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中国人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页码:28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7500845634/9787500845638 ·条形码:9787500845638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季羡林谈中国人 |
 |
|
 |
季羡林谈中国人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页码:28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7500845634/9787500845638
·条形码:978750084563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人文书库·季羡林作品系列(典藏本)
内容简介 《季羡林谈中国人》内容简介:温家宝总理看望季羡林先生时曾说: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中国知识分子历经沧桑、艰难困苦,但爱国家、爱人民始终不渝,他们不懈奋斗,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8.6—2009.7.11),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
主要著述:
《<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福力太子因缘经>的吐火罗语本的诸异本》《印度古代语言论集》等。
主要译作:
《沙恭达罗》《五卷书》《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
主要作品:
《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病榻杂记》《书斋杂录》等。
媒体推荐 寅恪先生绝不是一个“闭门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他继承了中国“士”的优良传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从他的著作中也可以看出,他非常关心政治
他研究隋唐史,表面上似乎是满篇考证
骨子里谈的都是成败兴衰的政治问题
——季羡林
季老的学问、人品都是一流的。
——著名哲学家 汤一介
老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
——著名学者、季羡林弟子 钱文忠
他是一个很好的父亲。
——季羡林之子 季承
编辑推荐 《季羡林谈中国人》:民族人文情怀,个体独立精神,有着一枚共同的烙印——“中国人”。
季羡林:一个学术时代的标志
目录 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传统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中国青年与现代文明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
公德
漫谈伦理道德
漫谈皇帝
老子在欧洲
法显
关于玄奘
病房杂忆
在病中
寸草心
赋得永久的悔
西谛(郑振铎)先生
他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悼念朱光潜先生
悼念曹老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回忆王力先生
悼念沈从文先生
回忆梁实秋先生
回忆吴宓先生
怀念丁声树同志
忆念胡也频先生
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晚节善终大节不亏——悼念冯芝生(友兰)先生
记周培源先生
哭冯至先生
也谈叶公超先生二三事
怀念乔木
悼组缃
我的朋友臧克家
回忆汤用彤先生
我眼中的张中行
悼念邓广铭先生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扫傅斯年先生墓
记张岱年先生
赵元任先生
悼念赵朴老
追忆李长之
悼念周一良
忆念张天麟
痛悼钟敬文先生
悼巴老
……
文摘 当前中国青年正面对着一个新的世纪末,20世纪的世纪末。
所谓世纪和与之相联系的“世纪末”,完全是人为地造成的,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但是,上一个世纪末,19世纪的世纪末,世界上,特别是文化中心的欧洲,却确实出现了一些特异的现象,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更为显著,比如文学创作之类。
到了今天,一百年过去了,另一个世纪末又来到了我们眼前。世界形势怎样呢?有目共睹,世界上,特别是在欧洲,又出现了一些特异的,甚至令人震惊的事件。在政治方面,存在了七八十年的苏联突然解体了,东欧国家解体的解体,内讧的内讧,等等,等等。在经济方面,人们也碰到了困难。难道这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深思吗?
在寰球激荡中,我们中国相对说来是平静的。这正是励精图治,建设我们国家的大好时机。但是,有一些现象也不容忽视,我指的是社会风习方面。在这方面,并不是毫无问题的。有识之士早已怒然忧之,剀切认为,应当认真对待,不能掉以轻心。
在不良风气中,最使我吃惊的是崇洋媚外。这种极端恶劣的风气,几乎到处可见。我们中华泱泱大国过去的声威,现在不知哪里去了。我坚决反对盲目排外那种极端幼稚可笑的行动。从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来看,我们的先民都是肯于,善于,敢于学习外国的好东西的,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无远弗届历久不衰,其根源就在这里。到了今天,外国的好东西,特别是在科技方面的好东西,我们必须学习。不但现在学,而且将来也要学,这是毫无可疑的。然而眼前是什么情况呢?学习漫无边际,只要是外国东西,一律奉为至宝。给商品起名字,必须带点洋味,否则无人问津。中国美食甲天下,这一点“老外”都承认的,连孙中山先生都曾提到过。然而今天流行中国市面的却是肯德基、麦当劳、加州牛肉面、比萨饼。门市一开,购者盈万。从事涉外活动的某一些人,自视高人一等。在旧中国,“华人与狗,不许人内”,立这样的牌子的是外国侵略者。今天,在思想上,在行动上树立这样牌子的却是某一些中国人自己。
哀莫大于心死,我们某一些人竟沦落到这样可笑又可怜的地步了吗?
上面这种情况,你可以说是在新旧文明交替时代不可避免的。这话有几分道理: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但是,听之任之,视而不见,也不见得是正确的做法。我们必须敢于面对现实,不屈服于这个现实,不回避这个现实。我认为,在这里,关键是提高我们的认识,提高我们对祖国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认识。我们要得到一种完全实事求是的、不偏不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