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页码:22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807269286/9787807269281 ·条形码:9787807269281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草原上的小木屋 |
 |
|
 |
草原上的小木屋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页码:22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807269286/9787807269281
·条形码:978780726928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草原上的小木屋》系列小说讲述这样的故事: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国会于1862年颁布了《宅地法案》,拓荒者可以申请获得公有土地(放领地),从而揭开了西部大开拓的壮阔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罗兰一家开始了拓荒者的生活,而幼小的罗兰则在这一生活历程中成长起来。《小木屋》系列小说对罗兰个人的成长历程和家庭的拓荒史描述得丰富而细腻。如一幅工笔细描的图画。
这套由9部小说构成的题为《小木屋》的系列小说,是美国一个拓荒者家庭的女儿根据早年的经历写成的。这位作者,罗兰·英格斯·怀德(Laura IngallsWilder。1867—1957)。在已经65岁时才开始写作,经过10余年陆续完成了它。自1932年出版第一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到1971年最后一部《新婚四年》作为罗兰的遗稿出版,历时40年。
《小木屋》系列小说已经成为现代儿童文学的著名经典,不仅被翻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出版。为各国青少年读者所喜爱,还产生出众多的文化副产品,迄今为止它已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故事。拍成系列电视剧和多部电影片。作者生活过并在小说中描写过的地方——戚斯康星州大森林中和堪萨斯州大草原上的小木屋,达科他州银湖岸边的农庄,德斯密特镇的旧居,成为了著名的历史遗迹。每年迎来成千上万的访问者。
作者简介 罗兰·英格斯·怀德(1867—1957),生于美国中部威斯康星州的拓荒者家庭。系美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罗兰从65岁才开始儿童文学的创作,毕其一生所完成的9本《小木屋》系列小说,现均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
编辑推荐 《草原上的小木屋》的翻译家如是说:《小木屋》系列小说对罗兰个人的成长历程和家庭的拓荒史描述得丰富而细腻,如一幅工笔细描的图画:拓荒者们与大自然搏斗。但又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书中的日月星辰、风雨冰雪,飞禽走兽、树木花草,无不变幻多姿、充满诗意,即使是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变,也别具魅力。拓荒者们人际关系是那么单纯、和谐,家庭成员、亲族和朋友间的情感,包括罗兰与阿曼乐的爱情,都是那么真诚、美好,他们甚至对狗、猫、马、牛等家禽也充满了眷顾与柔情。罗兰心灵成长的历程就是上述特点的集中体现。
《草原上的小木屋》的编辑如是说:在那样艰辛的拓荒过程中,罗兰的世界里总是充满着爸的小提琴声和妈的温柔的笑容。那琴声,那笑容,是多么让孩子安心,让家充满爱和希望。
中国读者如是说:孩子先读,我们再读,全家人都喜欢。
《草原上的小木屋》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之一。
目录 序
1 到西部去
2 强渡溪流
3 在草原上宿营
4 草原上的一天
5 在草原上盖小屋
6 住进屋里
7 狼群
8 两道牢固的门
9 有壁炉了
10 盖屋顶和铺地板
11 屋里来了印第安人
12 有清水喝啦
13 得克萨斯长角牛
14 印第安人的营地
15 热病
16 烟囱着火啦
17 爸到镇上去
18 高个子印第安人
19 爱德华兹先生碰见了圣诞老人
20 深夜的尖叫声
21 印第安人大集会
22 草原大火
23 印第安人的战斗呐喊
24 印第安人的马队撤离了
25 军队要来了
26 离别大草原
……
序言 走进拓荒者的生活与心灵
这套由9部小说构成的题为《小木屋》的系列小说,是美国一个拓荒者家庭的女儿根据早年的经历写成的。这位作者,罗兰·英格斯·怀德(Laura Ingalls wilder,1867—1957),在已经65岁时才开始写作,经过10余年陆续完成了它。自1932年出版第一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到1971年最后一部《新婚四年》作为罗兰的遗稿出版,历时40年。
《小木屋》系列小说已经成为现代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被翻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出版,为各国青少年读者所喜爱,还产生出众多的文化副产品。迄今为止,它已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故事,拍成系列电视剧和多部电影片。作者生活过并在小说中描写过的地方——威斯康星州大森林中和堪萨斯州大草原上的小木屋、达科他州银湖岸边的农庄、德斯密特镇的旧居,成为了著名的历史遗迹,每年迎来成千上万的访问者。
《小木屋》系列小说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呢?
