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页码:157 页 ·出版日期:2000年05月 ·ISBN:7227021068 ·条形码:978722702106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中国西北伊斯兰教基本特征 |
 |
|
 |
中国西北伊斯兰教基本特征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页码:157 页
·出版日期:2000年05月
·ISBN:7227021068
·条形码:978722702106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伊斯兰、穆斯林、安拉等词语对于一些民族来说拥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国有十个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自从唐代传入我国以来,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特征。本书《中国西北伊斯兰教基本特征》就讲述了我国伊斯兰教自己的特点,介绍了我国伊斯兰教的派别等问题,为你了解伊斯兰提供了帮助。
宗教既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文化。不同的民族可以拥有同一种宗教信仰,而同一民族也可以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我国有很多少数民族,所以也不同程度上存在宗教信仰问题。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神教之一,在我国西北部地区有很大影响,本书《中国西北伊斯兰教基本特征》从我国伊斯兰教自身的特点出发,讲述了我国西北部的伊斯兰文化。本书共分十章,分别阐述了中国西北伊斯兰教的基本特征、中国西北伊斯兰教派门宦与研究方法、中国西北伊斯兰教什叶派、中国回族与伊斯兰教、中国东乡族与伊斯兰教、中国西北伊斯兰教著名经师和社会活动家、历史上的宗教制度改革、宗教研究与宗教工作等众多我国本土的伊斯兰问题。本书还在书后附加了西北穆斯林学用阿拉伯语、波斯语和汉语专用语目录,为你研究穆斯林问题提供了依据。希望本书可以成为你研究少数民族问题、我国伊斯兰问题提供帮助,可以使你进一步了解我国民族问题。
作者简介 阿布·尤素甫·马通,回族,1929年出生于甘肃张家川。1949年西北大学法律系毕业。长期在西北民族、宗教、统战系统工作并倾心伊斯兰教、回族史研究。历任甘肃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甘肃文史馆馆员,兼西北民院特邀教授暨博导、甘肃省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省伊协常委兼秘书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撰写、主编《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伊斯兰教在中国》《中国伊斯兰教百科全书》《中国回族大辞典》等十余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曾应邀赴哈佛、加州大学、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吉尔吉斯科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学术成果多次获奖。
媒体推荐 前言
宗教既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文化。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今世界上约有188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个民族,近60亿人,有48亿人存在着宗教信仰问题。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宗教信仰的问题,其中有些民族只信仰一种宗教,也有一些民族信仰几种宗教。大体上说,藏族、蒙古族、土族、羌族、裕固族、普米族等信仰藏传佛教,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信仰小乘佛教。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保安族、塔塔尔族等信仰伊斯兰教,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锡伯族等信仰萨满教,俄罗斯族信仰东正教。另一方面,苗族、彝族、景颇族、佤族、拉祜族、哈尼族、怒族、独龙族、白族、傈傑族、壮族、土家族、布依族、蒙古族、朝鲜族中的部分人又有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的,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如苗族、瑶族、侗族、水族、毛南族、黎族、高山族、佤族、基诺族等,大都以原始宗教作为本民族的主要宗教信仰。所以,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是多种多样的,内容也各具特点。但以信教人数和宗教所处的特殊历史地位以及对信教群众的影响而言,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原始宗教,是我国少数民族信仰的主要宗教。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5世纪的古代印度,西汉末、东汉初逐渐传人我国。魏晋以后为适应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佛教与老庄玄学思想相结合,在中国广泛传播。后来,为适应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的特点,它又与儒家思想和道教进一步结合起来,建立了具有民族特点的各种宗派。在东南亚,特别在尼泊尔、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佛教很有影响。藏传佛教,是佛教的一支,俗称喇嘛教,是公元8世纪由印度传人的密教、汉族地区传人的大乘佛教与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相结合的产物,元明以来在西藏、蒙古地区有很大发展。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亚洲、非洲特别是西南亚、北非等地,都有其众多的信徒,近几十年来,在西欧、北美一带也有传播。伊斯兰教在唐初通过海上“香料之道”和陆上“丝绸之路”传人我国。元代由于中亚大批穆斯林东迁,伊斯兰教在中国得到了很大发展。应当指出的是,我国的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虽然都具有世界性,但它们与同样具有世界性的基督教和天主教完全不同,它们与外国宗教组织没有任何组织联系,也不受任何宗教组织的领导,是完全由信教群众独立地自办宗教。
