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般若禅:读懂《心经》的快乐智慧

2010-01-28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页码:33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03939605/9787503939600 ·条形码:9787503939600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般若禅:读懂《心经》的快乐智慧 去商家看看
般若禅:读懂《心经》的快乐智慧 去商家看看

 般若禅:读懂《心经》的快乐智慧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页码:33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03939605/9787503939600
·条形码:978750393960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天津华文天下

内容简介 《般若禅:读懂<心经>的快乐智慧》内容简介:《心经》是佛经里面最短的一部经,是佛法里面智慧最高一部经,也是佛教流传最广的经典!流传至今,被翻译成为世界各种文字,成为全世界共同的宝贵文化遗产。由于时代久远,到今天知道的人虽然仍然很多,可误解的也越来越多。《心经》说了什么?为何从古刭今具有那么大的力量,让人持诵不断?人们从中得翻了什么?它的智慧到底能给现代人带来什么?这就是作者要写《般若禅》的原因。曾琦云先生把他读《心经》所获得的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他不仅把《心经)中丰富深奥的大乘佛教般若思想,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清楚明白地诠释了出来,更以大量生动活泼的世典佛经中的故事,引发人们的心灵共鸣,启迪人们的般若智慧。《般若禅:读懂<心经>的快乐智慧》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指导人生的般若智慧:第二部分 ,改变人生的禅定境界;第三部分 ,启迪人生的快乐禅悟。
作者简介 曾琦云,中国领导科学院博士,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曾国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专长于中国哲学、中国文学、宗教学、佛学等研究。曾应邀赴全国各地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和讲学,亦应邀出国讲学。多年从事中国文化及其哲学研究,成果丰厚,社会影响较广。出版专著有:《内圣外王——解读一代儒宗曾国藩》《心经心得》《舍利与修行》《宗教文化导论》《每日论语》《印光大师说净土》《安士全书白话解》《新版安士全书校注》等。
媒体推荐 曾琦云先生在生活中读《心经》,在读《心经》中去体悟人生、觉悟人生、感受快乐。希望他的这本新作,能给大家带去新的启迪和快乐。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宗教研究所所长 楼字烈教授
编辑推荐 《般若禅:读懂<心经>的快乐智慧》:
般若,佛法之母,《心经》,般若之母,《心经》的智慧超越了信仰和国界,无论你是谁,无论你遇到了什么烦恼和困难《心经》都能够给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力量!
有一种人生智慧。无论人生是祸。还是福。你都能用它平静应付,这就是《心经》所说的般若智慧。
抛弃自我的执着,
快乐的活在当下!
对过去已发生的得失还在计较的人,
请在《般若禅读懂<心经>的快乐智慧》中找回你失去的宽容大度!
对未来会发生什么还在担忧的人,
清在《般若禅读懂<心经>的快乐智慧》中找回你失去的无忧无虑!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宗教研究所所长楼字烈教授推荐
觉悟才是真正的快乐,般若虽然是佛教的智慧,却人人可用,它没有阶级、种族和信仰之分。般若给你一个人生坐标,给你一个充满智慧的生活,给你心灵的快乐。一天有般若,一天有快乐,两天有般若,两天有快乐,天天有般若,天天有快乐。般若智慧对于我们普通人的人生来说,就是要看空一切名利,抛弃自我的执着,不要总是心看外面,而要发掘自心的智慧宝藏,面对到处都有引诱我们走向歧途的世界,要时刻提防,像观自在菩萨那样时时观照自己,我们就会渐渐没有过错了。我们虽难以出现观自在菩萨的那种出世的禅定境界,但是在眼下的生活实践中,认真修禅定,培养了自己的定力,那么我们的事业就会更快地成功。然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再去感悟菩萨的出世禅定境界,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感受般若的力量
指导人生的般若智慧2/玄奘法师与《心经》的传奇9/禅师弘法的智慧12/
大老实人的大聪明14/暴发户买智慧的故事17/立于”中道”的智慧19/

第二章
扼仕命运的喉咙
改变命运的原理22/不断改变命运的袁了凡30/
绝望到自杀的婆罗门妇33/扼住命运喉咙的贝多芬35/
第三童
在生活中勤修定力
在禅定中改变人生40/生活中的定力49/坐禅的正念51/
入定开悟的太子54/观音菩萨的定力56/

第四章
在色空中找到真我
色与空的关系62/斩断美色牵引的人66/顿悟美色不常有的莲花女69/
被丈夫忘记的老婆70/被美女迷惑的弥兰71/放下色身的比丘74/
看破色身是屎袋的居士76/刀枪不入却为美色亡身的”高僧”80/

第五章
布施让你更加富有
不舍不得84/吝啬鬼的“快乐”89/民族资本家聂云台的((保富法》92/
佛陀大弟子迦旃延的“卖贫”妙方95/释迦牟尼的身布施97/
商人的布施100/一本万利的布施102/

第六章
持戒让你获得自由
以戒为师106/临死不杀生的菩萨114/外甥和舅舅的故事117/
杀人骗人的悲惨遭遇119/许诺不兑现的结果121/
因喝酒连犯五戒的居士122/卖斋的王某123/一个五戒居士的自白125/
出家不听戒的丹霞禅师127/百头鱼的故事128/

第七章
忍辱让你消灭自我
忍常人之所不能忍132/山中坐禅的忍辱仙人137/忍辱太子的故事139/
替人背黑锅的白隐禅师141/忍辱孝悌的舜帝143/唾面自干的娄师德146/
被无故痛打的罗侯罗149/忍辱利益众生的仙叹151/

