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理财 >

中国股民的非理性交易行为

2010-01-29 
基本信息·出版社: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13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561225342/9787561225349 ·条形码:9787561225349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股民的非理性交易行为 去商家看看
中国股民的非理性交易行为 去商家看看

 中国股民的非理性交易行为


基本信息·出版社: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13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561225342/9787561225349
·条形码:978756122534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股民的非理性交易行为》利用中国某证券营业厅的个人股票交易数据,对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者的过度自信、过度交易、学习效应、反馈效应等问題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股民实际交易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探讨了中国股民的交易行为特征与偏差,以及这些行为偏差背后的心理成因。全书主要内容由5章组成,分别是:投资者交易行为的研究视角;数据描述,股民过度交易行为研究。股民学习效应研究,反馈效应,学习与股民的过度交易等。从学术上讲,《中国股民的非理性交易行为》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另外,由于《中国股民的非理性交易行为》的研究对象是证券市场中的股民,因此,相关的研究结论对中国股民的实际投资行为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谭松涛,1979年9月生,男,汉族,安黴省阜阳市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讲师,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8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主要讲授《证券投资学》、《金融计量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等课程。2005年以来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个人研究方向主要有:行为金融、公司治理、计量经济学应用。
编辑推荐 《中国股民的非理性交易行为》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投资者交易行为的研究视角
第一节 影响投资行为的心理因素
第二节 个体交易行为偏差
第三节 结论

第二章 数据描述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描述
第二节 数据保密性说明

第三章 股民过度交易行为研究
第一节 研究回顾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检验结果
第四节 结论

第四章 股民学习效应研究
第一节 研究回顾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检验结果
第四节 结论

第五章 反馈效应、学习与股民的过度交易
第一节 研究回顾
第二节 数据和方法
第三节 检验结果
第四节 结论
参考文献
……
序言 行为金融理论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末,并在最近20年内成为金融学主流的研究方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的金融研究和金融文献是在探讨非理性或者信息不完备框架下的投资行为和市场特征。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中国证券市场恰恰在这段时间里经历了从萌生、起步到发展、壮大的过程。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证券市场在运行机制、法律制度、诚信文化、参与主体和监管体系等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中国证券市场与那些成熟市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对于以上问题的解决,最为关键的环节还在于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能力、风险控制水平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作为证券市场的资金供应方,投资者的选择行为一方面推动着上市公司不断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则推动着监管者不断加强法律体系的建设、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投资者的素质和水平是证券市场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然而,回顾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虽然在经历了几番市场涨跌的洗礼之后中国股民也逐渐成长起来,但是在股民的投资和交易行为中仍然存在许多严重的非理性行为。跟庄、短视、买涨杀跌、频繁的换手与交易等行为不光给证券市场增加了额外的噪音风险,也给投资者自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证券市场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给学术研究提出了方向和要求。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得到的较为规范的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纵观目前市场上有关行为金融的书籍可以发现,绝大多数都是在介绍西方国家在该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
文摘 插图:


上述这些理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经济个体理性的假定.这里。理性的含义有两层:一是当经济个体获得新的信息时,他们会按照Bayes(贝叶斯)法则更新自己对事件的看法或者信念;二是给定经济个体的信念,他们的选择会使自己的主观期望效用最大化(Barberis和Thaler,2003年)。现代金融学就是在这两个基本假定之下构建起自己的理论体系.然而,问题在于这一体系和经济学其他分支一样,无法在刻画个体最优选择行为的同时又对他们在现实中的真实行为进行准确描述。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的真实行为与理论模型预测的最优结果之间往往存在偏差。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市场中很多现象就难以用现代金融的理论模型进行解释。事实上,早在1970年Fama在“有效市场理论:对实证研究的综述”一文中就发现股票市场中存在一些现象与有效市场理论相悖,例如股票回报率之间存在序列相关性等。而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金融市场中越来越多的现象是现代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①。这些现象被称为金融市场中的异象(Anomalies)或者金融市场之谜(Puzzles),市场中众多“异象”的存在反映出现代金融学对投资者真实经济行为描述的失败。
伴随着现代金融学所面临的这种困境,放宽对个体理性假定的限制,从更真实的角度对个体决策行为进行描述成为走出困境的一个方法,而这正是行为金融学发展的主要思路。在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行为金融学首先证实了经济个体无法完全按照理性假定进行决策行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