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华岩研究

2010-01-18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页码:320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6月 ·ISBN:7806724087 ·条形码:978780672408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华岩研究 去商家看看
华岩研究 去商家看看

 华岩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页码:320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6月
·ISBN:7806724087
·条形码:978780672408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活跃中18世纪杨州画坛的华嵒,是一名极有代表性的文人化的职业画家。他出身寒素,毕生以鬻画为业,守拙安贫,刻苦力学,广采博收,自出机杼,终于成长为一名诗书画并工,花鸟人物山水画兼善,而又富于创造性的杰出画家,以其文质相兼雅俗共赏的艺术,成为当时的“空谷足音”,对20世纪南北画坛的小写意花鸟画造[成深远的影响(史称其花鸟画风为“新罗体”)。以往的美术史家和鉴赏家,往往从一已的观感出发,或着眼于华嵒及杨州画派疏离清代正统派的相同一面,把他列为“八怪”之一;或着眼他有取于正统派画家恽寿平的一面,认为他的艺术起到了力挽八怪“颓风”的作用,但从未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更未就其职业画家文人化的身份和其艺术俗中带雅的审美趋向进行深入的考索。直至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近二十年,才有了一批较认真的研究论文问世,并开始在全面梳理华嵒生平思想艺术的前提下思考相关的问题。本期《朵云》约请殷永年先生选录了有关华嵒研究的最有代表性的一批论文,这些文章或着意于评述,或致力于考鉴,有的综论华嵒其人其艺,有的考辨其生平作品中的一些问题,无论就史实重建、艺术剖析,还是问题讨论,都会从不同方面帮助我们熟悉华嵒研究的成果和得失,并对我们进一步思考中国后期绘画史有关“行”“利”互渗,雅俗相融的学术课题,提供应有的启示。
媒体推荐 书评
  在中国后期绘画史上,画家身份的“行”(职业画家)“利”(文人画家)互渗,审美取向的雅俗相融,是个已引起重视但尚未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大略在明代以前,就整体而言,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处于对立的位置,艺术旨趣与人生追求多有不同。文人画家以画为余事,重视道德文章、文化修养,以画自娱,崇尚气韵,以求雅赏,但所画题材不宽,亦不精求技艺,乃至不求形似。而职业画家以画为业,文化修养相对薄弱,他们不以画应世谐俗,所作题材比较广泛,技艺亦颇精能,创造性却常被时风和师法所遮蔽。而自明代中叶之后,随着社会结构及思想观念的潜变,开始出现文人画家的职业化和职业画家的文人化,作品也呈现出“行而兼利”和“利而兼行”的趋向,审美趣尚的“雅中带俗”和“俗中带雅”遂成为新的风气。
  活跃于18世纪扬州画坛的华亶,是一名极有代表性的文人化的职业画家。他出身寒素,毕生以鬻画为业,守拙安贫,刻苦力学,广采博收,自出机杼,终于成长为一名诗书画并工,花鸟人物山水画兼善,而又富于创造性的杰出画家,以其文质相兼雅俗共赏的艺术,成为当时的“空谷足音”,对20世纪南北画坛的小写意花鸟画造成深远的影响(史称其花鸟画风为“新罗体”)。以往的美术史家和鉴赏家,往往从一己的观感出发,或着眼于华亶及扬州画派疏离清代正统派的相同一面,把他列为“八怪”之一;或着眼他有取于正统派画家恽寿平的一面,认为他的艺术起到了力挽八怪“颓风”的作用,但从未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更未就其职业画家文人化的身份和其艺术俗中带雅的审美趋向进行深入的考索。直至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近二十年,才有了一批较认真的研究论文问世,并开始在全面梳理华亶生平思想艺术的前提下思考相关的问题。本期《朵云》约请薛永年先生选录了有关华亶研究的最有代表性的一批论文,这些文章或着意于评述,或致力于考鉴,有的综论华亶其人其艺,有的考辨其生平作品中的一些问题,无论就史实重建、艺术剖析,还是问题讨论,都会从不同方面帮助我们熟悉华西研究的成果和得失,并对我们进一步思考中国后期绘画史有关“行”“利”互渗,雅俗相融的学术课题,提供应有的启示。
