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页码:23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543651424/9787543651425 ·条形码:9787543651425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国信心:“改·革·开·放”与金融危机下的33张面孔 |
 |
|
 |
中国信心:“改·革·开·放”与金融危机下的33张面孔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页码:23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543651424/9787543651425
·条形码:978754365142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理性·建设性经济观察报书系
内容简介 《中国信心:“改·革·开·放”与金融危机下的33张面孔》是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一个小结。对于这些企业家、名人们在金融危机下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充满信心,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我们反对功利与伪善,但是也要警惕那些坚定有余而宽容不足、浪漫有余而理性不足的人。我们需要知识分子圣徒般的执著精神。面对强权,面对腐败,面对道德沦丧,面对成千上万受到伤害的孩子,知识分子岂可袖手无言?但我们也一直主张,在一个尚未成熟的多元结构社会中,知识分子应该学会更有建设性的表达技巧。建设一个负责任的现代化,不能简单地将对一部分人的爱转换成对另一部分人的恨,而应该在宽容的基础上,唤起全社会对现代文明的理解与信任。我们不能中断社会的联结,知识分子必须具备对话与妥协精神。
2008年过去了。这一年我们急于创造辉煌,急于应对挑战,急于战胜灾难,急于完成任务,每个人、每个机构都可以写出自己长长的“后忘书”。这一年又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对过去投入了太多的热情,但由于历史主体的缄默,我们对峥嵘岁月的回忆仅仅变成了一段怀旧的旅程。这一年我们面对着过去、面对着当下、背对着未来,就像是在倒着走进新的一年。现在我们又开始忙着对抗危机、刺激经济,充满了不安与躁动。我们行进的姿态,当然要调整过来,但是我们能不能就像李曙光教授所说的,在进入新的一年之前,让我们先停下来,从各自的角度反思一下我们所遭受的痛苦,反思一下我们已经得到的和期盼得到的东西?“中华民族或许能因为这一天、这一年而成熟许多、成长许多”,这样的话,绝对不是矫情。
1978年,我们的国家正是被巨大的困难逼迫着走上了一条新路。如今我们再次面临着诸多困难,如果我们善于思考,这些困难就可能是一个机会,就有可能像30年前一样倒逼出一种改革的合力,为我们的现代化进程带来新的机遇。如果这样,这一年就真的不会白白过去。
媒体推荐 “金融危机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场危机主要是由美国引起的,美国各界对此始料未及,中国也没有料到会这样。但是美国依旧是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我们共同的利益是稳定和进步,这个事实是没有变化的。”
——美国前国务卿 基辛格
“目前中国的投资对世界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要,对澳亚利亚就是这样,更关键的是它对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有很大影响力。通过G20这样的会议,中国可以和澳大利亚和美国这样的国家合作,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新的协同方案处理未来全球金融系统出现的问题。”
——澳大利亚总理 陆克文
“改革开放是广东的魂。广东靠改革开放起步,也靠改革开放起飞;靠改革开放赢得今天,也只能靠改革开放开创未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 汪洋
“只有先进的思想,才有先进的行动,才有一个地区先进的举动。历史上任何地区、任何国家但凡有大的进步,都源于思想的先进。这是一个普遍规律,概莫能外。最近看《大国崛起》,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崛起的过程,都伴随着思想解放的过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 薄熙来
编辑推荐 在《中国信心:“改·革·开·放”与金融危机下的33张面孔》中,你能找到一串熟悉的名字:韩寒、张艺谋、李连杰、史玉柱、李宁……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名字更多的是个符号,在日常的报纸、电视中司空见惯,他们被顽强地包裹在一个预先设计好的果壳中。
目录 上部
第1篇 改
汪洋:主政广东一年间
薄熙来:公共性事件中的重庆样本
陈云林:明月何曾是两乡
李曝光:这一年不要白白过去
吴君亮:政府预算公开化的民间动力
第2篇 革
艾未未:等一辆车老不来能不着急吗?
韩寒:喧嚣背后
罗永浩:每个人都可以立即开始改造世界
张艺谋:不是他,还能是谁?
