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31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 ·ISBN:9787309039245 ·条形码:978730903924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货币银行学 |
 |
|
 |
货币银行学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31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
·ISBN:9787309039245
·条形码:978730903924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Monetary Banking
内容简介 《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的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全书分为九章,从货币与货币制度开始阐述,对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社会公众在金融市场上如何运用各类信用工具进行投资融资活动作了由浅入深的论述。利率为什么是衡量各类金融资产成本与收益的指标,中央银行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或改变人们的货币需求,适应经济的增长,均作了详尽分析。对经济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现象,并由此产生的各主要学派理论,作了系统的论述与分析比较。为帮助读者理解一些抽象的经典理论,每章后都附有案例分析。《货币银行学》适合高校财经类专业师生和实务工作者使用。
目录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职能与形式
一、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二、 货币形式的发展
第二节 货币本位制的演化
一、 货币制度与构成
二、 货币本位制的演化
第三节 货币的现代衡量
一、 货币的构成
二、 划分与衡量的意义
第四节 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一、 利用货币的职能促进经济发展
二、 货币在各种经济变量中的纽带作用
案例分析
第二章 信用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 信用的产生
二、 信用的发展
第二节 信用的形式
一、 商业信用
二、 银行信用
三、 国家信用
四、 消费信用
五、 国际信用
第三节 信用工具
一、 短期信用工具
二、 长期信用工具
第四节 利息与利率
一、 利息与利率的概念
二、 利率的种类
三、 利率与证券的关系
四、 利率的结构
五、 利率决定的主要理论
六、 利率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案例分析
第三章 金融市场
第一节 金融市场融资方式
一、 金融市场定义
二、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第二节 金融市场的分类与组织结构
一、 金融市场的分类
二、 金融市场的组织结构
第三节 货币市场
一、 货币市场上的各种短期信用工具
二、 中央银行对基准利率的定位
三、 回购协议中的国债正回购与逆回购
四、 票据贴现在货币市场中的作用
第四节 资本市场
一、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
二、 股票市场
三、 中长期债券市场
四、 抵押贷款市场
第五节 外汇市场
一、 外汇市场的汇率机制
二、 外汇的需求与供给
三、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四、 即期外汇交易与远期外汇交易
五、 外汇市场的结构
第六节 金融衍生品市场
一、 期货市场
二、 期权市场
三、 互换市场
第七节 各市场之间的联系
一、 利率、汇率与商品价格变动在市场间的传递
二、 金融市场是经济趋势的领先指标
第八节 金融深化与创新
一、 金融深化
二、 金融创新
三、 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与创新
案例分析
第四章 商业银行
第一节 交易费用和信息不对称
一、 交易费用
二、 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第二节 现代银行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
一、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二、 负债业务
三、 资产业务
四、 中间业务
第四节 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
一、 银行负债业务的金融创新
二、 银行资产业务的金融创新
三、 表外业务的拓展
四、 全球一体化现象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与收缩
一、 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和准备金
二、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前提条件
三、 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
四、 商业银行多倍紧缩存款的过程
五、 存款乘数
六、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第六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一、 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
二、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
三、 利率风险管理
四、 中间业务的管理
第七节 商业银行的监管
一、 存款保险
二、 对资本和资产的限制
三、 对资产质量和管理质量的监管
四、 信息披露
五、 防止过度竞争
六、 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业经营
案例分析
第五章 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一节 存款性金融机构
一、 储蓄信贷协会
二、 储蓄互助银行
三、 信用合作社
第二节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
一、 金融公司
二、 共同基金
三、 养老基金
四、 保险公司
五、 证券公司
第六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一、 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
二、 中央银行的发展
三、 中国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一、 中央银行的性质
二、 中央银行的职能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
一、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二、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与基础货币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一、 货币政策与社会总供求均衡
二、 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
三、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四、 货币政策工具
五、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六、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七、 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与货币政策的执行原则
案例分析
第七章货币需求理论
第一节 货币需求的涵义及其影响因素
一、 货币需求
二、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一、 现金交易说
二、 现金余额说
第三节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 流动性偏好理论
二、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简评
