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2010-02-02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40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010071705/9787010071701 ·条形码:9787010071701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去商家看看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去商家看看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40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010071705/9787010071701
·条形码:978701007170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Kants 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内容简介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包括:康德其人、《纯粹理性批判》其书、康德与中国、科学与常识都含有先天知识、理性的理论科学中都包含有先天综合判断作为原理等内容。
目录
译者序
引用方式,缩略表
前言
第l章四条理由
第1.1节历史意义
第1.2节一种可供选择的基础哲学
第1.3节认识的世界主义
第1.4节(自然)科学时代的实践哲学

第一部分更加完备的规划
第2章创新与传统
第2.1节知识服务于道德
第2.2节窘困的求知欲
第2.3节法理批判
第2.4节经验的哲学
第2.5节取代自然化吗?
第3章通过主体性的客观性
第3.1节作为科学的哲学
第3.2节认识的革命
第3.3节显相自身就是真实的
第4章哲学的科学理论
第4.1节决定性的问题
第4.2节在科学的关联整体中
第4.3节此岸的超验性
第4.4节三种异议
第5章第一个过渡性结论:关于规划
第5.1节没有语言批判的哲学?
第5.2节世界主义的关切
第5.3节认识的尖峰漫步

第二部分只有人才需要数学
第6章直观的哲学
第6.1节反对轻视感性
第6.2节单纯的空间性与时间性
第6.3节两种优先性
第6.4节没有经验的感性
第7章先验几何学
第7.1节数学、元数学与形而上学
第7.2节数学包含先天综合吗?
第7.3节先验空间的不确定性
第8章第二个过渡性结论:感性与世界
第8.1节超越实在论选择的理念论
第8.2节只有人才需要数学
第8.3节面对坠崖危险的尖峰漫步

第三部分先验语法
第9章范畴
第9.1节一种新的逻辑
第9.2节纯概念
第9.3节判断表
第9.4节范畴表
第10章辩护
第10.1节证明的目标
第10.2节先验的自我意识
第10.3节附论:康德一笛卡尔
第10.4节在经验的界限内
第11章未完成的演绎
第11.1节第三种能力
第11.2节辅助性的判断力
第11.3节先验图型
第12章第三个过渡性的结论:知性与世界(一)
第12.1节基本概念
第12.2节三重真理
第12.3节对自然主义的批判

第四部分先验的自然规律
第13章数学化
第13.1节先验原理
第13.2节直观
第13.3节知觉
第14章物理学化
第14.1节实体:持存性
第14.2节因果性
第14.3节经验思维
第15章第四个过渡性结论:知性与世界(二)
第15.1节反对对于外在世界的怀疑
第15.2节自在之物
第15.3节没有数学就没有科学
第15.4节概率论能够取代因果性吗?

第五部分形而上学之后的形而上学
第16章建构性的解构
第16.1节重新评价辩证论
第16.2节三种错误推论
第16.3节幻相中的真理
第17章精神的批判哲学
第17.1节先验心理学
第17.2节幻想的物化
第17.3节论身心二元论
第17.4节备选的方案
第18章宇宙论的矛盾
第18.1节建构性的怀疑
第18.2节先验的解答
第18.3节论世界的开端与可分割性
第18.4节宇宙论的自由还是实践的自由?
第19章先验神学
第19.1节整全的范式转换
第19.2节新的上帝概念
第19.3节摧毁一切上帝的证明
第19.4节复活(普兰汀加)?
第20章第五个过渡性结论:理性与世界
第20.1节三条研究原则
第_20.2节令人惊异的批判的完成
第20.3节形而上学还是实证主义?

