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页码:410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 ·ISBN:7801237439 ·条形码:978780123743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印光大师说净土 |
 |
|
 |
印光大师说净土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页码:410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
·ISBN:7801237439
·条形码:978780123743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本书译注的印光大师的文字,皆选自李净通居士所编的《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是李净通居士于1952年从《印光法师文钞》正编、续编、三编中选出的精粹部分,分为十类,一共有333则。
李净通居士说:“今为便利阅读《文钞》计,撷其至精至要之言,编此《菁华录》一书。有志净业者,如无暇详阅《文钞》,但将此《菁华录》息心研究,而净土文义洞若观火矣。”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可以说是印光大师净土思想的简要读本。
同时,该书由了然、德森两位法师鉴定。在有关印光法师的资料中,德森与了然两位法师编的《中兴净宗印光大师行业记》以及《大师史传》,是最完整的、能够多方面呈现印光大师一生的行迹的读本。他们追随印光大师日久,影响至深,比较透彻地了解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由这两位法师鉴定,自然能够符合印光大师的原意。从这个角度来说,《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又是准确反映印光大师净土思想的读本。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出版后,圆瑛法师为之作序推广,他在序言中说:“师之文钞,虽处处指归,而人事倥偬,欲求一目全豹,涵泳有得者,则以李净通居士所编《文钞菁华录》尚矣。是书都三百三十三则,理显真常,语无重见,至精极粹,世鲜其俦。而居士重道尊师之心,尤所难能。吾知一卷风行,万流蒙益。正人心而辅郅治,其在斯乎!”
台湾净土宗大德李炳南老居士也作序加以推广,他说:“净宗十三祖印公,以今文时言,宏此当信易行之道;被化者广,得度者众。人集其言,曰《文钞》,篇短简要,已风乎海内外;而钝根犹畏其繁,不能受之,宁非憾事耶?有先进净通开士,摘其简者之简,撷其要者之要,汇而刊之,曰《菁华录》。契机矣,利生矣!”两位大德的话,可以说是对《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的最好印证!
印光大师离开我们已经半个多世纪了,而在这半个多世纪里,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文化领域。近几代人读到用文言文写的文章,总有不方便感、距离感,因而不能完全从中受益。为了让现代读者更多、更完整地了解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我直接参照《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所选的印光大师的文字,加以译注。希望,不管是今天的宗教实践者还是学术研究者,都能从中得到净土宗的真谛,佛学的真谛,获得法喜,真正受益。
作者简介 印光大师(186l—1940),中国莲宗十三祖。名圣量,别号常惭愧僧。俗姓赵,名绍伊。陕西郃阳人。二十一岁出家于终南山莲花洞寺,次年受具足戒,遍参南北丛林,归心净土宗。以后隐居终南入念佛三昧,又去普陀山闭关,朝夕念佛,深入大藏,几达三十年,韬光养晦。徐蔚如、高鹤年二居士得遇,取其文刊行于《佛学丛报》,名声大震。度生缘熟,大众推出,弘扬净土。以后又到苏州报国寺闭关,初不见客,四方信众,归往日多,才接客开示。一九三七年,避战乱于苏州灵岩山寺。虽德行闻名四方,仍粗衣淡饭,洒扫洗涤。与常人无异。开示四众,不论等级,不厌其烦,至诚恳切,出自肺腑。遇有不检者,虽显贵仍直言相劝。胸无城府。创办南京念佛放生道场、佛教慈幼院、上海弘化社。流通法典四、五百万册,其《印光法师文钞》流传甚广,影响最大。一九四○年十一月初四日,晓鸡乍呜,住世缘息,唤水盥漱,预知时至,跏趺端坐说:“念佛见佛,决定生西。”说完大声念佛。没有多久
媒体推荐 书评
清季民初,尽一生精力,荷担斯法,解行双绝者,则印光大师也!
——太虚大师
大德如印光法师者,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弘一大师(李叔同)
印光大师,文字三昧,真今日群盲之眼也!
——梁启超
他就是现世的“佛”!
——叶圣陶
编辑推荐 中国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高僧弘一法师誉为三百年来第一人,并以臂上燃香苦行虔诚恭请印光大师收为其弟子。《印光法师文钞》详细地回答了如何做人和如何修行的一切问题,无数人因读《文钞》而找到了自己的道路。本书为适合今人阅读而编写。本书参照《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对印光大师文钞精华译注,阐释了净土法门的修持要义。书中语言浅显,每章还作导读,将书中印光大师最基本的观点概括介绍出来。阅读本书,相信您获得佛学的真谛,心灵的澄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广赞净土法门
第二章 生信与发愿
一、示真信切愿
二、劝祛疑生信
三、勉具足信愿
……
文摘 书摘
10.如来圣教,法门无量,随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皆可以了生死,
成佛道。然于修而未证之前,大有难易疾迟之别。求其至圆至顿、最简最易
、契理契机、即修即性、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为律教禅密诸宗之归宿、作
人天凡圣证真之捷径者,无如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也。良以一切法门,皆
仗自力;念佛法门,兼仗佛力。仗自力,非烦惑断尽,不能超出三界;仗佛
力,若信愿真切,即可高登九莲。当今之人,欲于现生了生死大事者,舍此
一法,则绝无希望矣。须知净土法门,法法圆通,如皓月丽天,川川俱现,
水银堕地,颗颗皆圓。不独于格物致知、穷理尽性、觉世牖民、治国安邦者
,有大裨益,即士农工商,欲发展其事业,老幼男女,欲消灭其疾苦者,无
不随感而应,遂心满愿。
(文钞续编)《无锡佛教净业社年刊》序
注释:
[1] 格物致知:考察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礼记·木
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2] 穷理尽性:寻根究源,回归本性。《易·说卦》:“穷理尽性,
以至于命。”
白话译文:
如来圣教,法门无量,随便依照哪一个法门,以菩提心去修行,都可以
了却生死轮回,修成佛道。然而在修而未证之前,大有难易快慢的差别。要
想寻找至圆至顿、最简最易、契理契机、即修即性、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成为律教禅密诸宗的归宿、作人天凡圣证真的捷径法门,就只有信愿念佛求
生西方了。确实是因为其他一切法门,都依靠自力;而念佛法门,可以同时
依靠佛力。依靠自力,如果断尽烦恼惑业,就不能超出三界;而依靠佛力,
如果信愿真切,就可以高登九品莲花了。当今之人,想要在有生之年了却生
死人事,如果丢弃了这一个方法,就绝对没有希望了。须知净土法门,法法
圆通,如一轮明月挂在万里无云的天空,所有河川都会出现它的影子,又如
水银掉到地上,颗颗都是圆的。不独对于格物致知、穷理尽性、觉悟世人、
引导百姓、治国安邦等,有大补益;而且对于士农工商,想要发展自己的事
业,老幼男女,想要消除自己的疾苦,也无不随感而应,让大家称心满意。
P22-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