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血色滩头:渡海登陆战败启示录

2010-01-30 
基本信息·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页码:20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802372046/9787802372047 ·条形码:9787802372047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血色滩头:渡海登陆战败启示录 去商家看看
血色滩头:渡海登陆战败启示录 去商家看看

 血色滩头:渡海登陆战败启示录


基本信息·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页码:20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802372046/9787802372047
·条形码:978780237204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血色滩头:渡海登陆战败启示录》讲述了:登陆作战任务主要由登陆兵、海军舰艇编队和直接支援的航空兵组成的联合登陆兵团担任大规模的登陆作战通常组织两个以上的联合登陆兵团,为支援、配合和保障联合登陆兵团的作战行动,一般还组成空中支援集团、海上支援集团、空降兵集团、预备队、登陆基地和登陆后方等,登陆作战的组织实旋通常区分为绢织准备、集结上船、航渡、突击上陆、巩固和扩大登陆场等阶段,大规模的登陆作战,通常还有先期作战,包括夺取制空权、制海权、进行预先火力准备和预先扫雷破障等作战行动,整个登陆作战,由合成军指挥员实施集中统一指挥,联合登陆兵团在集结上船、航渡和突击上陆阶段的作战行动,以熟悉两栖作战的海军指挥员为主实施指挥。
编辑推荐 《血色滩头:渡海登陆战败启示录》是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我们重视经验,但更应关注教训。因为它是用鲜血当成的。
目录
01 “渡海征日”的无奈撤退——元军两次渡海征日作战
02 “马虎策划与错误判断”的悲剧——英法联军加利波利登陆作战
03 “消极作战”的苦果——英法联军挪威登陆作战
04 “珊瑚海”的腥风血雨——日军夺占图拉吉岛和莫尔兹比港作战
05 “未号作战"的惨重代价——日军中途岛登陆作战
06 “东京快车”的哀嚎——日军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
07 “出奇未胜”的血色教训——英加联军迪厄普登陆作战
08 “大海”计划的破产——苏军新俄罗斯斯克登陆作战
09 搁浅沙滩的“鲸鱼”——盟军安齐奥登陆作战
10 “雇佣军”的哀歌——“古巴旅”猪湾登陆作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战争实践是作战理论的源泉,典型战例是最好的老师。“一切战争艺术的理论,其唯一合理的基础就是战史的研究。”若米尼的这句至理名言,一语道出了研究和学习作战理论的奥妙。俗话说,兵有强弱,器有利钝,战有胜负。战争本身就是由胜负双方构成的矛盾统一体,作战指导规律既蕴藏在成功的战例之中,也寄寓于失败的战例之中。成功的战例集中展现了人类指导战争艺术的精华,失败的战例则饱含着违背作战指导规律的苦涩。因此,研究作战指导规律要全面系统,既要倾力研究成功的战例,又要注重研究失败的战例。从一定意义上讲,研究失败的战例比研究成功的战例更能发人深省。毛泽东曾谆谆告诫我军指挥员,要“引证不良战例以为鉴戒”。失败乃成功之母,直面失败,分析失败战例的教训,往往会以沉重的心情去追寻症结,从而更真实全面和接近实际,获得深刻的启迪。军事伟人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更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形成智慧,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
提高渡海登陆作战能力,是我军有效履行神圣使命的客观要求。由于我军缺乏现代登陆作战的实践,研究外军登陆作战的战例就显得极为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外军登陆作战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现代登陆作战是一种难度最大的进攻作战样式,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指挥协调极为复杂;登陆部队背水攻坚,作战行动艰巨惨烈;作战消耗大,保障困难多;开弓没有回头箭,不是成功就是失败。面对这种复杂的作战样式,要求我们既要以外军登陆作战的成功经验为借鉴,也要以其失败的教训为鉴戒,特别要重视研究外军登陆作战失败的战例,从分析外军失败的教训中寻求规避或减少作战风险的有效对策。外军现代登陆作战的实践证明,从最坏的情况着手,往往能够争取最好的结果。同理,把外军登陆作战失败的教训研究深、研究透,对于我军未来夺取登陆作战的胜利必将具有重要作用。
这本战例研究小书的突出特点,在于它从登陆作战历史中精选并研究了古今10个失败或付出重大代价的战例。在研究每一个战例时,作者从作战背景入手,通过丰富翔实的资料,运用通俗、简明的语言,比较详细地剖析了交战双方的作战企图、兵力部署、作战经过,再现了登陆作战的复杂与艰巨,并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站在全局高度分析了登陆作战失败的主要教训及由此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为我们研究和组织实施信息化条件下登陆作战提供了历史的启迪,对于我们忠实履行捍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职责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摘 插图:


