,我这才觉得故事开始有了点看头(谢天谢地,这个情节出现在打印稿第三页!)。因为——这个女孩实在是太能说了,和我有一拼!虽然她说的应该是外国话,还用了“想象的空间”这样文绉绉的词,但是我还是能在她身上发现不少共鸣点,尤其当她想象自己是一个“长得漂漂亮亮、胖乎乎的,胳膊肘浅浅地凹下去”的女孩的时候(咳咳,我的想象会正好相反)。
在整套书里,“想象的空间”是一个绝对的关键词,安妮同学可以把自己的灰眼睛想象成紫罗兰色,把窄小修身的衣服想象成当时流行的泡泡袖,唯独没办法把自己的红头发想象成透亮的黑色。这头红发给安妮带来了不小的烦恼,因为同班男生吉尔伯特叫她“红毛”,她简直恨了他一辈子。安妮和无法想象的红头发进行的最为殊死的一次搏斗,是用积攒的零花钱买了一瓶染发剂,结果让头发变成了绿色,不得不剪掉。她忘记盖果酱的盖子结果让老鼠跑了进去,给朋友喝葡萄酒喝到酩酊大醉,在蛋糕里放止痛药粉……安妮的这些脱线事迹充分证明,囧女孩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而且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相比之下,我上班以前不敢碰插头、拿菜刀,打开摇晃过的可乐喷得家里一墙都是,这样的事情好像也不那么丢人了。
当然了,安妮带给我最大的安慰就是:她的几何也烂得一塌糊涂——而我正是从安妮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缺点开始,慢慢喜欢上这个女孩的。我感觉,除了喜欢大段大段地说话这个特点还算有异国风情,安妮就好像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女孩。女孩成长中该有的关键词她全都有:爱美、小虚荣、冲动、渴望亲情和友谊、对男生说不清道不明的小情愫。顺便说一句,安妮对于友谊的定义是寻找“灵魂的知音”,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小肉麻,但是,我很喜欢她面对友情时庄严的态度。当她拉着朋友戴安娜的手让她一起发誓“忠心于我的知心朋友,海枯石烂不变心”的时候,虽然有点小夸张,我还是被感动了。最可贵的是,安妮和戴安娜也从来没有违背过这一誓言,虽然我有点不甘心:她们居然没有成为情敌,居然没有任何反目成仇的机会来考验她们的友情,真是一点都不刺激!第三部《小岛上的安妮》里,戴安娜把安妮被退稿的小说改写成给发酵粉做广告的软文寄了出去,还得到笔不菲的奖金,却让安妮窘得不敢出门,这就要算她们友谊中因为误会产生的小插曲了。到了第四部《风吹白杨的安妮》,安妮大概才二十岁,就被任命为夏缘镇中学的校长。现在的女孩二十岁还在大学里抓住青春的尾巴晃荡,安妮已经要作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接受素不相识的大众对她的评判了。虽然她面临的环境的确有点险恶(想象一下,因为镇上最大的家族和她作对,无处可去的她住进了“幽灵巷”!),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却笑得要死,因为我觉得安妮寄宿家庭的女佣丽贝卡·迪尤简直是太好玩了,她的全部生活就是和自己的雇主——两个老寡妇作对,还有那只可怜的猫,她在它想吃猪肝的时候偏偏喂它喝牛奶。看到这一部,对于小说的情节一向很苛刻的我,多多少少带着“同行相轻”的态度打量着这部小说的我,已经抱着期待和赞许的心情看着安妮经历的一个个小故事了。二十岁的安妮就像法国电影里的“天使艾米丽”,用一些小小的花招,改变着许多人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改变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我喜欢看安妮狡黠地利用坎贝尔老太太的竞争心理说服她让外孙女参加学校的歌唱活动,喜欢看见她胆大包天地劝说懦弱的多维和情人私奔以免失去终生的幸福,也喜欢她非要找到一支又粗又不刮纸的笔才肯给异地恋的男友写情书的执拗劲儿。这个灰眼睛红头发的姑娘在这部书里已经完完全全地成长起来,而且成长得健康、机敏、热情。她像一个会一点点巫术的小女巫,总能用特有的方式走进别人的心里,即使遇到一些些阻碍也总能够因祸得福、化险为夷。
在这几部关于安妮的书里,还让我高兴的是,安妮一部比一部长得漂亮,穿的衣服越来越好看,鼻子上的雀斑也变淡了,连头发都从红色变成了好看的赤褐色。从一个冒冒失失的囧少女,变成一个举止得体、广受欢迎的年轻姑娘,安妮的成长过程堪称完美。不过我也总觉得,在身上的某个部分,她仍然是那个十一岁的红发孤儿,在夜晚的火车站等待被认领,等待一个家,等待家里温暖的炉火。在等待未知的命运时她其实有些胆怯,但她勇敢地把孤立而冰冷的世界想象成一个大理石砌成的城堡,而她会睡在开满樱花的树丛里。
有时候我也觉得,对于我们现在生存的这个更加不安的世界,安妮的成长似乎是过于顺利了。比如,优等生的她经过一番苦读,总能取得最高奖学金完成自己的学业,这一点方悄悄倒是很喜欢,但引起了我和秦猫猫等“低等生”的不忿和嫉妒。不过,用秦猫猫的话来说,让人家过得那么惨干吗呢,这又不是揭露社会黑暗的小说。的确,在我心里,安妮系列就是一部关于女孩成长的作品,当然,并不是饶雪漫式的青春疼痛。可疼痛已经这么多了,就让我们多看一些欢乐,不好吗?
