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哲学门(第9卷)(2008第1册)(总第17辑)(基督教思想的形成与展开)

2010-01-31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35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301141602/9787301141601 ·条形码:9787301141601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哲学门(第9卷)(2008第1册)(总第17辑)(基督教思想的形成与展开) 去商家看看
哲学门(第9卷)(2008第1册)(总第17辑)(基督教思想的形成与展开) 去商家看看

 哲学门(第9卷)(2008第1册)(总第17辑)(基督教思想的形成与展开)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35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301141602/9787301141601
·条形码:978730114160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Beida Journal of Philosophy Vol.9 No.1,2008

内容简介 《哲学门总第十七辑》包括论坛、论文、评论、书评、书讯五个部分。
目录
论坛:基督教思想的形成与展开
 神的形象——从伊利奈乌到卡帕多西亚教父的论述
 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时间与自我
 现代托马斯·阿奎那研究
 《上帝之城》与《神曲》中的政治神学
 帕拉马神学与东正教人论

论文
 论道德心性的普遍性——兼评儒家伦理是所谓“血亲情理”
 论王栋的诚意慎独之学
 从宋明儒学之论衡看蕺山之学的思想建构
 太虚论中国禅宗和世界大同文化

评论
 科学革命的思想史叙事——评柯瓦雷《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及其科学革命研究
 两岸佛学研究风格比较——以江灿腾与楼宇烈对胡适禅学研究评述为例
 如何理解中国古典思想与学术——郝大维与安乐哲“中西思想比较三部曲”之启示
 制度与心性——评干春松所著《制度儒学》

书评
 丰子义:《发展的反思与探索——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
 张祥龙:《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
 杨庆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宗教的现代功能与其历史因素之研究》
 陈雯怡:《由官学到书院——从制度与理念的互动看宋代教育的演变》
 熊十力:《韩非子评论与友人论张江陵》
 汪民安:《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
 马塞尔·莫斯、昂利·于贝尔:《巫术的一般理论/献祭的性质与功能》

书讯
 托马斯·弗兰克:《酷的征服:商业文化、反主流文化与嬉皮消费主义的兴起》
 王荣栓:《重读马克思》
 陈来:《朱子书信编年考证》(增订本)
 倪德卫:《章学诚的生平及其思想》
 韩明士:《道与庶道:宋代以来的道教、民间信仰和神灵模式》
 孙尚扬、肖清和等校注:《(铎书)校注》
 严耀中:《佛教戒律与中国社会》
 谢文郁:《自由与生存——西方思想史上的自由观追踪》
 袁树仁:《卢梭评判让一雅克:对话录》
……
文摘 神的形象——从伊利奈乌到卡帕多西亚教父的论述
章雪富
提要:早期基督教思想关于“神的形象”与“人的创造”之间的关系有两大主要传统:一次创造论和二次创造论。本文分析了伊利奈乌、斐洛和奥利金、阿波里拿留以及卡帕多西亚教父的各自论说以及希腊基督教人论的规范。
关键词:形象样式 自我 理智 灵魂
“神的形象”是基督教人学的核心内容,它不仅涉及神哲学的关键性主题例如自由意志、罪、堕落乃至于救赎过程中神与人参与的主动性幅度,还涉及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即基督教如何看待“自我”的形成。通常而言,学者们和读者们关注的总是奥古斯丁、路德和加尔文传统,或者单纯的希腊哲学传统,却甚少注意希腊基督教传统的独到贡献,甚少注意到它在建立“自我”与“神的形象”之间所作的适切阐释。本文分析了希腊基督教传统有关“神的形象”的四类学说,希望能够有所补缺。
一 伊利奈乌(Irenaeus)的“神的形象”说
“神的形象”所依据的是《创世记》1:26的经文: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kat eikona hemeteran kai kath homoiosin)”。七十子希腊文译本用了两个不同的希腊字处理“形象”和“样式”。“形象”的希腊文是eikona,“样式”是homoiosin。Homoiosin这个语词与homoousia(本质同一)相对,后来成了非常著名的术语,常译为“本质相似”。和合本《圣经》将homoiosin译为“样式”,没有能够充分显示“本质相似”这个译法所包含的意义,“本质相似”清楚地表明人的被造状态,显示人作为受造物并不具有神的永恒本体。在早期基督教思想家中,伊利奈乌、斐洛(Phi—lo)和奥利金(Origen)、阿波里拿留(Apollinarius)以及卡帕多西亚教父(Cap.padocian Fathers)在“神的形象”问题上各执一词。斐洛和奥利金属于同一模式,阿波里拿留稍早于卡帕多西亚教父,是后者的论敌。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