1.“渡海征日”的无奈撤退——元军两次渡海征日作战
元军渡海征日,指的是元朝统治者忽必烈在1274年和l281年两次派军队试图占领日本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在日本通常被叫做“蒙古来袭”,这两次侵略行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一、作战背景
13世纪中期,蒙古成吉思汗之孙大皇帝忽必烈建立起一个版图包括几乎整个亚洲和东欧在内的,世界历史上最大、最强的元帝国。至元三年(1266年),忽必烈派遣兵部侍郎郎赫德、礼部侍郎殷弘出使日本。忽必烈在国书中,对这次遣使的目的讲得极其清楚,要日本效法高丽,举国来朝以通和好,如不相通好,将至“用兵”,令日本“王其图之”。国书被日本以书辞无理、不能接受为,由,予以退回。1268—1272年,忽必烈又三次遣使至日本,要求副本皈依中国。引起日本朝野的普遍恐慌。懦弱无能的日本朝廷主张回书降伏,却被年少气盛的抗战派执权北条时宗制止。在洞悉了元的侵略意图后,时宗先后将几名使者杀死,命全国进入战时戒备状态。至元十年(1273年)起,忽必烈开始着手部署征日战争。
元世祖忽必烈第一次派遣元军东征日本的目的,在于威吓日本,使其迅速通好,尚无灭日的决心。忻都等元军统帅利用忽必烈的这种想法,巧妙地掩饰了遭狂风败退的实情,以“入其国败之”的战绩上报世祖。忽必烈信以为真,认为日军在元军的打击下,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必将立刻与元通好。因此,大赏征日有功将士,同时决定派出礼部侍郎杜世忠、兵部郎中何文著等,携带国书出使日本,以求通好。4月,元使杜世忠一行绕过大宰府,直抵长门室津(今天日本本州西南沿海山口县),企图顺利地闯过关卡,到达京都或镰仓。但长门守护却将元使杜世忠等人押送大宰府,然后上报幕府。北条时宗得到此消息后,立命将元使送至镰仓,下令将元使杜世忠一行30余人斩首于镰仓龙口,只放逐了4名高丽船员。
至元十六年(1279年),南宋灭亡,元统一中国。这时忽必烈才注意到杜世忠等尚无消息。南宋降将范文虎奏请以个人名义写信给日本,请求通好。范文虎的使者周福,在同年6月入日,8月被杀于大宰府。忽必烈要求通好的努力毫无结果,迫使他下决心出兵征服日本。同年,忽必烈任命忻都和洪茶丘为第二次征日的元军统帅,同时命令高丽王再次造舰900艘。至元十七年(1280年),杜世忠被杀的消息传来,使忽必烈更坚定了征日的决心,遂着手建立海军,准备第二次渡海征日。
二、作战企图及兵
……
后记 虽然已经过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年龄,但几个在外求学的军事科学院的同学因一次偶然的交谈,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众多渡海联合作战的研究成果中,竟没有一本关于失败战例的研究著作。“我们自己搜集资料写一本?”“好!你发起,我们跟着干!”2007年的暑假前决定写书,待搜出10个失败战例,召开了个短暂的同学会,商定体例、字数、写作重点、交稿日期等,就点名放假了。原定暑假结束时收稿,可真正写起来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和顺利……开学后,有的同学中途退出了、有的同学因写作过程中观点有分歧离开了……都是博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说,从战例的筛选到写作体例的确定,整个写作过程,就是一个辩论的过程,更是一个异中求同逐步达成共识的磋商和学习的过程。但过程比预期的要长了许多:从2007年的暑假到2008年的现在,终于完稿了。一本不厚的书,但对我来说,在军事学研究领域却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虽然很稚嫩,但蹒跚着走过来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学子,在并非“象牙塔”的军校里,纸上谈兵,把自己的观点学识用文字表现了出来。这就是《血色滩头——渡海登陆败战启示录》的写作过程。热心帮助我的人已经不好意思再催促我了,我也不好意思解释延期的理由,只是不断地鼓励自己,即便同学们因意见不一都退出了,即便只剩下我一个人,我也要坚持把书写完,因为我坚信这是一本很有参考价值的小册子,做这事很有意义。如果我现在没有能力在读博期间完成,那就先封稿,待毕业后接着写作出版……但是,书,终于完稿了,今天。
也许,当此书出版时,我的几个好同学已经毕业离校了:封根柱(我们的三区队长,入学前任南海舰队某舰声纳长)、刘代峰、阎鹏举。仅以此书献给我的博士时代,献给我的同学,献给曾经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春夜,我托春风带去我最诚挚的感谢。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