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的生活
基本信息·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27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7224084689/9787224084689 ·条形码:9787224084689 ·版本:第1版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佛家的生活 |
 |
|
 |
佛家的生活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27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7224084689/9787224084689
·条形码:978722408468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洪丕谟精品集
·图书品牌:北京博闻春秋
内容简介 洪丕谟先生精研佛教文化并不仅仅停留在书本层面,作为居士,他对佛门的生活细节也一样如数家珍。《佛家的生活》(原名《佛教生活风情》)以清简恬淡的笔调。围绕佛门相关的组织沿革、佛事功课、衣食住行、节日礼俗等娓娓道来,笔触所及。细致生动如亲历亲证。尤其在动荡的年代,佛家弟子不为外界纷扰所动,依然固守着平静、安详。如果说佛教生活有一种“风情”。这种。风情”就是或安宁、或动荡的日子带给人的平和从容的心境。它如一首诗、一幅画。余味淡淡,经久不去。
作者简介 洪丕谟(1940-2005),浙江宁波人,被学术界誉为“奇人”、“江南才子”、“上海滩上一枝笔”,曾任华东政法学院文学院文学与法研究所所长、华东政法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届学术委员、上海市大学书法教育协会会长、香港中医专业学院客座教授。他还是一位勤奋的多产作家,一生创作撰写了百余部、2000万字文史方面的著作。
媒体推荐 苦学年来未有涯,青灯黄卷月笼纱。诗文书画兼医学,千载学林一奇葩。
——赵朴初诗赞洪丕谟
目录 引言
上编 佛教宇宙观、人生观及其他
佛教的宇宙观
佛教的人生观
僧尼资格的取得和平时的修持
中编 佛教生活风情和习俗
寺院人事制度和五众弟子
旱课、晚课和佛事
坐禅与参禅
佛教徒的学习生活
佛弟子生活中的护生文明之举
素食和过午不食
僧尼日常生活习俗和礼仪
出家人的经济账
出家人和诗、书、画
情爱,僧尼生活的禁区
医僧的行医生涯
出家人和法律
你知道羯磨和忏悔吗?
佛教徒的临终和丧葬
佛教的节日
在家佛弟子的修持
下编 僧尼生活天地
以庙为家的佛寺布局
四大名山、八宗祖庭及其他
庄严肃穆的佛像王国
寺庙陈设和法器
佛典总汇《大藏经》
附录一 明畅法师传略
附录二 洪丕谟创作年谱
……
序言 丕谟从1982年1月《历代题画诗选注》处女作出版以来,才思喷涌,在此后的23年里,竞一鼓作气出版了120多种著作,其中书画创作类14种,书画文玩类16种,随笔散文类16种,医学养生类7种,谈佛说禅类16种,神秘文化类7种,法律杂著类13种,诗词选注创作类7种,古籍整理类16种,还有主编、副主编及参编参写类12种;不仅著作多(涉及书画、文史、中医、饮食、养生、命理、风水、儒、释、道以及法律古籍整理等多个领域),而且往往选题角度独特,善于化深奥为浅显,可读性强,故令世人叹为“奇才”。
那些年,人们都惊诧于丕谟的出书速度,但作为与他朝夕相处的妻子,我深切地感受到在一本本著作的背后,凝聚着更多的是丕谟厚积薄发的学问、创造性思维,以及他的勤奋和毅力。
文摘 上编佛教宇宙观、人生观及其他
佛教的宇宙观
千百年来,佛教在世界各国,尤其在东南亚盛行不衰。在中国国土上,从儒、释、道三教并肩起坐到当今佛教一枝独秀,其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于佛教独特的宇宙观和人生观的别具异彩。
佛教与其他宗教不同的是,它不仅是一种宗教,而且它的教义还是一种哲学。佛教哲学认为,宇宙万物的一切运动变化,都是因果相续的结果。由此佛教哲学又认为,茫茫宇宙“无作者义”,也就是说没有造物主或其他什么神在主宰世间一切。同时,也正是在这种因果思想的支配下,又演化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等观点来。
为什么说宇宙万物的一切运动变化,都是因果相续的结果呢?这就牵涉到“诸法由因缘而起”的缘起论了。所谓“因缘”,就是就宇宙间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生起、变化都互相为因,互相为缘。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和现象之间如果一旦失去这种互相为因,互相为缘的联系,整个宇宙就会变得死气沉沉,什么变化运动都没有了。对于缘起的这种解释,《中阿含经》卷四十七下了这样的定义:
此有彼则有,此无则彼无。
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
举个例说,世界上因为有了燃料,就有了火;有了火,就生出了热。假如一旦没了燃料,就没有了火;没有了火,就没有了热。为此,兴建于辽代的北京西山佛牙舍利塔砖上刻有《法身舍利偈》一首道: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
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什么叫“法身”呢?所谓“法身”就是佛的真身。《大乘义章》十八说:“言法身者,解有两义:一为显法本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为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原来佛在世时曾说过“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因此佛教徒如要看到佛的法身和真正明了佛法,就非懂得缘起理论不可。因为只有懂得了缘起的理论,才能彻底地懂得佛教的宇宙观,而佛教的这种宇宙观,说明了宇宙万物的一切运动变化,莫不都由缘生而生,缘起而起,也莫不都由缘灭而灭,缘寂而寂。宇宙间真正的造物主是不存在的。
说到“诸行无常”,这也是佛教宇宙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行”,就是流迁变动,永无休止的意思。佛陀认为,宇宙万物一切运动变化,都是此有彼有、此生彼生、此无彼无、此灭彼灭的因果作用,而这些由因果促成的运动变化,又都是彼此相续,刹那生灭,流迁变动,永无穷尽的。
为了阐明“诸行无常”的宇宙哲理,佛教对世界上一切物质的生成消灭,概括成为“成、住、坏、空”四个字。“成”是生成,这是由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