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页码:336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543835975 ·条形码:978754383597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晚明小品与现代散文 |
 |
|
 |
晚明小品与现代散文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页码:336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543835975
·条形码:978754383597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共六章,可分为“综合论”与“作家论”两大类型,即综合研究了晚明小品与现代白话小品、晚明文人精神状态与现代文人精神状态的异同,又分别研究了周作人、胡适、林语堂、鲁迅等现代散文作家跟晚明小品作家的关系。
媒体推荐 序
周荷初先生,是一位有曲折而奇特经历的人。他的《晚明小品与现代散文》,是一本用力甚勤而颇有创见的学术著作。
荷初先生的父亲周艾从老先生,本是一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1957年在《湖南日报》工作时被错误地划为右派。荷初受到连累,1963年,只有17岁就下放到边远的零陵地区农村劳动。直到1976年“四人帮”垮台之后,才被招到湘潭大学的零陵分校做锅炉工。湘大零陵分校解散后,他到零陵地区教师进修学院继续当工人。1980年,学院上古典文学课缺乏教师,荷初先生自告奋勇地说:“让我试试。”他试教的课文是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课堂效果相
当好。教育部门领导和同事们发现了他的知识和才能,于是转为专业教师。这时他已经34岁了。他珍惜来之不易的机遇,刻苦进修,刻苦自学,锲而不舍,终于取得了专科文凭,取得了本科文凭,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评了高级职称,还担任长沙大学人文系的副主任。这种经历不曲折而奇特吗?荷初先生在逆境中不是沉沦颓唐,而是奋发自强、努力拼搏,这是叫人钦佩的。
我从2001年到长沙大学人文系兼职,凡是与周荷初老师见面的时候,不是看到他为人文系的各项工作而忙碌,就是看到他辛辛苦苦地伏案写作,桌子上堆满各种参考资料。原来他是在研究晚明小品与现代散文。经过连续几年的努力,先后发表了10多篇关于这个专题的论文,而且都颇有独到的见解。其中像《周作人与晚明文学思潮》(载《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6期)、《胡适与公安派的文学史观比较论》(载《鲁迅研究月刊》2003年第l期)等,都颇有学术分量。积土成山,集腋成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终于结晶出了这本厚重的《晚明小品与现代散文》。《晚明小品与现代散文》全书共6章,可以分为“综合论”与“作家论”两大类型,既综合研究了晚明小品与现代白话小品、晚明文人精神形态与现代文人精神形态的异同,又分别研究了周作人、胡适、林语堂、废名以及鲁迅、俞平伯、施蛰存、阿英、郁达夫等现代散文作家跟晚明小品作家的关系。
晚明小品是冲破明王朝前期文化专制主义的产物。在王阳明学说的影响下,以袁宏道、江盈科为首的公安派,高唱“独抒性灵”;继之而起但主张大同小异的有以钟惺、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还有王思任、张岱等著名作家。他们在小品文创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古代散文别开了生面。现代散文是受到五四运动洗礼的新散文,反对封建与愚昧,呼唤民主与科学,而且抛弃文言文,使用白话文作为新的文学语言。故晚明小品与现代散文,既在精神上有相通之处,影响了现代散文的理论与创作;又存在时代形成的本质差异。所以,研究晚明小品及其与现代散文的关系是颇有意义的。
当然,研究晚明小品与现代散文关系的著作早已有之,但是,周荷初先生的《晚明小品与现代散文》却颇有自己的创见。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认为五四文学与晚明文学有精神联系,并认为现代的散文小品肇始于明朝的公安、竟陵两派。此后,推崇晚明小品或研究晚明小品与现代散文关系的论著也很多。周荷初先生认为:虽然周作人等的研究很有意义,能够看到不同时代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民族文学变革的历史渊源;但是,他们往往忽视了现代散文与晚明小品的本质差异,而如果忽视这种差异,那就会削弱五四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现代意义。