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国会于1862年颁布了《宅地法案》,拓荒者可以申请获得公有土地(放领地),从而揭开了西部大开拓的壮阔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罗兰一家开始了拓荒者的生活,而幼小的罗兰则在这一生活历程中成长起来。
第一部小说《大森林里的小木屋》描写幼年的罗兰和爸、妈、姐姐玛丽、小妹妹琳琳一起,生活在威斯康星州佩平镇附近大森林里的一幢小木屋里。一年四季,大自然景象变化无穷,家庭生活温馨而甜蜜,爸打猎、种地,妈料理家务、照料孩子,爸闲下来就给孩子们讲故事、拉琴、唱歌,亲戚们交往、互助、聚会,乐趣无穷。
第二部《农庄男孩》的主角是少年阿曼乐,后来成为罗兰的丈夫。他住在纽约州北部的一个农庄里,他帮助父亲劳动,挤牛奶、犁田、剪羊毛、收玉米,并渴望自己能拥有一匹小马,最后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部小说描写了阿曼乐怎样形成了勤劳、坚毅、正直的性格。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系列中的第三部小说,也被人们视为《小木屋》系列的代表作。在开拓新生活的期望鼓舞下,父母亲带着不满7岁的罗兰和姐姐妹妹,驾着大篷车离开了威斯康星大森林。他们经过明尼苏达州、艾奥瓦州和密苏里州,驶过结冰的湖面、渡过激流、攀登悬崖,到达堪萨斯大草原。他们建起小木屋,在独立镇附近定居下来。爸开垦荒地、打猎,一家人抵抗过狼群的袭击,躲过草原大火,捱过热病的生死关头……因为当时印第安人保留区不向定居移民开放,他们不得不选择离开。
罗兰一家离开堪萨斯大草原后,经密苏里州、艾奥瓦州,到达明尼苏达州。第四部小说《梅溪边》描述了罗兰一家开头怎样暂居在梅溪边一个洞穴似的土屋里,后来才建起木板屋,过起了新的农耕生活,罗兰也开始上学了。突如其来的蝗虫灾害毁掉了庄稼,爸不得不出门做工,他们还经历了大火和暴风雪,但这一切都打不垮他们。
不过,梅溪边的生活并不如意,收成不好,负了债,玛丽又因病失明了。爸决定到达科他区去做一份铁路工程的工作,并希望能申请到一片放领地,由此开始了第五部小说《银湖岸边》。罗兰第一次坐了火车,看到了工人修建铁路的情景。他们定居在银湖岸边,不久工程结束,严冬即将来临,他们只得暂住在银湖北岸测量员的房子里,后来搬进镇里。爸终于艰难地得到了草原沼泽地带的一片放领地,新生活又开始了。
第六部《好长的冬天》描写罗兰一家获得银湖岸边放领地后,开始欢乐地劳作,不久,为了躲避即将降临的大风雪,又搬进镇里。阿曼乐先从纽约州迂到明尼苏达大农场上,后来也为了在西部获得垦殖的土地,来到了镇上。接着是长达数月的严冬,零下40度的酷寒,铁路被雪阻断,小镇与外界隔绝,食物和燃料殆尽。阿曼乐和另一个男孩冒着生命危险出镇找回粮食,帮全镇人度过了难关。 人们度过漫漫冬季,走出困境,德斯密特镇也日渐繁荣。在第七部《草原小镇》中,罗兰上学了。为了帮助爸妈,让玛丽能到盲人学校读书,罗兰努力学习,并获得教师资格。进入青春期的罗兰,心理和性格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阿曼乐喜欢上了罗兰,在传道会后送她回家,得到了她的好感。到小说结束时,罗兰终于得到了教书的工作。
《快乐的金色年代》的主题是罗兰和阿曼乐的爱情。罗兰到南达科他区教书,阿曼乐每个礼拜冒着风雪严寒驾马车接送她,三个月中他们增进了感情,罗兰终于接受了阿曼乐的订婚戒指。接着,他们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回到阿曼乐的放领地上他们自己的新家。
最后一部《新婚四年》的内容是罗兰婚后四年间的生活。他们是幸福的,却又经历了许多灾难和艰辛。他们就像罗兰的爸妈一样,阿曼乐耕作,罗兰辛勤持家,努力创造自己的新生活,第二年还生下了女儿罗丝。但他们又曾双双生病,阿曼乐还留下了麻痹后遗症,草原大火给收成造成了损失,第四年末出生的小儿子夭折了,房子又被火烧毁。但罗兰认为新生活就像打一场战争,这种精神在她心中滋长,她坚信未来会更好。
《小木屋》系列小说对罗兰个人的成长历程和家庭的拓荒史描述得丰富而细腻,如一幅工笔细描的图画,然而透过它我们却可以看到美国西部开拓的壮阔历史画卷。作者仅仅选取了一个小女孩的成长和她的家庭的拓荒历程,以此作为典型写成了一部民族的史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罗兰一家不断迁徙,抱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在荒野中艰苦卓绝地劳作,充满了开拓精神与创造活力。拓荒者们与大自然搏斗,但又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书中的日月星辰、风雨冰雪、飞禽走兽、树木花草,无不变幻多姿、充满诗意,即使是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变,也别具魅力。拓荒者们人际关系是那么单纯、和谐,家庭成员、亲族和朋友间的情感,包括罗兰与阿曼乐的爱情,都是那么真诚、美好,他们甚至对狗、猫、马、牛等家禽也充满了眷顾与柔情。