对了,我还忘了说,像每个青春期的女孩子一样,安妮也有着自己对于王子的想象。她一直希望和一个有着“高高的个子,英俊过人的相貌——黑色、忧郁、深邃的双眼——悦耳、动人、富有感情的声音”的男孩来场浪漫的恋爱。当这样一个男孩真的出现在她面前,她会不会得到梦寐以求的幸福呢?我承认,因为小时候看多了外国电影,我一直对风度翩翩的男子单膝跪下深情求婚的场景缺乏免疫力,这种浪漫的情节,也是吸引我飞快看完这套“绿山墙的安妮系列”的重要因素之一——看惯了充斥着误会、冲突甚至欺骗和伤害的情感,回归一下古典主义的甜蜜和浪漫,是不是也很有意思呢?
在QO群里很多读者都要我推荐些好书,在这里,我正式地推荐一下这套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绿山墙的安妮系列”。即使你不是安妮,没有那么多神奇的“想象空间”,你的身边也不会有像“回音蜗居”、“闪光之湖”、“闹鬼的森林”、“情人小径”这样浪漫的地方,但这并不妨碍你像安妮一样,用乐观、勇敢、充满好奇的态度去看待整个世界。我敢说,每个人身上多少都有点安妮式的魔力潜质,我甚至敢说,也许你就是安妮一样的女孩,或许外表普普通通,或许在为衣服式样过时而烦恼,但当你试着用安妮的方式去微笑,去勇敢地面对看上去有点冷漠的世界,也总会赢得别人的心。因为,每个女孩子都像花朵,开放之时,必定迷人,就算你的头发是绿的都没关系。
除了以上这些好处,《绿山墙的安妮》还被列入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所以读安妮不必像读饶雪漫一样躲躲藏藏,可以大大方方地摆在书桌上接受老师、父母的检查,而且,还绝对不会被人嘲笑说“没文化”!
文摘 在八月万物成熟的一个下午,爱德华王子岛一座农舍的宽阔的红砂石台阶上,坐着一位修长苗条的十六岁半的姑娘,她有一双严肃的灰眼睛和一头被朋友们称为金棕色的头发。她下定决心要口译很多行维吉尔的诗句。
然而,这是个八月的下午呀,蓝色的薄雾笼罩着丰收在望的斜坡,轻柔的微风在白杨林间调皮地悄声低语。在樱桃果园一角幼小冷杉树的浓荫衬托下,摇曳着一蓬光彩夺目的红罂粟花。这是个宜于幻想的下午,不适合阅读已经丧失活力的拉丁文。不一会儿,维吉尔诗集不知不觉滑到了地上。安妮双手托着腮帮,凝视着雪白的大山似的堆积在哈里森先生房子上空的那簇壮丽而松软的云彩,她的思绪飞向远方一个美妙的世界。在那里,某位教师正致力于一项了不起的事业,她安排着未来政治家们的命运,又用雄心壮志激励那些年轻人的思想和感情。
当然,如果重新接触到严峻的现实——不瞒您说,不到万不得已,安妮是很少面对现实的——似乎亚芬里学校并无多少有希望的物质条件,可以培养出名人来。可是,如果一位教师持之以恒地运用她的影响,你就很难估计会产生什么结果了。一位教师如果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学生,将会取得怎样的成就,对此安妮有一套玫瑰般温馨的理想。这会儿,她正置身于一个令人欣喜的场面,那是四十年以后了,她跟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在一起——至于他到底为什么出名,她还像处于这近旁的薄雾里一样,不甚明了。不过安妮认为,把他想象成一位大学校长或者加拿大总理倒是挺带劲的——他俯身把脸凑近她那只布满皱纹的手,明确地告诉她,正是她首先激发了他的抱负,他在人生中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很久以前她在亚芬里学校向他传授的那些知识。这种愉快的想象却被一阵令人十分扫兴的干扰击得粉碎。
一头胆小怕事、体型不大的泽西种母牛慌慌张张地从小路的北头跑过来,五秒钟后,哈里森先生光临了——用“光临”来描述他突然闯进院子的行为恐怕太委婉了。
他不等打开院门,便纵身越过栅栏,怒气冲冲地面对着吃惊的安妮。安妮这时已经站了起来,迷惑不解地望着他。哈里森先生是她们的新邻居,安妮虽然看见过他一两次,却从未和他正面相遇过。
四月上旬,安妮还没从女王专科学校回来的时候,罗伯特?贝尔卖掉和卡思伯特家宅相连的农庄,搬到夏洛特镇去了。农庄被哈里森先生买了下来。人们只知道她姓哈里森以及他是新不伦瑞克人。可是,他在亚芬里住了不到一个月,就以举止古怪出了名。“一个怪人。”雷切尔?林德太太说。凡是熟悉雷切尔太太的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