随着历史的发展,不仅佛教出现了大乘、小乘等许多擐别,就是具有地方色彩的藏传佛教,也逐渐出现了二三十种教派和教派支系。其中主要有宁玛派(亦称红教)、萨迦派(又称花教)、噶举派(又称白教)和格鲁派(又称黄教)等。这是公元10世纪后西藏出现众多僧俗结合的封建地方割据势力在宗教中的反映。所以,藏传佛教派别之间的斗争是相当激烈的。直到公元15世纪初,格鲁派形成并成为统治宗教后,这种斗争才大大减少,但派系之间、寺院之间和上层僧侣之间的相互倾轧并没有停止过。
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后,形成了3大派别(格底目、伊赫瓦尼、西道堂)和4大苏非学派及其所属40余个支系门宦。格底目是指明末清初产生新教派以及所属40余个支系门宦。格底目是指明末清初产生新教派以来基本上保持着伊斯兰教传入时的制度的一个派别,也是中国伊斯兰教三大派别中人数最多的一个。它属于逊尼派,是由经商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传入我国的。伊赫瓦尼派产生的时间不长,是中国到麦加朝觐的“哈吉”从阿拉伯传进来的。汉学派西道堂是中国伊斯兰教中有有自己独特组织和特点的派别,它以中国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刘智等人“以儒诠经”的思想宣传伊斯兰教教义,是中国伊斯兰教中土生土长的派别之一。门宦是伊斯兰教苏非派于明末清初传入中国后,吸收、融合中国传统思想而形成的,但它们内部的支系繁多,矛盾也较复杂。
……
编辑推荐 伊斯兰、穆斯林、安拉等词语对于一些民族来说拥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国有十个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自从唐代传入我国以来,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特征。本书《中国西北伊斯兰教基本特征》就讲述了我国伊斯兰教自己的特点,介绍了我国伊斯兰教的派别等问题,为你了解伊斯兰提供了帮助。
宗教既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文化。不同的民族可以拥有同一种宗教信仰,而同一民族也可以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我国有很多少数民族,所以也不同程度上存在宗教信仰问题。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神教之一,在我国西北部地区有很大影响,本书《中国西北伊斯兰教基本特征》从我国伊斯兰教自身的特点出发,讲述了我国西北部的伊斯兰文化。本书共分十章,分别阐述了中国西北伊斯兰教的基本特征、中国西北伊斯兰教派门宦与研究方法、中国西北伊斯兰教什叶派、中国回族与伊斯兰教、中国东乡族与伊斯兰教、中国西北伊斯兰教著名经师和社会活动家、历史上的宗教制度改革、宗教研究与宗教工作等众多我国本土的伊斯兰问题。本书还在书后附加了西北穆斯林学用阿拉伯语、波斯语和汉语专用语目录,为你研究穆斯林问题提供了依据。希望本书可以成为你研究少数民族问题、我国伊斯兰问题提供帮助,可以使你进一步了解我国民族问题。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中国西北伊斯兰教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中国西北伊斯兰教派门宦与研究方法
第三章 中国西北伊斯兰教什叶派
第四章 中国回族与伊斯兰教
第五章 中国东乡族与伊斯兰教
……
文摘 书摘
蒙古族从7世纪西迁蒙古高原到13世纪建立了地跨欧亚的元帝国,差不多经历了6个世纪之久。成吉思汗和他的继任人,建立元帝国期间,“利用被征服的武装部队和人力,去扩大自己的队伍,加之成吉思汗的军事天才,他创造了一套适合其自身条件和客观环境的战略战术,这并为其后继者(如忽必烈)所继承”,因此,“便形成他们所向无敌,震骇亚、欧的武功”①。现在的东乡族很有可能是蒙古人西征时俘获的中亚色目人,即由蒙古人、色目人组成戍边的蒙古军。这是绝大多数历史学者公认的。而分歧在于驻东乡地区戍边的这支蒙古人、色目人组成的军队中,是色目人为主,还是蒙古人为主呢?东乡族人认为色目人居多数,蒙古人多半是军官,只是少数。色目人中大部分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民族和语言都很复杂。
第一,从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花刺子模,灭康里(均系信仰伊斯兰教国家);1235年拔都第二次西征,直至奧地利等地,建立了钦察罕国;从1252年旭烈兀西征,到1260年侵占伊拉克等,结束了第三次西征为止,历经40年,其间于1227年灭了西夏,1234年亡了金朝,1353年灭大理国并征服了吐蕃,然后于1257年起历经22年才灭了宋朝,统一了全中国。除中国本土、中亚、东南亚由元朝廷直接管辖外,还建立了四大汗国,统治被征服的欧洲等地方。从蒙古人的战略看,他们曾把大部分兵力投入西征和建立四个大汗国。由部分蒙古人率领而以西征所俘获的色目人为主组成的蒙古军,和由北方的契丹、女真等族组成的探马赤军以及由北方汉族组成的汉军等,征西夏,伐吐蕃,灭宋朝,镇戍全国。在西征时,他们掳掠了大量中亚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用于扩大自己的武装,如果人数少,就不可能在《明史》中有“元时回回遍天下”的记载。由于色目人及其上层,为蒙古人平定天下,建立元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色目人在元朝的地位仅次于蒙古人。
第二,根据《元史》,东乡族来到东乡地区,有两个可能。第一个可能是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中俘获的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人。公元1218年花刺子模的边城讹答刺城的守将亦纳勒赤黑抢劫杀害了成吉思汗派往花剌子模的一个四百多人的商队和使节(都是伊斯兰教徒),从而激怒了成吉思汗。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率20万大军西征花刺子模,1220年蒙古军队先后攻下不花刺(即布哈拉)、讹答剌、撒麻耳干(即撒马尔罕),抢劫烧杀后,掳去三万工匠,编人蒙古军为奴。公元1221年,攻开花刺子模京城玉龙杰赤时,又掳获十万工匠遣送蒙古。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