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法兰西思想评论(第4卷)

2010-02-01 
基本信息·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页码:34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60841384/9787560841380 ·条形码:9787560841380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法兰西思想评论(第4卷) 去商家看看
法兰西思想评论(第4卷) 去商家看看

 法兰西思想评论(第4卷)


基本信息·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页码:34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60841384/9787560841380
·条形码:978756084138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同济·欧洲文化丛书,法兰西文化系列

内容简介 《法兰西思想评论(第4卷)》内容简介:第4卷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法国当代女性主义思想,选择了国内外相关方面的论文20余篇。法国当代女性主义是西方当代社会文化思潮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其理论创造已经深刻地影响到整个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在这一流派中,我们尤其选择了克里斯蒂娃和波伏娃等具有世界水平的思想家的论文。
作者简介 高宣扬,同济大学特聘华裔法籍专家,欧洲文化研究院院长兼法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1957-196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1965-197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1978-1979年任香港天地图书公司主编,1979-1983年在巴黎第一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并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主持巴黎国际哲学研究院中国哲学研讨会并随后任教于巴黎第十大学、台湾东吴大学。2002-2004年又先后应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邀请讲授当代法国哲学。从事哲学和社会学教学研究50多年来,主编《人文科学丛书》55部、《西方文化丛书》60部、《研究与批判丛书》12部、《同济·法兰西文化丛书》12部及《当代艺术丛书》6部。著有《当代法国哲学导论》(两卷本)、《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两卷本)、《德国哲学通史》(三卷本)、《当代社会理论》(两卷本)、《后现代论》、《鲁曼社会系统理论》、《福柯生存美学》、《流行文化社会学》、《布迪厄的社会理论》、《利科的反思诠释学》、《罗素哲学概论》、《萨特的密码》、《德国哲学的发展》、《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导引》、《哲学人类学》、《弗洛伊德传》、《萨特传》、《罗素传》、《毕加索传》及《论后现代艺术的不确定性》等30多部专著。
编辑推荐 《法兰西思想评论(第4卷)》:克里斯蒂娃:当代女性主义的典范
一个欧洲女人在中国
女性时间及女权主义的未来
露丝·伊利嘉瑞:性差异的女性哲学
目录
总序
导论 克里斯蒂娃:当代女性主义的典范
上篇 克里斯蒂娃与女性主义
第一部分 克里斯蒂娃文选
一个欧洲女人在中国
性,谎言和真相
一个女人

第二部分 关于克里斯蒂娃的评论
语言和女性的空间: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和露丝·伊利嘉瑞
女性时间及女权主义的未来
意指的身体
拉康后精神分析理论与克里斯蒂娃的诗学话语
异质之女性——克里斯蒂娃的女性主义哲学探究
克里斯蒂娃的自恋新诠释及文学隐喻
论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论
从诗学革命到女性政治——西方学界关于克里斯蒂娃思想研究述评
异质性与双性气质——从西蒙·波伏娃到朱丽娅·克里斯蒂娃

下篇 女性主义一般理论及其他
政治哲学中的女性主义:女性的差异
认识论中的女性主义:排除和客体化
免费的礼物抑或强用的喻体?——德里达在《双重阶段》中对处女膜的运用
露丝·伊利嘉瑞:性差异的女性哲学
“他者”和“绝对他者”——西蒙·波伏娃“他者”概念之辨析
波伏娃和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欧洲女性主义艺术探源
《她》对当代女性的构建——以《世界时装之苑——ELLE》为个案
……
序言 法国现代派文学的创始人和后现代思想的启蒙者波德莱尔,在评论雨果的《悲惨世界》时说,作为世界级的伟大作家,他具有诗人般的才华,兼备思想家的深刻洞见,又不愧为最体贴民情的慈善家。正因为这样,雨果才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能力,将一切几乎不可能表达的事物表现和塑造成为与诗歌美同具感染力的世界,不断地从真实中分离出崇高,又从崇高中分离出真实,把这个富有魅力、又充满邪恶的神秘世界,同悲喜剧并存的人生,有机地旋转在同一个舞台上,启发世人用心地学会生活的艺术。
其实,在法国的文化史上,法兰西民族开始创立自己的语言,逐步从罗马帝国独立以后,在各个历史时期内,总是大师辈出,他们像雨果那样,既有作家的创造能力,又有诗人般的才华和哲学家的敏锐思想;而到了20世纪,当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危机异常尖锐、人类创造灵感惨遭厄运的时候,正是当代的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诗人们,很突出地以其惊人的创造生命力,独领风骚,将20世纪谱写出富有思想性、可与任何伟大时代相媲美的历史乐章。
文摘 插图:


三、从精神分析出发探索人的基本性质
克里斯蒂娃对于女性的精神分析学研究,主要受到了两方面的影响。第一方面是法国整个思想界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所形成的精神分析学研究与创造的热潮;第二方面是克里斯蒂娃本人在精神分析学研究中的独创性以及她对女性精神心理生活特征的重要发现。
结合克里斯蒂娃本人从60年代中期移居法国进行思想研究的特殊经历,我们可以发现:克里斯蒂娃在法国进行思想研究的最初十年主要是在法国特殊的精神分析学研究氛围中进行的。她从60年代中期开始,始终追随拉康和罗兰·巴特,并在这两位大师的精神分析思想的熏陶和启发下,逐步走上深入研究女性精神心理的学术道路。
其实,拉康和罗兰·巴特的精神分析研究成果是相互渗透的。这两位精神分析大师的思想特点,就在于极端重视语言与精神心理活动的密切关系,并以新型的象征论和符号论彻底脱离深受传统二元对立模式影响的古典语言学。当然,他们两者又依据自身的研究基础和志趣,在精神分析方面做出了不同的贡献。克里斯蒂娃善于把握两者的共同点与差异点,并根据她个人对思想文化的研究以及对女性精神心理的特殊发现,逐渐地形成自身的精神分析研究的风格及理论。
克里斯蒂娃在2007年出版的《对信仰的难以想象的渴望》(Cet fncroyable besoin de croire)一书中指出:人的最主要特点是具有一种能够在行动中思想的能力,也就是善于在现实的生存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理智智慧。她说:“重要的问题是,思想的主体总是最大限度地把他的思想同他‘在世生存’中所遇到的一切联系在一起,并由此将思想中的主体生命内外的一切因素都连贯起来,在人的生命运动中相互发生作用,进~步促进人本身的生命创造运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