第八章
精进让你百炼成钢
永不懈怠156/舍身为民的高僧法进160/精进修行的国王162/
割肉报亲恩的善生童子166/舍身饲虎的太子168/降服睡魔的修行人171/

第九章
入不生不灭之道
超越生死的哲学174/生命的来去178/坠崖不死的破山180/
“南泉斩猫”的启示183/坦然面对生死的孔子186/
“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188/”心持半偈万缘空”的瞿秋白191/

第十章
悟不增不减之理
众生平等198/俱胝一指禅202/南北佛性无增减205/
有多少功德7207/楚圆禅师的弯嘴风210/丹霞烧佛212/

第十一章
修清净之心
自性清净心218/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225/德如螺髻梵,到处是西方228/
去除腐烂的习性,长养清净的心苗230/要修清净心,不要修半善232/

第十二章
趋无我之境
“我”与”无我”236/由“色“悟“无我“的摩登伽女和阿难241/
舍不得的贫妇244/无我的念佛禅246/无我的慈悲心248/
以身作船的菩萨250/看破小家的舍卫国人252/肉体被鬼吃掉的“我”255/

第十三章
永无痛苦的烦恼
离苦得乐258/释迦牟尼出家的因缘263/悟达国师膝盖上的人面疮265/
被儿子阴杀的富人268/伴随鲜花出生的人270/各种苦乐不同的因272/
长寿贫穷的老公275/

第十四章
感受无言的智慧
般若无智280/僧肇的《般若无知论》285/无言的禅宗287/
孔子的“无言之道”289/傅大士的“无言讲经”291/念错咒语的老头292/
瞎子的所知障294/愚人周利榘陀迦296/

第十五章
远离颠倒梦想
颠倒的”心“300/佛陀为阿难找“心”306/佛说“不净观”308/
要取水泡作头饰的公主310/狗的惩罚312/一只狐狸的因果314/
天眼看见的世界316/

第十六章
菩提就在眼前
生活中的菩提320/理发也可以入定324/黄打铁和崔婆326/
虚云和尚的禅定328/“婆子烧庵”与”抱女过河”330/触目皆菩提332/
禅化的生活334/生活的快乐之道335/南海“活观音”337/
肉身菩萨的针灸禅338/
……
序言 快乐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什么是快乐,则由于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认同和取向。曾琦云先生的新作,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快乐的价值取向,即“觉悟”才是人生真正的快乐。
在书中,曾琦云先生把他读《心经》所获得的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他不仅把《心经》中丰富深奥的大乘佛教般若思想,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清楚明白地诠释了出来,更以大量生动活泼的世典佛经中的故事,高僧大德们的公案、话头,来引发人们的心灵共鸣,启迪人们的般若智慧。书中在每一小节后,还用一句“禅语”来表达作者的心得。并由此把作者与读者的心灵沟通了起来。总之,本书的每一章都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在具体的事例中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娓娓道来,耐人深思。
曾琦云先生在生活中读《心经》,在读《心经》中去体悟人生、觉悟人生、感受快乐。所以,他在书中反复强调:觉悟不能离开人生。
文摘 人生祸福往往无法预料,当你处于平静的生活,津津乐道于别人故事时,可能戏剧性的灾难也会突然降临到你的头上,这时你也许就是故事的主人公,那么你是否还有心情对别人品头论足?你是否会手足无措,茫然不知所归?
有这么一种智慧,无论人生是祸,还是福,你都能用它平静应付,这就是《心经》所说的般若智慧。
英国近代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一般认为他是第一个提出这个命题的人。实际上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早已经认识了知识对于人生指导的重要意义。
培根的知识是对真理的认识,佛陀的知识是对宇宙本体的认识,这种知识是般若,是佛性,是真如,是涅粲等,虽然名词不同,但都是在寻找宇宙的真理。
佛陀的知识蕴藏在浩瀚的《大藏经》,《大藏经》的精髓在于《般若经》,《般若经》的精髓又在《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把博大精深的《大般若经》浓缩在二百六十个字以内,向我们以最简短的语言阐述佛教“觉悟的智慧”。
《大般若经》云:
“余经犹如枝叶,般若犹如树根。”
“不学般若波罗蜜多,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无有是处。”
“般若波罗蜜多能生诸佛,是诸佛母。”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专门阐述佛教般若智慧的。“般若”是佛教智慧的代名词,由于它的意义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智慧,所以玄奘法师就根据佛经“五不翻”①的原则,用梵音来取代它。
“般若”这个词的音不能读nru6,应当读bor6。“波罗蜜多”也是梵语,是音译。有时简写成“波罗蜜”。“波罗”译为中文是“彼岸”,“蜜”是“到”,“多”是上,整个意思是“到彼岸之上”。
“般若波罗蜜多”的意思就是“走出生死苦海到达涅粲彼岸的最高智慧”,佛陀五时。说教,说般若的时间最长,说了22年的般若经。佛不是神,佛是觉悟的代名词。所以佛教的般若智慧就是“觉悟的智慧”。
般若虽然是佛的智慧,但人人都可用,它没有阶级、种族和信仰之分的。因为般若给你一个人生坐标,给你一个充满智慧的生活,给你心灵的快乐。一天有般若,一天有快乐;两天有般若,两天有快乐;天天有般若,天天有快乐。
般若(智慧)是属于大乘佛教修行六波罗蜜(又叫六度)中的一种,六波罗蜜多(六度)包括布施波罗密、持戒波罗密、忍辱波罗密、精进波罗密、禅定波罗密、般若波罗密。六波罗密虽以布施为首,但实行起来,任何一度,没有般若相助,就会出偏,五度只有和般若结合起来,才能完成圆满的人生。《大般若经》说:“云何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