所以,他写作这本专著,着重研究现代散文与晚明小品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精神内涵和审美倾向,深入全面地探讨两者在理论方面和创作方面的接近点与差异点.既从人类生命意义的普遍要求的角度探讨两者异代同声的感应,又从文化底蕴与创作风格的角度辨析两者的不同素质与形态。我们且举本书中研究胡适与晚明小品的关系为例。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说:“假如从现代胡适之先生的主张里减去他所受的西洋的影响,科学、哲学、文学以及思想各方面的,那便是公安派的思想和主张了。”林语堂《论文》说:“三袁兄弟之排斥仿占文辞,与胡适之文学革命所言,正如出一辙。”周荷初先生在本书中批评了周作人等权威的意见,明确指出:胡适很少提到公安派,提到时也评价不高。这是因为胡适将文学形态的时代变革首先落实到时代语言的质变上,“他为五四新文学寻找历史传统和依据时,并未像周作人那样将公安、竞陵派视为其源头,而是将五四新文学与明清小说、元代戏剧乃至宋代的禅门语录等古代白话文学衔接起来。”而且,这批评是有理有据的,举出了铁的例证。胡适在《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集·导言》中就说:“拿《水浒传》、《金瓶梅》来比当时的正统文学,当然不但何、李的假古董不值得一笑,就是公安、竟陵也都成了扭扭捏捏的小家数
了。”可贵的是,周荷初先生又不以批评权威而沾沾自喜,而是承认周作人、林语堂的说法有合理性,承认胡适与公安派有相通之处。他说:“胡适尽管对公安派的诗文创作不满意,但对他们所倡导的文学因时而变的主张,却是赞同的,这使我们看到了两者间的一脉相通。”
总之,《晚明小品与现代散文》是一本用力甚勤而颇有创见的学术著作。以详尽地占有材料为基础,广泛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对晚明小品与现代散文的关系进行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评价,这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特色。
陈蒲清
目录 序
绪论
第一章 晚明小品与现代小品
第一节 文体特征的文化透视
第二节 现代视野中的文体生成与演变
第三节 30年代流行的晚明小品选集
……
文摘 书摘
诗话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特有形式,凡品评作家作品,记录文坛轶事或探流源、理变通,其形态如同随笔、札记,我们将其纳入小品也合乎文体规范。从古代诗话来看,一般认为肇始者是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但它是以记事为主,文体形态比较松散随意,基本上形成一种笔记体的格局。明代由于小品文的兴盛,诗话写作在形态上也受到影响,如明代瞿佑《归田诗话》、杨慎《升庵诗话》、谢榛《四溟诗话》、徐祯卿的《谈艺录》、胡应麟的《诗薮》等,都是随感录的体式,不妨归人小品文的领域。这类近于随笔式的文体,已由侧重记载诗人轶事转移到对诗学及其文本的评点,往往抓住一个核心问题,说人论文,坦露性灵,娓娓道来,于不经意处暗含着点拨、评价,于亲切平易中闪烁着智慧的灵光..如江盈科的《闺秀诗评》,皆先叙诗人小传及轶事,再选诗,然后评论。如开篇的“崔氏”条云:“崔氏,校书,庐象妻,有词翰。结缡之后,以校书年暮微嫌。庐请赋诗,立成一绝:‘不怨庐郎年纪大,不恕庐郎官职卑。自怨妾身生较晚,不及庐郎年少时。’评云:心中不惬事,徐以一语自解,其妙入神,归于无怨。”其对作品的品赏中流露出作者性灵的感悟,虽出语平实,却充满生活情趣。此
外,竟陵钟、谭选编的《诗归》,也是选诗中央杂评论,阐述生动简炼,即事见理,不乏个性风采。李日华的《恬致堂诗话》,也是以随笔小品的形式介入评论,随和自然,诚恳风趣,于平实畅达中流溢出性灵与真情。
钟惺、谭元春遴选的《诗归》,据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所云,曾经“盛行于世,承学之士,家置一编,奉之如尼丘之删定”。这说明这部诗评的影响在当时很大。《诗归》名日诗歌选本,因前有序言,中有评点,也可视为一部诗话,其中多是鉴赏式的批评文字,比较重视读者的主观情意对作品的介入,重视对作品艺术技巧的细致分析,通过细读本文,来显现评选者的慧眼灵心。《诗归》可谓评选双工,细致深入,从字到句,从序到诗,丝丝人扣,虽以艺术鉴赏为主,也不偏废思想意义的发掘,审音析义,辨章体例,颇多创见。比如宋之问的《别之望后独宿蓝田山庄》:“愁至愿甘寝,其如乡梦何?”《渡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杜甫《述怀》:“自奇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友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以上3首诗皆表达了思念故乡亲人的般切以及将要见到时的恐惧矛盾心理。钟惺评日:“客中作乡梦,得家书,警出无奈,亦是自遣一端。此则欲寝而畏乡梦,深一层矣。”“实历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