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插图本)
基本信息·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页码:37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31324237 ·条形码:978753132423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唐诗三百首(插图本) |
 |
|
 |
唐诗三百首(插图本)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页码:37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31324237
·条形码:978753132423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唐代有一个较之汉代儒家一尊更为宽松自由的文化环境,诗人笔下顾忌极少,他们可以直接批评权贵和朝廷,甚至宫中幽怨和皇家丑闻,都可形诸吟咏,如《唐诗三百首(插图本)》所选的张祜的《集灵台》等。诗人既放开了手脚,又活跃了头脑。唐诗取得如此卓著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大家公认的唐初百年的经济高涨,政治清明,音乐、美术、书法、工艺等艺术门类的共同繁荣,再加上南北、中外文化交流的兴盛,以及皇帝倡导、诗赋取士、士人活跃等因素外,我们想补充一点,那就是唐代有一个较之汉代儒家一尊更为宽松自由的文化环境,诗人笔下顾忌极少,他们可以直接批评权贵和朝廷,甚至宫中幽怨和皇家丑闻,都可形诸吟咏。
作者简介 费振刚,1935年4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出市一个工人家庭,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导师。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市文艺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直属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20世纪60年代,与游国恩、王起、萧滌非、季镇淮先生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80年代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的编写,任该卷编委、秦汉文学分支编写组副主编,另有《全汉赋》、《司马相如文选译》、《怀章诗》、《诗经类传》、《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研究》等著述及论文数十篇。
编辑推荐 《唐诗三百首(插图本)》是名家新注精传世无典之一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吟
目录 前言
蘅塘退士序
卷一 五言古诗
感遇(二首)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独酌
春思
望岳
赠卫八处士
佳人
梦李白(二首)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送别
青溪
渭川田家
西施咏
秋登万山寄张五
夏日南亭怀辛大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寻西山隐者不遇
春泛若耶溪
宿王昌龄隐居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贼退示官吏(有序)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寄全椒山中道士
长安遇冯著
夕次盱眙县
东郊
送杨氏女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溪居
乐府
塞上曲
塞下曲
关山月
子夜吴歌
长干行
列女操
游子吟
卷二 七言古诗
登幽州台歌
古意
送陈章甫
琴歌
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
听安万善吹瘩篥歌
夜归鹿门歌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梦游天姥吟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丹青引(赠曾将军霸)
寄韩谏议注
古柏行
卷三 七言古诗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山石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石鼓歌
渔翁
长恨歌
琵琶行(并序)
韩碑
卷四 七言乐府
燕歌行(并序)
古从军行
洛阳女儿行
老将行
桃源行
蜀道难
长相思(二首)
行路难
将进酒
兵车行
丽人行
哀江头
哀王孙
卷五 五言律诗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望月怀远
杜少府之任蜀州
在狱咏蝉(并序)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杂诗
题大庾岭北驿
次北固山下
破山寺后禅院
寄左省杜抬遗
赠孟浩然
渡荆门送别
送友人
听蜀僧溶弹琴洛阳女儿行
老将行
桃源行
蜀道难
长相思(二首)
行路难
将进酒
兵车行
丽人行
哀江头
哀王孙
夜泊牛渚怀古
春望
月夜
春宿左省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
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
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月夜忆舍弟
天末怀李白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别房太尉墓
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山居秋暝
归嵩山作
终南山
酬张少府
过香积寺
送梓州李使君
汉江临眺
终南别业
临洞庭上张丞相
与诸子登岘山
宴梅道士山房
岁暮归南山
过故人庄
秦中寄远上人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留别王维
早寒有怀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饯别王十一南游
寻南溪常道士
新年作
送僧归日本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淮上喜会粱州故人
赋得暮雨送李曹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阙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送李端
喜见外弟又言别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喜外弟卢纶见宿
贼平后送人北归
蜀先主庙
没蕃故人
草
旅宿
秋日赴阏题潼关驿楼
早秋
卷六 七言律诗
乐府
卷七 五言绝句
乐府
卷八 七言绝句
乐府
……
序言 作为祖国传统文化瑰宝的唐诗,其成就和影响是无与伦比的。唐代“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今天城乡那些咿呀学语的孩子也在背诵“春眠不觉晓?,或“床前明月光”,或“白日依山尽”,或“锄禾日当午”。古典文化深入人心达到这种地步,绝不是仅凭宣传、号召、鼓吹、倡导所能奏效的,归根结底在于它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唐代诗歌有如一个大花园,群芳竞妍,姹紫嫣红。不到三百年里,传世至今尚有五万余首,较之西周至南北朝的一千六七百年的存诗总量,高出二至三倍。独具风格特色的诗人有五六十家,同样超过了战国至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而大诗人李白的浪漫豪放的气质,杜甫的沉郁顿挫的风格,自居易为民请命的热诚.在古典文学史上,不仅是前无古人,而且是后无来者,达到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高峰,他们三人是后世仰慕和学习的诗坛巨匠。唐诗以其感情之真挚,反映之深刻,题材之广阔,风格之多样,流派之成熟,体制之完备,文字之精湛,手法之新颖,使后世望尘莫及。鲁迅先生在给杨霁云的信中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不是溢美之论。
唐诗取得如此卓著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大家公认的唐初百年的经济高涨,政治清明,音乐、美术、书法、工艺等艺术门类的共同繁荣,再加上南北、中外文化交流的兴盛,以及皇帝倡导、诗赋取士、士人活跃等因素外,我们想补充一点,那就是唐代有一个较之汉代儒家一尊更为宽松自由的文化环境,诗人笔下顾忌极少,他们可以直接批评权贵和朝廷,甚至宫中幽怨和皇家丑闻,都可形诸吟咏,如本书选的张祜的《集灵台》等。诗人既放开了手脚,又活跃了头脑。
文摘 插图:

这首诗是孟浩然隐居襄阳,重九登万山所作。因为是诗人登高怀人望远,所以从“望”字着笔写景抒情。诗篇首先描绘了万山的幽静景色,三、四旬进入题意。“相望”表现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万山远望,不见远人,但见北雁南飞。于是诗人目逐归鸿,神随雁飞,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景色又使人逸兴勃发.诗人心情由愁而喜。“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是近景,诗人的视线也追随着归人。“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远景,比喻贴切,景物宛然。最后以抒情作结,照应开端,点明“秋”字,更表现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全诗情随景生,而景又烘托情,两者紧密联系,真正作到了情景交融,浑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