第六部分认识的普遍主义
第21章从理论理性到实践理性
第21.1节法律取代数学
第21.2节道德
第21.3‘节合理的希望
第22章体系与历史
第22.1节建筑术
第22.2节世界概念与学院概念
第22.3节哲学考古学
第23章康德的隐喻
第23.1节“分解物质”
第23.2节“内在的环环相扣的结构”
6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第23.3节“谎称新陆地”
第23.4节“倒塌了的大厦的废墟”
第23.5节“在真空中飞行”
第23.6节“诉讼取代战争”
第24章回顾与展望
第24.1节再先验化
第24.2节颠覆性的肯定
第24.3节超主体性
第24.4节一个认识与道德的世界共和国

附录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译后记
……
序言 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占据着毋庸置疑的重要地位。此后西方哲学的发展,不论是基本的走向,还是问题的提出,都与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它不仅成为后发的各派思想宗师们的“哲学母乳”,而且也是所有力图登入现代哲学堂奥之人的必由门径,并为人们思考和解决当今许多重大或疑难问题提供启发和籀导。也正因为如此,在其发表以来的二百多年时间里,《纯粹理性批判》一直是“学者们不断阐发的对象和原创哲学家们不尽的灵感源泉’’①。抛开诸如海德格尔“六经注我”式的解读不谈,二百多年来;把《纯粹理性批判》作为专门学问进行的“我注六经”式的疏解可谓汗牛充栋,并且代有新作,层出不穷。图宾根大学哲学系教授奥特弗里德赫费的这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现代哲学的基石》就是这些解读中最新的一种(赫费此书后所附参考文献可印证西方《纯粹理性批判》研究的规模)。
文摘 不是像在犹太一基督教传统中的、但也出现在柏拉图的《国家篇》(那里是作为phytourgos,即自然的创造者:X597)中的一个世界的创造者。、
在这种限制之下,甚至只能得出一种与观察到的合目的性相应的而非绝对的智慧与力量。由于一切经验都囿于有限之物中,自然神学的证明要么在自然神学的意义上是失败的,因为其仅仅是经验的前提无法切中神学的目的,即上帝;要么它试图通过第二和第三个论证的非经验的理由来克服经验的不充分性,但是这些理由是与已经被驳倒的宇宙论的和本体论的论证一致的。①
康德的结论是毁灭性的:上帝的存在既不能通过经验的论证、也不能通过纯粹概念的论证及其结合得到证明,因而建立在理论哲学基础上的神学要被放弃。然而“辩证论”并不认为神学是纯粹否定的结果。因为,它首先证明上帝理念是一个可以设想的甚至是一个必然的理性概念。其次,它恰好因此酝酿以道德规律为基础的神学(B 664)。最后,它还为“似乎”哲学“附录”中的上帝概念敞开了一个肯定的、对科学研究具有范导意义的任务。第19.4节复活(普兰汀加)?
康德对待本体论的论证是抱以蔑视的。然而像黑格尔、莫里斯·布龙德尔(Maurice Blondel)和保罗·蒂利希(Paul。Tillich)这样的哲学家与神学家、甚至是像阿尔文·普兰汀加(Alvin Plantinga,)这样的分析哲学家都认为它是有说服力的。然而,普兰汀加是从安瑟尔谟《宣讲》中的文本开始的,而康德涉及的是笛卡尔,估计是他的第五《沉思》。
后记 2003年“非典”危机过后,我来到了风景如画的德国小城图宾根。之所以把图宾根作为我那次德国访学的落脚点,不仅仅是因为这座“哲学家与诗人之城”曾经写就了许多类似于“图宾根三友”(黑格尔、谢林和荷尔德林)这样的传奇,而且还因为现在在此执教的赫费教授的学术专长正与我当时的研究课题和学术兴趣非常契合。赫费教授主掌图宾根大学哲学系政治哲学的教席,国内学界对他在政治哲学、道德哲学方面的研究也多有关注,除了《政治的正义性》(庞学铨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作为现代化之代价的道德》(邓安庆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已经有了中译本外,他近年来的另外两部力作的书名--《全球化时代的民主》(1999)与《经济公民·国家公民·世界公民》(2004)也已经赫然出现在出版广告上了。实际上,赫费教授不仅是实践哲学方面的专家,而且也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康德专家。初版于1983年的《康德--生平、著作与影响》至今已在德国重版了六次,几乎成了大学生的必读书,并被翻译成意大利。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