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页码:273 页 ·出版日期:2000年02月 ·ISBN:7207046189 ·条形码:978720704618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清心菩提行:禅宗故事 |
 |
|
 |
清心菩提行:禅宗故事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页码:273 页
·出版日期:2000年02月
·ISBN:7207046189
·条形码:978720704618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人们不可能走进历史而只能走近历史,我们无法构建历史的时空,当然也就不会重构一个古典时代。彻底说来,无论我们怎样客观、怎样努力,都无法重现古人的精神。不过,这并不是说我们与古人就不能沟通]、不能交流,我们只能尽可能的缩短与古人的精神距离,在现实的土壤上去审视古典、审视历史,从而获得心灵的感动与启示。因此,《走近古典》这样的题目就是切实的、平易的。让我们共同在这里汲取古人的精神吧!
古典究竟是先贤留给后人的圣训,还是一种启示未来的文化精神?我们宁愿相信后者。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总是有一种矛盾的心情,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推动,物质世界的演进给人以五光十色、日新月异的感觉;而另一方面我们有诧异于精神演进的缓慢,古代先贤追思的问题依然困扰着我们,古代思想家达到的精神高度并不是可以随意逾越的。本书收录的家训思想著作,有两千余年的历史,翻阅这些著作,我们都有新的感受、新的升华。“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无”曰:“上至诸佛,下至蝼蚁,皆有佛性,狗子为什么却无?”师曰:“为伊有业识在。”……走近古典不仅仅是时间上的接近,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沟通。先贤圣哲们的语录,对于我们不应是居高临下的训话,而应是平易亲切的交流与对话,就让我们以一种朋友的心态与圣贤对话吧!
媒体推荐 书评
人们不可能走进历史而只能走近历史,我们无法构建历史的时空,当然也就不会重构一个古典时代。彻底说来,无论我们怎样客观、怎样努力,都无法重现古人的精神。不过,这并不是说我们与古人就不能沟通、不能交流,我们只能尽可能地缩短与古人的精神距离,在现实的土壤上去审视古典、审视历史,从而获得心灵的感动与启示。因此,《走近古典》这样的题目本身就是切实的、平易的。
古典究竟是先贤留给后人的圣训,还是一种启示未来的文化精神,我宁愿相信后者。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总有一种矛盾的心情,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推动,物质世界的演进给人以五光十色、日新月异的感觉;而另一方面我们又诧异于精神世界演进的缓慢,古代先贤追思的问题依然困扰着我们,古代思想家达到的精神高度并不是可以随意逾越的。本丛书收录的孔孟、老庄、家训、禅宗等思想著作,都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而每一次翻阅这些著作,我们都有新的感受、新的升华。仿佛那些古代思想家们并不是在谈论一个古老的话题,而是在就一个现实的问题与我们交流。那些元气淋淳、自然酣畅的古典文化精神,应该成为我们的力量源泉。
走近古典不仅仅是时间上的接近,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沟通。先贤圣哲们的语录,对于我们不应是居高临下的训话,而应是平易亲切的交流与对话,我们当以一种朋友式的心态与圣贤对话,而不是匍匐于先人们的脚下只会唯唯诺诺,先哲们与我们一样是面对生活、面对生存、面对发展来提出自己的理想主张的。把陌生的东西神化是我们民族的心灵弱点,而神化是理解古典精神的障碍。
本丛书的几位作者是以一种对话式的方式、以朋友的姿态走近古典的,对于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是尊崇的,因此他们像学生一样去询问老师,但他们也绝不神话对方,求教之余也不乏朋友式的质疑问难。一种活泼亲切的东西正在新一代人中长成。
在学术界,我们这批人还常常被称为青年学者,看到他们的著作,我知道我们已经不年轻了。
傅道彬
1999年8月 于哈尔滨
编辑推荐 人们不可能走进历史而只能走近历史,我们无法构建历史的时空,当然也就不会重构一个古典时代。彻底说来,无论我们怎样客观、怎样努力,都无法重现古人的精神。不过,这并不是说我们与古人就不能沟通]、不能交流,我们只能尽可能的缩短与古人的精神距离,在现实的土壤上去审视古典、审视历史,从而获得心灵的感动与启示。因此,《走近古典》这样的题目就是切实的、平易的。让我们共同在这里汲取古人的精神吧!
目录 序 言
第一章灵山微笑
——禅的缘起与流传
第二章风动还是幡动
——禅意里的心灵
第三章 一念之间
……
文摘 书摘
而觉悟之后,则等于飞到了这一层遮蔽的上面,超越了是与不是、有与没有的框架,只见辽阔的心空一片清净,无我、无物、无一切众生,甚而至于无佛、无佛性。那时候,你的心虽然是空落落的,却会更加圆满,更加的轻松自在,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书摘1
21.虚空的体验
九峰道虔禅师尝为石霜侍者,洎霜归寂,众请首座继住持。师白众曰:“须明得先师意,始可。”座曰:“先师有甚么意?”师曰:“先师道:‘休去,歇去,冷湫湫地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其余则不问,如何是一条白练去?”座曰:“这个只是明一色边事。”(《五灯会元》卷二)
[译文]
九峰道虔禅师曾是石霜禅师的侍者,等石霜圆寂。众人请第一座继任住持。道虔对众人说:“必须了解先师话意。才可当继承人。”首座问:“先师有什么意?”道虔说:“先师曾讲过,止息一切言语知解,也无有心灵妄动。回到冷冰冰的无生命界,一念超越万劫,仿佛寒灰枯木,仿佛深山古庙中那久无香火的香炉,仿佛一条腾空而起的白练。其余的我都不问,如何是‘一条白练’?”第一座说:“这个只是明一色边事(离开了绝对空境)。”
[评析]
就像回到了生命诞生之前的茫茫太虚,没有任何干扰,没有一丝杂念,没有任何界限分别,万物与人同样沉人一种麻木不仁的境界,但这并非单纯的死寂灰暗,而是万物在隐去的同时更加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22.禅师的天地
“天地无物也,物我无物也。虽无物也,而未尝无物也。如此,则圣人如影,百姓如梦,孰为死生哉?”(《五灯会元》卷二)
[译文]
“天地之间本无一物,物,我也都不是实有。虽无一物存在,却未尝没有各种各样的事物。作如是观,则圣人如影子,百姓如梦,哪里有生死呢!”
[评析]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绕口令一样的名词里面蕴藏着天地玄机。宇宙森罗万象,各呈姿态,其本来无非是空;而空又是以千姿百态的万物形象呈现出来的,无非是色。所以,在见物物不同的同时,亦见其空的本质,则不会执著于物;见其绝对空无的同时,亦见其有物物不同,才会更加领悟存在的奇妙。
禅的眼光超越万有,达到空无,却又不离万有,以此关照人生似一台戏,似一场梦,似清晨阳光下的露珠,似空中划过的一道闪电……
23.此身从何而来,向何处去
有近臣问曰:“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