第四节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一、 交易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二、 预防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三、 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第五节 现代货币数量理论
一、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二、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的特点
三、 弗里德曼理论与剑桥方程式及凯恩斯理论
案例分析
第八章 货币供给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特性
一、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二、 名义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供给
三、 货币供给的特性
第二节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一、 基础货币的定义
二、 基础货币的公式
三、 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
四、 基础货币的供给
五、 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
六、 货币乘数
第三节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分析
一、 中央银行可以操纵的因素
二、 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决定的因素
三、 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所能影响的因素
四、 政府的决定因素
第四节 内生与外生货币供给理论
一、 外生的货币供给理论
二、 内生的货币供给理论
三、 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问题
第五节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
一、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
二、 货币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内在联系
三、 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
案例分析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与测度
一、 通货膨胀的定义
二、 通货膨胀的测度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类型与成因
一、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二、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三、 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四、 结构性通货膨胀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
一、 通货膨胀的社会效应
二、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三、 通货膨胀、失业与菲利浦斯曲线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
一、 货币政策
二、 财政政策
三、 收入政策
四、 供给政策
五、 其他政策
第五节 通货紧缩理论
一、 通货紧缩的定义
二、 消费不足论
三、 伦敦学派的投资过度论
四、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
五、 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六、 克鲁格曼的通货紧缩理论
主要参考文献
……
序言 《货币银行学》的教材目前已经有很多版本了,随着金融业的发展与创新,新的教材不断问世。但是,怎样的教材更能够贴近金融领域的实践;怎样的阐述能够将金融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系统地完整地传授给学生;《货币银行学》这门金融专业课的入门课程,如何更能为初涉金融的学生所理解。本书是我们经过不断的学习以及在教学中探讨和积累而写作的,试图将金融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经济活动中的变量是相互影响的,并且可能因为某些变量的改变而使经济发生实质性变化。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习惯于引经据典解释经济现象,结果往往成了指鹿为马,刻舟求剑,不能够正确地解释经济现象,也就不能够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本书各章节之间都相互联系,尤其是衡量融资成本与收益的核心--利率,贯穿了信用、金融市场、银行,以及货币需求与供给、通货膨胀与紧缩的各个章节,揭示了人们的行为如何受其影响而改变,中央银行如何运用一些政策工具对经济活动中的一些变量加以调节,影响或改变金融机构、社会公众的货币需求,从而在货币需求与供给方面出现了各种学派的研究观点。
本书由浅入深,让你深刻领略其意义所在。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大学金融专业本科教材,本书所要传授的知识不仅局限于《货币银行学》课程本身,而且希望通过本书的指导,能够使学生学会一种分析问题的思考方法,将事物联系起来,研究它的发展过程,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与内在矛盾,从而深刻地认识事物,解释现象,并研究如何加以利用,去寻找解决经济问题的最佳方法。为此,本书各章之后编写了生动形象的案例分析,将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合思考与练习题能帮助你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础知识,并记住金融学里的一些抽象的概念。
本书由李敏负责编写大纲与章节之后的案例设计.参加编写的人员有:李敏(第一、二、三章编写);张琳(第四、五章编写);王国松(第六、九章编写);李双(第七、八章编写)。全书由李敏负责修改统稿总纂。
本书编写中存在的错误敬请批评指正。
文摘 因此,使得社会保障计划的资金产生了巨大的缺口。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这个问题会更加严重。我国由于社会养老基金建立的时间还很短,资金积累严重不足,所以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私人养老基金通常是由公司发起的,或者是由雇员通过工会发起的。许多小规模的养老基金由银行的信托部门管理,或者由人寿保险公司管理;规模大些的,通常由发起人自己管理。
养老基金一般都规定了雇员享受养老金给付前必须参加养老金计划的最少年数。例如某养老基金规定,雇员在享受养老金给付前必须为其公司工作5年以上,如果该雇员未满5年就离开公司,无论是主动辞职还是被辞退,都会失去享受养老金给付的权利。
我国目前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地方性的养老基金,使退休人员的收入得到了基本保障。但由于我国的养老基金历史还很短,积累起来的资金也很有限,在资产和负债的管理方面还有待完善。
四、保险公司
每天我们都面临着发生意外事件的可能性,一旦发生意外,我们会遭受经济损失。家里遭遇火灾会使我们损失家庭财产,而万一配偶死亡,会使我们的家庭收入锐减。这些损失相对家庭的财产总额来说是相当大的,所以我们会希望获得一种保障,在意外发生时能够弥补这些损失。保险公司就是通过出售保险单获得资金,在客户遭遇意外时进行赔付的金融机构。
1.保险的基本原理
保险公司是按照各种意外发生的概率来为保险产品定价的,依据的是统计数据或大数定律。比如,可以根据近年来统计的火灾的数量计算出火灾发生的概率,在以此概率为基础给火灾险定价。类似地,在人寿保险中,虽然不能预测一个特定个人的寿命,但可以根据所统计的整个人群的寿命周期来预测一个人的平均寿命。比如,如果我国的非吸烟者的寿命预期为75岁,那么人寿保险公司就有理由相信被保险的非吸烟者的平均寿命是75岁。
2.保险公司的种类
保险公司有两种,即人寿保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
(1)人寿保险公司。人寿保险最简单的形式是单纯的风险保险,称为定期保险(Term Insurance)。保险公司在收取保费的基础上对一个和约期--或许是一年、五年或更长--提供保险。如果被保险人在保单期内死亡,保险公司将专付给收益人约定的保险金。亦称保单的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