李连杰:慈善缘于对生命的思考
侯小强:文学工厂的车间主任
第3篇 开
朱新礼:挥别“百年老店”
史玉柱:告别感伤的过去
唐骏:职业经理“第一人”
郁亮:万科的目标是跑赢大市
李宁:冠军归来
王传福:成本创新之王
第4篇 放
出租车司机:体验执政新思维
陈光标:符号的意义
孙春龙:我必须发出声音
王志:为官丽江
黄健翔:不如通往直前
下部
第5篇 应对全球金融风暴
芮成钢:经济民族主义危险且无知
我们需要前所未有的协调精神
进一步开放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我们会建立新格局
我们即将进入一个新时代
这将成史书上着重记载的一年
第6篇 中美携手共赢
中美30年:如何重寻黄金年代
中国崛起并非建立在美国衰退之上
改革开放是中国外交的强大基础
中美两国是天然盟友
构建更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
谈论“遏制”中国毫无意义
中国仍需要向日本学习
附录
……
序言 2008这一年足够漫长,甚至有些太漫长了。现在,这个改革开放开始后的第30个年份,已经落下自己沉重的帷幕。这帷幕本应是华丽的、斑斓的,在它后面的宽阔舞台上,本应呈现这个国家30年中最引人注目的庆典。但是,等到我们总结这一年的时候,却发现这是一个最难描述的、深不见底的年份。
当幕布刚刚揭开时,我们看到的是南方冻灾,损失历史罕见,上百万人无法回家。后来是四川地震,它对人们的冲击,随着死亡数字一点点加剧。镜头里的惨状触目惊心,万众一心的场景又让所有人为之感奋。而这种在大灾难中凝聚的悲壮情绪,又在8月的狂欢中得到了集体释放。
在一系列意外的冲击中,只有8月8日没有意外,奥运会隆重举行。此前7年,我们一直在为这个“百年梦想”做着浩繁的准备。这个日期曾经充满了无比的魅力甚至魔力,它几乎可以影响外交政策与经济形势。在这个日期面前,此前发生的那些灾难,只不过是前进道路上的挫折与坎坷,只是对我们的自信与能力的考验。
随着这一神圣仪式的完成,中国社会的复原能力也得到了惊人的展现。而一些走出北京机场的外国人,似乎穿越了另一个世界的入口。对他们来说,这个国家是一座地地道道的迷宫,令人目眩和困惑。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国家无穷的活力。
文摘 第1篇 改
汪洋:主政广东一年间言咏/文
1991年,汪洋以市长身份在安徽铜陵推动了一场思想解放大讨论。次年,37岁的他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副省长;2005年调任重庆市委书记,在全国率先推动城乡统筹试验区建设……汪洋的从政之路,一直显示出敢为人先的鲜明特色。
2008年,汪洋的舞台在广东。这一年他53岁,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
从上任伊始高调拉开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帷幕,到在经济滑坡的阴影下“不把保增长和促转型对立”,汪洋一如既往地保持了果敢而强势的从政风格。
南下
2007年12月,时任重庆市委书记的汪洋南下广东,出任省委书记。
12月1日,在大会上,甫一到任的汪洋说:“改革开放是广东的魂。广东靠改革开放起步,也靠改革开放起飞;靠改革开放赢得今天,也只能靠改革开放开创未来。”他表示,广东要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首先必须走在思想解放的前列,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
这是汪洋在广东第一次提及思想解放。
之后,他请广东省委牵头,在全省开展一次解放思想的学习讨论活动。12月25日,在中共广东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汪洋再次谈及思想解放。
汪洋称,面对土地制约、技术瓶颈、结构难题,再不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用改革创新来解决这些问题,广东排头兵的位置将难以再保。
这并非汪洋从政生涯中第一次发出如此号召。17年前,时任铜陵市长的他以龚声为名在《铜陵日报》发表题为《醒来,铜陵!》的文章,引起强烈的反响,一场有关思想解放大讨论的序幕被轰轰烈烈拉开。同时,以住房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汪洋推出一系列包括用工制度、干部管理、机构设置等在内的改革措施,铜陵一时沸腾。
而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
近年来,一些否认改革的论调不断浮现,认为市场化改革过大于功。
主流声音则呼吁把改革继续深化下去。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召开,报告中明确提出“继续解放思想”,相当于在最高政策层面上指明了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汪洋在广东高调开展解放思想运动,自然引起舆论的关注和期待:这“不仅仅是一次地方性政治事件”,一时之间,大江南北,“解放思想”成了新的政治流行语。
南方的报纸纷纷发表系列文章,力挺新一轮解放思想运动。国务院前副总理田纪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等也都在这一时期撰文回忆当年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支持广东“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
解放
汪洋南下掀起思想解放的潮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