罗兰心灵成长的历程就是上述特点的集中体现,或者说她的个性、人格,就是那个特定时代、环境和经历所塑造的。幼年的她天真、好奇、细腻、活泼,对事物非常敏感,具有很高的审美力,随着年龄增长,她又体现出勤劳、勇敢、坚毅、热爱自由的品德。罗兰的形象多么美好,多么令人喜爱。
作者本人曾经说过:她写书的理由首先是要为今天的孩子们保存下她童年的生活记录,帮助他们理解从她生活的时代起世界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今天,我们在高度物质化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疏离了大自然,淡漠了人际关系,与此同时我们的心灵也被紧紧封闭起来,蒙上了灰尘,投上了阴影。孩子们尤其被应试教育束缚了天性,被学业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相信他们能从罗兰的成长经历中获得思想、人格、价值观上的启发和滋养,而父母们读读这套书,也会获益良多。
青少年读者们,成年的读者们,让我们翻开《小木屋》系列小说,走进开拓时代那充满艰辛、奋斗、信念与创造力的历史画卷中去,走进拓荒者们那诚朴、乐观、率真而纯净的心灵中去吧!
伍厚恺
2008年7月6日
文摘 1到西部去
很久以前,当所有今天的爷爷和奶奶都还是小男孩、小女孩或者很小的婴儿,甚至压根儿就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爸和妈就带着玛丽、罗兰和小宝宝琳琳离开了他们在威斯康星州大森林中的小木屋。他们赶着马车走了,把小木屋孤零零地、空荡荡地留在大树环绕的林间空地上,从此以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见到这座小木屋了。
他们要到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去。
爸说,现在大森林里的人太多了。罗兰常常听到斧头重重地砍在树上的砰砰声,可那不是爸的斧头在砍,她也常常听见枪声在回荡,可那也不是爸的枪在响。小木屋旁边的小路已经变成了一条大道。几乎每一天,罗兰和玛丽都会在玩儿着的时候停下来,惊讶地看着马车在大道上吱吱嘎嘎地缓缓驶过。
野生动物不会待在人很多的地方。爸也不喜欢这样。他喜欢住在野生动物不会受到惊吓的地方。他喜欢看到小麋鹿和鹿妈妈从树荫里望着自己,喜欢看到胖乎乎、懒洋洋的熊在野莓子地里吃浆果。
在漫长的冬夜里,爸对妈说起了西部大草原。在西部,土地很平坦,
不长一棵树,草却长得又密又高。在那里,野生动物就像在牧场上一样闲逛、吃草,而那一片草原延伸得看不到尽头。除了印第安人,再没有别的人住在那里。
冬季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天爸对妈说:“看来你不反对,我决定到西部去看看。有人出价要买下这个地方,我们现在可以卖到最好的价钱,足够我们到一个新地方重新开始生活了。”
“噢,查尔斯,我们现在就得走吗?”妈问道。天气还这么冷,而温暖的小木屋又是这么舒适。
“如果我们要今年走,现在就得动身。”爸说,“冰一融化,我们就没法过密西西比河了。”
这样,爸卖掉了小屋,也卖掉了母牛和小牛。他把山核桃树枝弯成弓形,直立着紧紧绑在马车的车厢上。妈帮他把白帆布篷帐撑开,铺在上面。
在天亮前微暗的光线下,妈轻轻地摇醒玛丽和罗兰,让她们起床,借着炉火和蜡烛的光亮给她们洗脸梳头,再把她们穿得暖暖的。她在她们的红色法兰绒长内衣外面套上羊毛衬裙和羊毛外衣,给她们穿上羊毛长袜,然后再给她们穿上外套,戴上兔皮兜帽和红毛线织成的连指手套。
小屋里的东西都搬上了篷车,只留下了床、桌子和椅子。他们用不着带走这些家具,因为爸随时都能做新的。
地上积了一层薄薄的雪。空气很冷,四周寂静,天黑黢黢的。光秃秃的树木直立着,背衬着闪烁的寒星。不过东方已经泛白,灰蒙蒙的树林间有马车上的灯笼在朝这边靠近,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和堂兄弟姐妹们都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