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地理 >

运河之都:淮安

2010-01-28 
基本信息·出版社:方志出版社 ·页码:22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 ·ISBN:7801927419 ·条形码:978780192741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运河之都:淮安 去商家看看
运河之都:淮安 去商家看看

 运河之都:淮安


基本信息·出版社:方志出版社
·页码:22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
·ISBN:7801927419
·条形码:978780192741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序一
序二
第一篇 运汇淮交感地灵
第二篇 漕河盐榷铸名都
第三篇 绕运缠漕胜迹多
第四篇 艺芳文馥伴名河
第五篇 运水长流群星灿
第六篇 运风淮俗映民情
第七篇 运波千载传故事
第八篇 运河之都展貌
后记
编辑推荐 淮安处于京杭大运河的发祥地,是南运河北端和北运河南端的交汇点。明清时期统领全国漕运的漕运总督驻节于此,淮安是全国性的漕运中枢。另一方面淮安是治理黄河、淮河、运河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所在。所以明清时期这里不仅有漕运总督驻节,还有治理黄、淮、运河的最高长官河道总督驻节,有全国最大的内河漕船厂以及著名的淮安漕粮中转仓,还有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淮北盐运分司、淮安榷关等衙署在此设置。淮安成为中央政府的河道治理中心、漕运指挥中心、漕船制造中心、粮食储备中心和淮北食盐的集散中心,造成了该时期淮安城市的空前繁荣。这一切,也最终奠定了淮安“运河之都”的特殊地位。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篇 运汇淮交感地灵
第二篇 漕河盐榷铸名都
第三篇 绕运缠漕胜迹多
第四篇 艺芳文馥伴名河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