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页码:265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119042130 ·条形码:978711904213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内蒙古:马背上的民族(中) |
 |
|
 |
内蒙古:马背上的民族(中)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页码:265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119042130
·条形码:978711904213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全景中国
内容简介 蒙古族的古代史,是一部奔驰在马背上的历史,也是征服与建树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成吉思汗是最令人瞩目的英雄。他和他的子孙骑在马背上,以其坚韧、勇敢而又豪放的笔调,书写了一个多世纪的光辉篇章,成为蒙古人永远的骄傲。
今天的蒙古人,走下了马背,但他们以比草原上最快的骏马还快千百倍的速度在发展;今天的蒙古人,没有了成吉思汗那样响亮的声誉,但他们用聪明与智慧创造出了成吉思汗想象不到的业绩。今天的蒙古人,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为子孙后代所作的贡献,都在蒙古人的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他们已经远远超越了成吉思汗。
对于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如果进行掠影式的了解并不难,但要全方位深入了解中国,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在这方面,“全景中国”系列丛书希望能给读者,尤其是外国读者提供帮助。这套系列丛书的突出特点,是以省、市、区为单元,编辑出版若干册,每册独立成书,从不同的角度,文图并茂,介绍各地最具特色的看点。读者通过这些看点了解当地真实鲜活的日常生活、多彩的社会面貌、发展中的经济状况,以及相关的信息资讯等。
媒体推荐 书评
对于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如果进行掠影式的了解并不难,但要全方位深入了解中国,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在这方面,“全景中国”系列丛书希望能给读者,尤其是外国读者提供帮助。这套系列丛书的突出特点,是以省、市、区为单元,编辑出版若干册,每册独立成书,从不同的角度,文图并茂,介绍各地最具特色的看点。读者通过这些看点了解当地真实鲜活的日常生活、多彩的社会面貌、发展中的经济状况,以及相关的信息资讯等。
编辑推荐 蒙古族的古代史,是一部奔驰在马背上的历史,也是征服与建树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成吉思汗是最令人瞩目的英雄。他和他的子孙骑在马背上,以其坚韧、勇敢而又豪放的笔调,书写了一个多世纪的光辉篇章,成为蒙古人永远的骄傲。
今天的蒙古人,走下了马背,但他们以比草原上最快的骏马还快千百倍的速度在发展;今天的蒙古人,没有了成吉思汗那样响亮的声誉,但他们用聪明与智慧创造出了成吉思汗想象不到的业绩。今天的蒙古人,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为子孙后代所作的贡献,都在蒙古人的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他们已经远远超越了成吉思汗。
对于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如果进行掠影式的了解并不难,但要全方位深入了解中国,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在这方面,“全景中国”系列丛书希望能给读者,尤其是外国读者提供帮助。这套系列丛书的突出特点,是以省、市、区为单元,编辑出版若干册,每册独立成书,从不同的角度,文图并茂,介绍各地最具特色的看点。读者通过这些看点了解当地真实鲜活的日常生活、多彩的社会面貌、发展中的经济状况,以及相关的信息资讯等。
目录 古代篇
从远古走来的蒙古人
追寻蒙古先人的足迹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的继承者们
从草原走进城市
……
文摘 书摘
成吉思汗石又名黎明哥石。蒙古人以精于骑射著称,成吉思汗之侄移相
哥(约1192—1267年)则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于成吉思汗十九年(1224年)创造
了一箭射出335庹(成年男子两臂平伸间的距离为“庹”,约为1.7米,335庹
约为569米)的记录,因而甚得成吉思汗器重,并降旨刻石立碑以志纪念。公
元十九世纪初叶,俄罗斯考古学者在今中俄界河——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
古纳河西岸的俄罗斯吉尔吉拉古城(又称移相哥宫殿),发现了记录移相哥远
射之事的石碑,碑文为回鹘蒙古文,汉译为:“成吉思汗讨掳萨尔塔兀拉人
还师,大蒙古国全体那颜聚会于不哈只忽之际,移相哥射,矢中三百三十五
庹远。”因碑文以成吉思汗起首,故称之为“成吉思汗石”。它是现存时代
最早的回鹘蒙古文碑,在国际学术界极为著名,现存干彼得堡美术博物馆。
碑中所记“萨尔塔兀拉人”,即是中亚古国花刺子模,蒙古人称之为“
萨尔塔兀拉百姓”。1219年,成吉思汗为报复花剌子模人杀掠蒙古商人之事
,率20万众西征,移相哥从行,经5年血战,灭花剌子模国,于1224年班师
。大军行至蒙古国西境不哈速只忽(碑文为“不哈只忽”),成吉思汗降旨设
置大金帐,举行了大聚会及大宴,并且举行由蒙古全体那颜(贵族)参加的射
箭比赛,移相哥在大赛中创下矢中335庹的记录,并获得成吉思汗降旨刻碑
的殊荣。
P30-31
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