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地理 >

青城山与都江堰

2010-01-30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页码:105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5月 ·ISBN:7806533850 ·条形码:9787806533857 ·版本:2003-05-01 ·装帧:平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青城山与都江堰 去商家看看
青城山与都江堰 去商家看看

 青城山与都江堰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页码:105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5月
·ISBN:7806533850
·条形码:9787806533857
·版本:2003-05-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之旅

内容简介   青城山与都江堰同处川西一隅,却体现着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千百年来交相辉映、和谐相辅,亦共为中华灿烂文化之精粹,同为世界所瞩目。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它代表了对自然的尊重,对人类创造的总结和礼赞。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了第一部分青城天下幽、青城道可道、逍遥青城游、神仙府第后花园、独特的建筑艺术、仙乐碧空萦、青城论易、道医道药道养生、青城武学神功;第二部分中华第一堰、千古第一功、碧水千载润天府、延世著勋成古堰、古堰胜景、祭祀先贤;第三部分其它重要景点、四山云合毓龙池、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普照寺、灵岩寺、旅游资讯。
媒体推荐 编者序语
对于自然与文化的美,人类是有共识的。大自然馈赠给地球的丰厚礼物、全人类文明发展留下的不朽足迹,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相应设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和“世界遗产基金”,以期借国际力量保护人类共同的珍贵遗产。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它代表了对自然的尊重,对人类创造的总结和礼赞。
中国作为著名的文明古国,山河锦绣,名胜众多,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截至2000年底,共有27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旅游目的地,这27处世界遗产无疑是热中之热,
作为我国的自然与文化精华,它们更令人无比骄傲。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之旅》系列丛书以我国27处世界遗产为内容,每处一分册,全面而深入展现各处遗产的自然之美、文化之美、自然与文化结合之美。带你走近它们,让你读懂它们,使你珍视它们。
以一个游客的眼光面对着瑰丽的自然风景和珍贵的历史遗迹时,我们无法不为这些自然与人类的杰作而感动;但我们更要正视自己继承者的身份,维护世界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承担起对珍贵遗产备加爱惜、使之永久流传的责任。
编辑推荐   青城山与都江堰同处川西一隅,却体现着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千百年来交相辉映、和谐相辅,亦共为中华灿烂文化之精粹,同为世界所瞩目。
目录
青城天下幽
青城道可道
逍遥青城游
神仙府第后花园
独特的建筑艺术
仙乐碧空萦
……
文摘 书摘
提起青城山,就不能不先说道教。道家学派在社会急剧变革的过程中,对“昏上乱相”极为不满,因无力变革便转而消极避世,主张顺应自然、“物我一指”的“逍遥游”。庄子所谓的“逍遥”,就是人虽然被桎梏于物质的人间社会之中,但精神上却是完全自由的,可外观于物、内省于心,超凡脱俗,顺应自然,突破一切功名荣辱、得失是非,使精神达到完善的境界,进入“物我两无”超妙的绝对自由之中。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道家注重返璞归真,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实质上揭示了旅游的本质,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与追求应达到对自然的回归和顺应。庄子在《田方子》中有一段老子与孔子关于“游是”的对话:“孔子曰:‘请问游是。’老聃曰:‘夫得是至美至乐也,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道家把旅游的最高旨趣定位于景“至美”,人“至乐”。为此,道家在追求“虚极静笃”的仙境的同时,遍历奇山异水,洞天石府,松岗肃涧,幽谷大川,寻觅药术,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因而幽静清雅、钟灵毓秀的青城山被列为道教“第五洞天”实在是再自然不过了。
道教发祥地
道教产生于东汉顺、桓二帝之际,最初兴起于民间,主要有东方的太平道和西南方的五斗米道两大派别。太乎道以《太乎经》为经典,主张奉天地、顺五行,使天下太平。代表人物张角组织了历史上有名的黄巾起义,失败后人亡教散。五斗米道是东汉顺帝时期沛国人张陵(亦名道陵)在蜀中大邑鹤鸣山创立的,因人道受教须缴纳五斗米而得名。据明代蔡长通撰《鹤鸣山迎仙阁记》载:“西蜀名山,甲于天下,而青城为十大洞天之一,其周围几十里,地脉衍迤,分支为鹤鸣山,乃汉天师张道陵修炼之所。”又据《三国志》、《后汉书》等载:张陵早为太学书生,博通儒学,因困于当时儒学经书无救世安民之策,遂改学方术。蜀中多名山,且民风淳朴,易于软化,故率弟子人蜀,学道于鹤鸣山,著道书24篇,后修炼并创道于青城山,张陵自称天师,其子张衡称嗣天师,其孙张鲁称系天师。因三代皆称天师,后世称其道为天师道。这些记载,确凿地指明了青城山在道教中的地位。

祖师殿
沿龙桥栈道前行至访宁桥,左行即到祖师殿。祖师殿现存殿宇是清代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重建的。殿内供奉真武大帝和张三丰祖师,又名真武官,是一座小巧精致的四合院建筑,背靠轩辕峰,面对白云溪,环境幽雅清净。真武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