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汪曾祺经典散文选

2010-02-01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页码:34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7504359605 ·条形码:9787504359605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汪曾祺经典散文选 去商家看看
汪曾祺经典散文选 去商家看看

 汪曾祺经典散文选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页码:34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7504359605
·条形码:978750435960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汪曾祺经典散文选》是汪曾祺的经典散文选集。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兼擅书画,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曾在《北京文艺》、北京京剧院工作。汪曾祺了不起的成就在于悟性与境界以及风格魅力,或者说,他对于生活、对于人、对于趣味、对于美,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能够生动地表达出来。在这个意义上,他更接近于诗人的气质,同时又是一个爱玩、贪玩、会玩、有童心、真诚、善良的才子。
作者简介 曹鹏,文学批评家、美术评论家、画家,著名学者、报人,出版有《大师谈艺录》一二、《马桥词典绘画点评本》、《闲闲堂茶话》等二十余种著作,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兼任河北大学媒介经济研究所所长以及多所大学教授。
编辑推荐 《汪曾祺经典散文选》是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引言
欣赏汪曾祺的九个角度
文学编
自报家门
沈从文的寂寞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老舍先生
赵树理同志二三事
哲人其萎——悼端木蕻良同志
西窗雨
万寿宫丁丁响
林斤澜!哈哈哈哈

书画编
看画
谈谈风俗画
自得其乐
写字
致朱德熙之

西南联合大学编
七载云烟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新校舍
跑警报
金岳霖先生

云南昆明编
翠湖心影
昆明的雨
泡茶馆
白马庙
观音寺
滇南草木状

戏曲编
马·谭·张·裘·赵——漫谈他们的
演唱艺术
川剧

美食编
吃食和文学
故乡的食物
宋朝人的吃喝
五味
昆明的吃食
昆明菜
栗子
马铃薯
萝卜
故乡的野菜
四方食事
鱼我所欲也
豆腐
豆汁儿
面茶
贴秋膘
葵·薤
冬天
致朱德熙之二
致朱德熙之三
寻常茶话

花木果蔬编
果园杂记
草木春秋

关于葡萄
夏天
淡淡秋光
花园

家乡与南菁中学编
我的家乡
我的家
我的祖父祖母
我的父亲
我的小学
我的初中
一辈古人
文游台

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编
国子监
钓鱼台
午门忆旧
玉渊潭的传说
随遇而安
坝上
沽源
多年父子成兄弟

附录
才子:一种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由关于汪曾祺的两本书引发的话题
……
文摘 我的家庭是一个旧式的地主家庭。房屋、家具、习俗,都很旧。整所住宅,只有一处叫做“花厅”的三大间是明亮的,因为朝南的一溜大窗户是安玻璃的。其余的屋子的窗格上都糊的是白纸。一直到我读高中时,晚上有的屋里点的还是豆油灯。这在全城(除了乡下)大概找不出几家。
我的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拔贡”,这是略高于“秀才”的功名。据说要八股文写得特别好,才能被选为“拔贡”。他有相当多的田产,大概有两三千亩田,还开着两家药店,一家布店,但是生活却很俭省。他爱喝一点酒,下酒菜不过是一个咸鸭蛋,而且一个咸鸭蛋能喝两顿酒。喝了酒有时就一个人在屋里大声背唐诗。他同时又是一个免费为人医治眼疾的眼科医生,我们家看眼科是祖传的。在孙辈里他比较喜欢我,他让我闻他的鼻烟。有一回我不停地打嗝,他忽然把我叫到跟前,问我他吩咐我做的事做好了没有。我想了半天,他吩咐过我做什么事呀?我使劲地想,他哈哈大笑:“嗝不打了吧!”他说这是治打嗝的最好的办法。他教过我读《论语》,还教我写过初步的八股文,说如果在清朝,我完全可以中一个秀才(那年我才十三岁)。他赏给我一块紫色的端砚,好几本很名贵的原拓本字帖。一个封建家庭的祖父对于孙子的偏爱,也仅能表现到这个程度。
我的生母姓杨。杨家是本县的大族。在我三岁时,她就死去了。她得的是肺病,早就一个人住在一间偏屋里,和家人隔离了。她不让人把我抱去见她,因此我对她全无印象。我只能从她的遗像(据说画得很像)上知道她是什么样子,另外我从父亲的画室里翻出一摞她生前写的大楷,字写得很清秀,由此我知道我的母亲是读过书的。她嫁给我父亲后还能每天写一张大字,可见她还过着一种闺秀式的生活,不为柴米操心。
我父亲是我所知道的一个最聪明的人,多才多艺。他不但金石书画皆通,而且是一个擅长单杠的体操运动员,一名足球健将,他还练过中国的武术。他有一间画室,为了用色准确,裱糊得“四白落地”。他后半生不常作画,以“懒”出名。他的画室里堆积了很多求画人送来的宣纸,上面都贴了一个红签:“敬求法绘,赐呼××”。我的继母有时提醒:“这几张纸,你该给人家画画了。”父亲看看红签,说:“这人已经死了。”、每逢春秋佳日,天气晴和,他就打开画室作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