编辑推荐   活跃中18世纪杨州画坛的华嵒,是一名极有代表性的文人化的职业画家。他出身寒素,毕生以鬻画为业,守拙安贫,刻苦力学,广采博收,自出机杼,终于成长为一名诗书画并工,花鸟人物山水画兼善,而又富于创造性的杰出画家,以其文质相兼雅俗共赏的艺术,成为当时的“空谷足音”,对20世纪南北画坛的小写意花鸟画造[成深远的影响(史称其花鸟画风为“新罗体”)。以往的美术史家和鉴赏家,往往从一已的观感出发,或着眼于华嵒及杨州画派疏离清代正统派的相同一面,把他列为“八怪”之一;或着眼他有取于正统派画家恽寿平的一面,认为他的艺术起到了力挽八怪“颓风”的作用,但从未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更未就其职业画家文人化的身份和其艺术俗中带雅的审美趋向进行深入的考索。直至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近二十年,才有了一批较认真的研究论文问世,并开始在全面梳理华嵒生平思想艺术的前提下思考相关的问题。本期《朵云》约请殷永年先生选录了有关华嵒研究的最有代表性的一批论文,这些文章或着意于评述,或致力于考鉴,有的综论华嵒其人其艺,有的考辨其生平作品中的一些问题,无论就史实重建、艺术剖析,还是问题讨论,都会从不同方面帮助我们熟悉华嵒研究的成果和得失,并对我们进一步思考中国后期绘画史有关“行”“利”互渗,雅俗相融的学术课题,提供应有的启示。
目录
卷首语
画家研究
华秋岳绘画风格、理法的评述
华嵒通论
 文质相兼空谷之音——华嵒艺术品格论
华嵒其人其画
……
文摘 书摘
  在神鬼题材中,华亶画钟馗最多。在这类作品中,他借彼岸世界的描写,鞭挞了现实的黑暗。钟馗作为传说中的降魔捉鬼的英雄,生性刚正,嫉恶如仇。据说他本是一个怀才不遇愤愤以终的书生。在传说中,他引起了广泛的同情和景仰,被塑造成为民除害伸张正义的英雄,日渐失去迷信色彩,实质上变成民间寄托理想愿望的化身。华亶彼时,随着小说中的“闲来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的出现,以钟馗或鬼来状写人生的画幅,在扬州画家中所见多有。马氏玲珑山馆组织的吟诗赏画活动,也包括赏钟馗画,赋钟馗诗四。华亶基于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对钟馗更是充满了热爱。据原作、著录、诗题和书札,华苗所画钟馗有十数件之多。十数件中,除含义待考者外,按其内容可分三种:一种把钟馗画成贫困倔强不畏严寒的儒生,如《梅崖踏雪钟馗》;另一种描写钟馗对鬼的驱使;鬼对钟馗的献媚取宠,如《午日钟馗》;第三种表现钟馗的捉鬼与吃鬼,如《钟馗啖鬼》。这三种构图集中反映了钟馗性格的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寒士的倔强不屈,另一是作为英雄的嫉恶如仇、对黑暗的不满、抗争和胜利。后一方面题画诗表达的华亶思想,前文已做分析。这里着重讨论一下《钟馗嫁妹图》的特定主题。
《钟馗嫁妹》的故事,可能取自民间戏曲。戏曲中描述钟馗死后怀念挚友,遂嫁妹结亲,赓续旧好,着重歌颂了钟馗性格诚挚的一面。同一故事在华亶笔下,却致力于正(送妹钟馗)与邪(众鬼)两种性格的对比。画内,一白骡驾彩舆,驰骋于夜气云层中。众鬼呼啸跳跃,各执一役,有执炬的、笼烛的、摇旗的、打伞的、击鼓的、托琴剑的、捧嫁妆的。虽动作不同,但都极尽阿谀奉迎之能事。钟馗则骑骡在最后监督、叱咤,神态严正自豪。画上题诗说:“骆车随风风颸颸,华灯纷错云团持。跳孥叱咤真怪异,阿其髯者云钟馗。”作者在这里把钟馗作为胜利者加以歌颂。对众鬼的阿谀的描绘,也从另一侧面称扬了降服者的威力。这幅作品,不像《啖鬼图》那样重在刻画对黑暗势力的仇视,以及肉体上的消灭,而是强调了对众鬼精神上的制服。因而更耐人咀嚼,更令人得到满足。
  在高士题材中,《于陵仲子图》很有代表性。画面上,陈仲子夫妻坐在荒篱边对语,其妻拱手陈述,仲子拈须,仿佛表示同意。画上题:“楚王遣使之至于陵,聘陈仲子。仲子入谓妻日:楚王欲以我为相。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丈于前,意可乎?妻日:夫子左琴右书,乐在其中矣!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
……
热点排行