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的文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页码:41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47300316/9787547300312 ·条形码:9787547300312 ·版本:第1版 ·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你我的文学 |
 |
|
 |
你我的文学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页码:41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47300316/9787547300312
·条形码:978754730031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大师率性丛书
内容简介 《你我的文学》内容简介:这本朱自清选集,前面有一个“楔子”,后面有三辑,这三辑所概括的三类文章,诗学批评,语文写作,文学鉴赏,也可视作朱自清后半生努力的三个方向。如果说,诗歌和散文写作都必然是从创作者主体出发,从执笔的“我”开始的,那么这类批评、鉴赏和知识性的文章,则都首先要感受到作为普通读者的大众的需求,从将要阅读到这些文字的“你”开始,而朱自清一生,似乎可以判作是从“我”开始、最后走向“你”的一生。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文学创作方面,其代表作有《踪迹》诗文集、散文名篇《背影》、《儿女》、《绿》、《荷塘月色》等;作为学者,他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诸方面研究上也有建树,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等。
编辑推荐 《你我的文学》:《中庸》开篇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率性”意谓“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朱子语)。率性丛书中的“率性”二字即采自这里。
性情之不同,各如其面,每个写作者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情所长。
这套丛书,就是选出各位作者性情所长的都分。
目录 前言
楔子:无与有
论无话可说
现代生活的学术价值
诗学批评:传统与现代
论诗学门径
诗教
诗文选读:古诗十九首
陶诗的深度
再论“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什么是宋诗的精华
论中国文学选本与专籍
论中国诗的出路
诗韵
诗的趋势
《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语文写作:致用与守正
中国语的特征在哪里
日本语的欧化
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
中国文的三种型
如面谈
你我
译名
什么是散文
中国散文的发展
怎样学习国文
语文杂谈
写作杂谈
关于写作答问
《文心》序
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
文学鉴赏:了解与欣赏
文学的标准与尺度
诗文评的发展
古文学的欣赏
论百读不厌
论逼真与如画
“好”与“妙”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经典常谈(节选)
……
序言 1934年底,37岁的朱自清编订完他个人的第四本文集《你我》。在此之前,他出版了三本书,诗文集《踪迹》(1924),散文集《背影》(1928),游记《欧游杂记》(1934),已确立新文学家的声名。这三本书各有所长。《踪迹》中收入的长诗《毁灭》,曾被时人誉为新文学中的《离骚》,而《背影》一集,更是脍炙人口,其中《背影》一篇,20世纪30年代初就入选中学国文教材,诵读至今。至于《欧游杂记》,则是朱自清受清华大学教授福利之惠,赴英国访学一年的产物,此时他已代理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又在和陈竹隐谈着恋爱,于事业于生活,都已进入一个稳定阶段,行文自然又添了一份从容。他的老友叶圣陶日后有这样的评价,“他早期的散文如《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有点做作,太过于注重修辞,见得不怎么自然。
文摘 诗学批评:传统与现代
论诗学门径
本文所谓诗,专指中国旧体诗而言;所谓诗学,专指关于旧诗的理解与鉴赏而言。
据我数年来对于大学一年生的观察,推测高中学生学习国文的情形,觉得他们理解与鉴赏旧诗比一般文言困难,但对于诗的兴味却比文大。这似乎是一个矛盾,其实不然。他们的困难在意义,他们的兴味在声调;声调是诗的原始的也是主要的效用,所以他们虽觉难懂,还是乐意。他们更乐意读近体诗,近体诗比古体诗大体上更难理解,可是声调也更谐和,便于吟诵,他们的兴味显然在此。
这儿可以看出吟诵的重要来。这是诗的兴味的发端,也是诗学的第一步。但偶然的随意的吟诵是无用的;足以消遣,不足以受用或成学。那得下一番切实的苦工夫,便是记诵。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这三百首诗虽少,是你自己的;那十部诗集虽多,看过就还了别人。我不是说他们不应该读十部诗集,我是说他们若不能仔仔细细读这些诗集,读了还不和没读一样!
中国人学诗向来注重背诵。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现在并不劝高中的学生作旧诗,但这句话却有道理。“熟读”不独能领略声调的好处,并且能熟悉诗的用字、句法、章法。诗是精粹的语言,有它独具的表现法式。初学觉得诗难懂,大半便因为这些法式太生疏之故。学习这些法式最有效的方法是综合,多少应该像小儿学语一般,背诵便是这种综合的方法。也许有人想,声调的好处不须背诵就可领略,仔细说也不尽然。因为声调不但是平仄的分配,还有四声的讲究;不但是韵母的关系,还有声母的关系。这些条目有人说是枷锁,可是要说明旧诗的技巧,便不能不承认他们的存在。这些我们现在其实也还未能完全清楚,一个中学生当然无须详细知道,但他会从背诵里觉出一些细微的分别,虽然不能指明。他会觉出这首诗调子比另一首好,即使是平仄一样的律诗或绝句,这在随便吟诵的人是不成的。
现在的中学生大都不能辨别四声,他们也没有“韵”的观念。这样便不能充分领略诗的意味。四声是平、上、去、人四种字调,最好幼时学习,长大了要难得多。这件事非理论所能帮助,只能用诵读《四声等韵图》(如东、董、冻、笃之类,《康熙字典》卷首有此图)或背诵近体诗两法学习。诵读四声图最好用自己方音,全读或反复读一行(如东、董、冻、笃)都可。但须常读,到任举一字能辨其声为止。这方法在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