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412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5月 ·ISBN:7020044832 ·条形码:978702004483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玉观音 |
 |
|
 |
玉观音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412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5月
·ISBN:7020044832
·条形码:978702004483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佛教里有四个菩萨,代表悲、智、行、愿四种理想的人格。
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萨;象征实践的,是普贤菩萨;象征智慧的,是文殊师利菩萨;象征慈悲的,就是中国老百姓最熟悉的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
什么叫慈悲呢?按佛教经典的原意,慈,即是“予乐”;悲即是“拔苦”。拔除众生的痛苦,给众生以快乐,就是慈悲。
观世音菩萨到了中国,在外形上被人塑造为女相,这大概反映出中国人对“慈悲”的理解:端庄安祥洁净美丽的观音菩萨端坐于盛开的莲花之上,似乎就代表了一切母性的崇高、伟大、温和、柔软、善良、怜悯和无处不在的爱心。
作者简介 海岩,1954年生,湖南衡阳人。现任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锦江北方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著有长篇小说《玉观音》《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平淡生活》《深牢大狱》等。
媒体推荐 书评
从《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到《永不瞑目》,海岩的每一部长篇小说都在畅销之余改编成轰动一时的电视连续剧。自6月28日起连载于《北京青年报》的新作《玉观音》承接了海岩的一惯风格,依然是警匪题材与爱情故事相结合,依然是扣人心弦,不过这次更多的是跌宕起伏的浪漫爱情。
浪漫和最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一部。语言流畅,情节跌宕,一段生死恋,一段旷世情。 海岩的深居简出和他作品中的浪漫激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玉观音》是爱情与理想完美融合的的典范之作。讲述的是与《永不瞑目》一样的故事,但是更细腻,更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动荡。“《玉观音》的情节依旧感人,故事风格却与《永不瞑目》截然不同。” 海岩不断想给观众一些新的东西。所以《玉观音》就尝试不带有争议色彩。毕竟,《玉观音》是一本很纯的文学小说,相信能够感动你我他。
编辑推荐 佛教里有四个菩萨,代表悲、智、行、愿四种理想的人格。
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萨;象征实践的,是普贤菩萨;象征智慧的,是文殊师利菩萨;象征慈悲的,就是中国老百姓最熟悉的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
什么叫慈悲呢?按佛教经典的原意,慈,即是“予乐”;悲即是“拔苦”。拔除众生的痛苦,给众生以快乐,就是慈悲。
观世音菩萨到了中国,在外形上被人塑造为女相,这大概反映出中国人对“慈悲”的理解:端庄安祥洁净美丽的观音菩萨端坐于盛开的莲花之上,似乎就代表了一切母性的崇高、伟大、温和、柔软、善良、怜悯和无处不在的爱心。
目录 出版说明
正文
……
文摘 书摘
我得承认,我爱上了安心,尽管她已经结了婚,尽管她已经有了孩子。
从上中学开始,我记不清追我的女孩到底有多少拨儿了,也记不清被我迫的女孩究竟有多少个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我那时怎么也不可能想到我二十三岁时会爱上一个有夫之妇,一个做了母亲的女人。
要是我不爱这个女人,我干吗要在听到她结婚,听到她有孩子的时候这么不开心?而且不管心里怎么别扭,我还是要听下去,我甚至是万分焦急地,满心渴望地,想要听完她的故事。
从安心给我讲述她的故事的那天傍晚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一年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不断重复温习着这个故事中的事件和场面,不断在想象中丰富着那些场面的细节。这些细节最终留给我的感受,并不是先前的别扭和遗憾,相反,它竟然奇怪地延续了我对安心的感情。
在安心的故事中,最让她自己万般留恋的,是在南德缉毒大队当内勤的那段生活。我在京师体校街口的路灯下看得没错,缉毒大队那位姓潘的队长已经年近五十,他对安心几乎像一个兄长甚至父亲。他并不是南德人,他的老家是南德以东三百里的沙矛。他在那里出生,上学,从小学上到中学。老潘本来是一心想离开沙矛到省里上大学的,但中学没上完家里就破败了。破败的原因在他生长的那个小镇并不稀罕,那就是他的父亲染上了吸毒的毛病。父亲吸毒之后没有多久,母亲就远嫁他乡,再也没有回来。在老潘十七岁时,父亲有一次注射了过量的海洛因,半夜死在街上的一间公共茅房里,据说死相惨不忍睹。别人将他父亲的死讯告诉老潘后,老潘并没有去看,他也不知道他父亲后来是被谁埋了。他从十五岁开始就独自住在学校,再也没有回过家,再也没有把那个因为吸毒而变成疯子和无赖的人当成自己的父亲。他从十五岁开始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孤儿。中学没有上完老潘就参加了工作。他在沙矛地区公安局工作了将近三十个年头,其中有十五年从事缉毒工作,在他手里落网的毒贩不计其数。在安心下放到南德的前一年,省里把几个反毒斗争比较残酷的地区的缉毒干部像洗牌似的全盘调动,被调者一律举家迁移,所去的目的地也都对外保密。这无疑是对这些干部的一种有效的保护,以防止罪犯可能的报复。老潘就是那时从沙矛迁到了南德。说是举家迁移,老潘实际上是孤身一人来到南德的。因为他老婆觉得南德太偏远,老潘这工作又总是没日没夜的不着家,嫁给一个缉毒警察就跟守寡差不多,而且还担惊受怕,而且还危险,缉毒警察的家属也一向是罪犯恐吓和报复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